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古 琴 > 正文

守护古琴精神领地

2013年07月06日    来源:    

   【神州乐器网讯】提起古琴,心中总是缱绻隐隐的情感。很小的时候,姥姥家的邻居有一架古琴,漆黑色的琴身,低回婉转的音色,我深深为之着迷。据说邻家的爷爷早年做过私塾先生,老头脾气古怪。但对我似乎很喜欢。有的时候把我放在怀里一起抚弄琴弦。琴的声音象老爷爷说话,发出的声音抑扬顿挫,让我十分安静平和。

  不知何时,糊里糊涂的就明白了点减字谱,角、征、宫、商、羽什么的。后来父亲把我接回农村,我就再未见过,向父亲提起,父亲也只是说:“古琴不是谁家都有的。”慢慢的我感到这实在是一个迷团,为什么这种东西这样罕见,是人们都不喜欢吗?还是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随着老爷爷的去逝,古琴也终于变成我心头的一个影子。

  到现在我终于发现古琴文化是被岁月掩埋的一大截中华文明。那是一个曾经辉煌的文化绿洲。回首没落风干的润土,我心中只有一种沙漠般的沧凉。这里包含太多纷杂难清的文化冲突。我不是学者,没有那么多的自信去评述中西文化诸多问题,但我仍能判断出西方的坚船利炮击中了我们的城墙的同时,西方的“工业文明”伤害了古琴。

  曾经邀请和拜访过一些文化人士,面对古琴和谈到古琴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不是沉默,就是保持一种疏离感,他们的心态大概是很复杂的,一者古琴不实用,不好学;二是古琴是一种曲高和寡的玩意儿,不是常人把玩之物;三是古琴之音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已实难入耳了。不管怎样的情绪,总之,古琴与这个社会隔了一道厚厚的心墙。的确,古琴在“圣人之治”的社会,把古老中华文明的文化元素集于一身,成了一种文化的代表。一个士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一个主体的、内在的修炼过程。而吸纳编排其文化基因,是在琴、棋、书、画里完成的,在“文人四艺”中,琴被排在了首位。

  相传古琴成于周代,文王与武王为达“无为而治”倡导“礼乐”,“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是也”。大音大雅的古琴被附与教化的重任。天地、四时、君臣、五行等等理念被古琴一一彰显出来,比如说,琴身的长度必须是三尺六寸半,象征一年365天,琴弦也有君、臣、民、事、理之分。就从这些,古琴以其瘦削之身是难以承其政治之重的。当风雨来临,怎会放过无辜的古琴。我不知道小提琴在西方到底附与了什么形式的意义,但我首先知道小提琴与《梁祝》属于文化,文化有其独特的轨迹,任何的比附与做作都是对文化本身的亵渎,任何功利与实用主义都会让瑰丽的文明遭受难承之伤。

  文化是人们心灵的后院,是灵魂的栖息之所。用不同的符号形式向未来诉说曾经的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是心脉的源头,是文脉发祥之地。我不相信绝对的所谓强势与弱势文明,就是同样的中华古文明在地球版图上也曾不断挥动大的手笔。圣世王朝可赞可慰,五千年的文化可圈可点,荡荡乎君子之风,才是黄河文明久延不衰的根基。政治同样是离不开文化的,当年中国在抢救敦煌文化时,正是战争经费紧缺之时,没有文化之根的政治是短命的,这又是从学术角度进行的一次文化拯救。严格说来,政治也属于文化,是某种彰显的文化,是某种学说的张扬,但终究会作为一种前文化因素,走进历史,走进人们心灵深处,变成一种潜意识。如果一个民族缺少这钩沉索远的文化定位,就会浮躁起来,就会象赶海一样追逐某种潮流。如果把文化再界定的纯粹一点,我倒觉得,文化就是劳作之后的休息,平和焦虑的一杯清荼,朋友相邀的一杯浊酒……。

  战争是贪欲的外化,热兵器发源于中国,但作为杀人利器,却没有在这个国度泛滥,当我们惊呼,“人文精神”与“绿色文明”正在走进沙漠、走进荒凉,我们对 “工业文明” 还有多少的感念与自豪?当“拷贝”成为文化的主流,当“克隆”成为生命的主体,当“媚俗”成为文化主载,那么,我们的精神也就会虚无到没有个性自觉,没有民族认同,没有对国度的热爱,一夜之间,我们似乎真的都变成了地球村的村民。一方面是民族文化的断裂难续,另一方面是对西方强势文明盲目而又无所适从的崇拜。

  令人欣慰的是,古琴情愫,正在人们心头复苏,而且对古琴更情有独钟的似乎是美国人,他们认为这是天籁之声,非凡俗之音。于是一支古琴名曲《流水》被美国人惊选,认为寻找地外高级生命,只有此曲才可觅得知音。茫茫宇宙,走向星际文化交流最前沿的是中华古文明。如今古琴也被中国文化界重视起来,我国申报的两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独占一项。

  我喜欢弹奏古琴,倒不想成为音乐家,只是想在知识爆炸,信息垃圾成堆,假话像白色污染漫及四野的时候,独守一块精神园地,为我们民族精英文化默默投下微薄的祈祝。古琴是中国的声音,随着民族自信心的增强,人们厌倦了文化的浮躁,我们就会理解,幽幽的古韵,才是盛世中国绵延不绝的流水清音!

民族乐器|西洋乐器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s://www.chinayq.com/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陈星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