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古典音乐新一代领军人物,郎朗被誉为 “当今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一位“将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一部“钢琴的发电机”。他是第一位与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等所有一流乐团长期合作、并在全世界所有著名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奏会的中国钢琴家,第一位在美国白宫举办专场独奏会的中国钢琴家……
一年百余场演出,郎朗几乎每天的行程都排得满满当当。在演出间隙,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透露,一开始时只觉得钢琴是一个大玩具,它发出的声音非常吸引人。对于“钢琴发电机”的称谓,他说:“我从小就是这样,弹起琴来摇头晃脑,你不让我动弹,我就觉得发挥不出来了。”
演奏不能只用“重”和“轻”来概括,成熟钢琴家应该具备“刚柔并济”的能力
广州日报:你曾经说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跟你的成功如影相随。它对你是否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郎朗:在1999年芝加哥世纪明星音乐会上,我替补成功,特别是那天晚上,我的导师格拉夫曼找来了演奏巴赫作品的专家,他们现场点将,也是想继续考考我,提议让我弹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歌德堡变奏曲》。这首曲子是我15岁时跟随导师学的,当时已经是一年多没有弹了,不过弹下来居然一点错都没有,我对自己相当满意,也博得了到场的所有的嘉宾、音乐大师们的赞赏,这实际上相当于把我在音乐会上的成功再一次放大了。这首变奏曲包含了32首变奏曲,表现力太丰富、太全面了,如果能把这首曲子弹好,说明音乐的造诣已经到了最高的境界。
广州日报:巴赫先生发现了你,是否因为你很完美的演奏了《哥德堡变奏曲》?你的老师格拉夫曼和巴伦博伊姆一样都是钢琴大师,又是指挥大师,他们除了在钢琴方面,从指挥的角度是否也给你一些指点?
郎朗:是的,给我许多指点,但我并没有想在指挥上下工夫。有一次,我笑着问巴伦博伊姆大师:“我能向你学学指挥吗?”巴伦博伊姆笑着说:“你的钢琴足够了,不用再学指挥了,如果你再学指挥,我们就没饭吃了。”
广州日报:外界评论,你和巴赫演奏莫扎特奏鸣曲有很大的不同,你演绎得比较重,而艾瑟巴赫的演奏很轻柔。你自己是怎样认为的?
郎朗:任何演奏家对于作品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处理,并不是简单地用一个“重”或“轻”字能够概括的。我在处理莫扎特的作品时,在需要“轻”的地方会更“轻”的。
广州日报:你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拓展年轻的古典音乐听众上,是怎样将古典音乐与时尚相结合?这是不是你独特的风格?
郎朗:让古典拥有更多的年轻观众,让古典成为另一种时尚,这的确是我想做的,而不该只是一种风格吧。其实任何一种古典,在当年都是一种时尚,只不过是时代变迁了,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体验发生了一些改变,时尚也就改变了。那么在古典当中注入一些什么因素,让现在的年轻人再重新欣赏古典,这是值得探索和努力的。
广州日报:你是第一位在天安门广场上演奏《黄河》的音乐家,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这首曲子?这首曲目你演奏过很多次,当时你又是怎样演出别样的风格?
郎朗:2007年8月8日,在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时,我在天安门广场演奏了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这是当时奥组委和导演组确定的。我记得当时是红色的钢琴,我穿着红色的演出服,在被高色调的灯光照射得通红的天安门广场弹奏《黄河》,那种氛围自然更加浓烈,感情自然更加充沛,特别是最后一个音符一落地,立刻焰火四射,漫天霓彩,一种发自肺腑的骄傲让我切实感受到“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个被这条母亲河滋养过的伟大民族正以他雄伟的气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一点我比任何时候都感觉到强烈。
广州日报:《黄河》是十分激情澎湃的,而《蓝色狂想曲》又是很柔和舒缓的,你是怎么处理这样的截然不同的风格?
郎朗:主要看作品的风格和所要抒发的情绪,成熟的钢琴家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正所谓“刚柔相济”,“刚”并不是一味的“刚”,“柔”也不是一味的“柔”,“刚”中有“柔”倍增其“刚”,“柔”中带“刚”反衬其“柔”。
广州日报:上个月你和宋祖英、多明戈、周杰伦在鸟巢共同演绎《魅力·中国》,你有没有想过独自在鸟巢举办独奏音乐会?
郎朗:我觉得与宋祖英、多明戈、周杰伦的合作已经相当成功,特别是去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我又演绎了一首《星光》,我觉得至少短期内,不会再考虑自己在鸟巢办独奏会了。
厚积薄发才能“手”到“琴”来
广州日报:一年150场演奏的高密度工作,这样会影响你练琴吗?
郎朗:我目前每年演出场次在120场左右。演出场次的多少实际是一个人自身综合能力和受观众欢迎程度的体现,它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相当的心理素质和承重能力。即使在最繁忙的状况下,我每天仍然保证一定的练琴时间,而且我有自己摸索出来的练琴方法和学习途径。如果不是这样,我不可能从1999年在芝加哥“世纪明星音乐会”一举成名之后,今天还牢牢地站在舞台上。
广州日报:你曾一个月内连续演奏十大不同风格协奏曲,在处理上难度高吗?
郎朗:那是在2007年北京音乐节期间,我在一个月之内连续演奏了十首不同风格的钢琴协奏曲,其实当时我另外还与埃森巴赫大师演奏了两首双钢琴协奏曲。我很欣赏一个成语和一句话,成语是“厚积薄发”,一句话是“有实力才有精彩”,我演奏那十首钢琴协奏曲并不觉得有任何压力,因为我可以弹三十首、四十首钢琴协奏曲,我不是为弹而弹,而是“手”到“琴”来了。
广州日报:协奏和独奏有什么不一样,你要做什么样的调整?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