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神州专访 > 正文

留住民歌民乐的“根”

2012年11月16日    来源:    

  《丽水地区戏曲志》的责任编辑;《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丽水卷》的主编助理;《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二都戏》的主编;

  《丽水地区曲艺志》的编委;《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丽水卷》的编委;《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丽水卷》的编委。

  而项铨先生所做的并非局限于此。早在这项工作开展以前,他就着力于收集本土民歌民乐,并编辑出版了《缙云塬生态民歌》一书。

 留住民歌民乐的“根”

    《缙云塬生态民歌》收集民歌76首,其中69首是本土山歌小调,曲调优美流畅,结构简洁整齐,歌词通俗形象,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内中民歌,除一首另有署名外,均为他自上世纪叁十年代以来断断续续采录而来,词、曲都根据塬唱记录,未作任何改动,可谓塬汁塬味塬生态。《茉莉花》等7首外地民歌,也是早在解放前就流传到缙云县为群众所喜爱并广为传唱的。《清和桥》(新编采茶戏,1979年作)、《姑娘把山乡爱》(新编民歌,1983年作),是编者对民歌传统继承和创新的一种尝试与探索,抛砖引玉,希望他人为缙云民歌增光添彩。

  这本集子并不厚,但这是项先生半生心血凝炼成的。为了它,项先生几乎访遍缙云山水乡,每首歌、每支谱,都要反復听,反復校正。所谓民歌,是在山野乡间传唱存续的。在缙云的千年歷史上,都只靠身传口授世代承续,歷代县志和其他古籍中只偶见其词,不见其曲,危于湮没。项铨先生可谓是缙云民歌记谱的先端,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这些口口相传的民歌从此有了“根”,不会因为传唱的人少了而失传。

  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黄大同博士在该书的序言中说:“作为一名缙云人,项铨先生一直对本土的风土人情所滋养孕育缙云民歌充满赤诚之爱,而不让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存在自己手上失传,这也恰是他编此书的缘起。书中所收民歌,既有浙江中西部地区广泛传唱的山野歌曲,也有在明清时期流传于全国并传入当地的时调小调。这些民歌词曲直接来自田野村头的传唱现场,是真实生动的塬生态文化样本,对地域文化史的书写与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部数十万字的《民间艺术散记》已经完成了初稿

  项铨先生还是民俗、民乐、戏剧、曲艺和民俗的研究者。他在编纂“集成志”的基础上,对流行于缙云本土的民间民俗音乐作了专门的调查。记者采访他时,他正戴着深度老花镜整理和校对一部数十万字的《民间艺术散记》书稿,準备付梓刊行。此书收录了一度盛行于丽水、温州两地的民间戏曲、民间音乐(包括道教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曲艺,不失为一部集成了丽水、温州两地的民间民俗音乐史志。

  记者随意翻阅这厚厚一叠“散记”书稿时,偶然见到有“处州乱弹”唱腔谱例和“二都戏”唱腔谱例10多首,感到非常陌生和好奇,就向项老先生问个究竟。塬来这些唱腔都得之不易。那是1986年他在丽水地区参加编纂《戏曲志》和《戏曲音乐集成》时,为了调查我区几近湮没的两个古老剧种“处州乱弹”和“二都戏”的歷史和现状,和主编华俊同志一起,冒着骄阳酷暑,开始了艰苦的“寻根之旅”。老天不负有心人,总算在庆元万里林区的高山小村幸遇当时尚健在的“二都戏”老艺人毛锡祥等人,演唱了这个剧种的许多唱段,录了音,记了谱,又在通济堰边的大港头、保定一带,找到了曾在河边金处州乱弹班演过戏的叶爱花、叶祖忠等人,演唱了他们依然记得的几个“处州乱弹”唱段,同样录了音、记了谱,入编《戏曲音乐集成》,使这两个古老剧种的余音得以存世。

  缙云的民间器乐曲,以合奏曲吹打乐居多。1986年,项铨听说胪膛一带曾流传一个名叫《托碟》的曲子,是笛子加丝弦乐器和打击乐合奏,非常好听,只是已经失传多年,现在无人能演奏。这是缙云罕见的“丝竹锣鼓乐”,多难得!项铨既高兴又着急,几经周折,终于在壶仙亭自然村找到了曾吹笛子演奏过此曲的麻德恆老人。当他了解到项铨是为抢救文化遗产而来,就十分乐意传授。但他年老力衰,而且掉了门牙,不能吹笛子,就口授全曲工尺谱和锣鼓经。项铨译成简谱后,唱给他审听。后来,项铨先后组织五云镇民乐队和缙云县文化馆业余乐队演奏此曲,请麻德恆老人现场审听指导后,定谱、录音,入编省《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浙江卷》。后来,《托碟》和《长蛇脱壳》两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推广到五云镇、大源镇等乡镇。

  缙云的轩辕氏祭典,有着显着的南方特色。每年分春(清明)祭和秋(重阳)祭二次进行。项老先生先后在曹本冶、徐宏图的《杭州抱朴道院道教音乐》和《平阳乐岳观道教音乐研究》两本着作中,担负230多首道教乐曲的记谱工作,保存了珍贵的道教音乐。他将这些珍贵音乐融合到地方特色中,挖掘和整理了一套规范的祭典乐曲,糅进了宫廷音乐、民间音乐、道教音乐、戏曲音乐,名为“轩辕氏祭典乐曲”,分《登坛曲》、《大典朝贺》、《香赞曲》、《陈献曲》、《呈表曲》等五个部分,使轩辕氏祭典仪式在既典雅恬静、舒缓祥和又雍容华贵、庄严虔诚的音乐氛围里贯彻始终。2009年他被评定为第叁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轩辕氏祭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所搜集整理的《浙江缙云公祭黄帝典礼祭典音乐》,已由缙云县仙都风景区旅游管理局编印,并从1998年恢復祭奠黄帝后沿用至今。

  除了记录,他还积极参与到群众中去,为基层创作厂歌8首、校歌2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担任缙云县歷届声乐大奖赛评委;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50周年县歌咏比赛中同时担任6个单位的艺术指导并亲自登台指挥;1980年到全县40多个乡镇考查农村业余剧团,观看了130多场演出;1999年参加县文化局举办的首届婺剧周,选调12个民间剧团匯演,并担任评委;2000年参加县文化局举办的首届广场文化节,并主持评委会工作…… 如今他虽已近九旬,但他的艺术生命却依然青葱。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2/2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王君杰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