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不懂琴却掌控世界最大的琴王国----记凤灵李书

2009年11月26日    来源:神州乐器网    

    不懂琴,却每天跟琴打交道,掌管着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加工企业,这就是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李书。

    虽然只会拉几个简单的音符,李书一有空还是喜欢摆弄小提琴。他经营的企业是专门生产提琴的,他手中有一把韩国提琴,是他1993年第一次出国花1300多元买的。

    这把琴一直被李书当作宝贝,可他的手下员工一看到它就有些生气,因为这是一把“麻烦”琴。

    激怒职工惹罢工

    1998年的一天清晨,厂干部发现了一个异常情况,修理车间内静悄悄的,桌上、地上到处堆放着需要修理的小提琴,却没看到工人的影子。

    几十位工人都聚集在了车间外罢工,其他车间的职工闻讯后,也蠢蠢欲动。工人们的情绪如此之大,源于对厂里新推出的考核办法特别不满意,而这种新规定就是李书买到那把韩国琴后想出的。

    李书觉得自己厂生产的提琴没有韩国琴好,为提高质量,他给厂里的各级管理人员下达了一个硬任务:李书让管理人员每天必须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那些被挑出毛病的职工罚款。

    职工为此叫苦不迭:“我以前一天做10把琴,考核办法实施以后只做8把琴,可还是被挑出很多毛病。我做梦都想把它做好,但是一不留神一天又是白干了。”

    其实,李书的考核办法类似“摊派罚款”。他规定每个月每个部门必须上交一定数额的罚款,因为担心受罚,职工们都会努力尽量做好。可管理人员因为有罚款考核任务,必须得不断在工作中挑毛病。

    于是,挑来挑去,职工们感到厂里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到了鸡蛋里挑骨头的地步。终于,一些人无法忍受了。

    罢工进行中,正在办公室忙碌的李书赶到了现场。不料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工人们很失望:“这个制度一定要执行下去,我是不可能收回的。”

    所有的工人都扬起了头,眼睛瞪着李书,现场的气氛显得相当紧张。李书清了清嗓子,语重心长地说道:“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的质量跟国外差距这么大,那我们怎样才能赶上国外甚至超过国外的质量呢,只有不断地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所有的干部职工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说完这番浅显易懂的道理,李书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对于给职工的持久压力方面,你们有比我更好的方法吗?”

    人群一片寂静,职工们一时说不出反驳的意见,李书继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扣你们的钱并不是装进自己的腰包,只要你们做得好,我可以再添五百、一千元作为奖励。”

    一场剑拔弩张的对峙烟消云散,厂里又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用职工们的话说,他们的董事长能言善辩,总是“常有理”。而李书私下里却对一些职工说,他采取那么严格的考核办法其实也是迫不得已,因为那把韩国琴给了他太大的压力,让他总会想起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苦。

     赔偿订单二十万

    李书经营的企业地处江苏泰兴市的溪桥镇,原是一家小小的镇办乐器厂,最早给上海提琴厂加工弓杆、琴头等零部件。

    1980年,刚满28岁、出身农民的李书当上了这个厂的厂长。随即他想方设法和上海提琴厂搞起联营。这样,借助对方的技术、资金、市场,李书的乐器厂也渐渐能独立生产出整套提琴产品了。

    作为一种乐器,小提琴的制作难度大、工序相当繁杂。一把琴做出来得经过180多道工序,任何一个环节有差错都会影响小提琴的质量,自己的小企业终于能生产出整套的提琴产品了,李书感到很自豪。

    然而,1993年,当他第一次走出国门到法国参加国际乐器节时,他发现了一个让他十分震惊的现象:“我们当时的定价是28元,国外小提琴跟我们一样的档次、一样的材料,却能卖到一千多。”

    不仅价格相差悬殊,质量也差得没法比。在这之前,李书一直以为自己厂生产的小提琴相当不错。大受刺激的李书决心要向国外同行看齐。他花了1300多元,买了一把韩国琴带回厂,和职工一起研究。

    李书把在韩国琴中悟出来的优点用在了生产中,接着又想出了一些新的管理措施来提高质量,摊派罚款的考核办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考虑到提琴不是大众消费品,李书觉得要想赚大钱,需要依靠巨大的国际市场做出口。不久,他却碰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那一年,李书好不容易联系到了发往加拿大的一份大订单。可产品发出去不久,却纷纷出现了变形、开裂的问题。

    “这是我们在材料的处理过程当中缺乏技术造成的。另外,我们的产品从整个档次,尽管比以前好了,跟国外仍有差距。”李书坦然接受失败。

    这次失败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李书给对方赔偿了二十多万元。二十多万差不多相当于他们当时半年的收入,本想赚大钱的李书遭遇到了他办厂以来最大的一次挫折。

    怎样才能解决质量问题呢?那段时间李书翻来覆去地仔细琢磨。慢慢地,他理出了一条思路:厂里的职工基本都是些不懂音乐、也没受过什么培训的农民工。要靠这些人解决技术问题,必然有很大限制。要想把产品质量提高到国际水准,必须得请高人指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1/3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