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古 琴 > 正文

收藏古琴存世稀少价格走高

2013年08月03日    来源:    

  

收藏古琴存世稀少价格走高

  

收藏古琴存世稀少价格走高

  琴名与铭文相当有讲究。

  

收藏古琴存世稀少价格走高

  2010年,北京保利一张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帝御铭的“松石间意”琴,以1.37亿元天价成交。

   【神州乐器网讯】“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在这首《听蜀僧浚弹琴》所说的发声“如听万壑松”的乐器便是古琴。古琴蕴涵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和文人精神,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近年来,旧时属于文人士大夫阶层“修身之器”的古琴日益受到大众追捧,在收藏市场上凸显爆发力。2003年现身拍场时以891万元成交的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2011年在中国嘉德春拍会上以1.15亿元成交。今年7月25日至10月7日, “松石间意――巴蜀地区典藏古琴精品展”正在深圳博物馆新馆热展,本报记者借此机会采访了古琴研究专家和资深藏家。

  “古琴的春天”远未到来

  古琴,因其定制为七弦,又称七弦琴,别名瑶琴、素琴、丝桐等。古琴蕴涵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和文人精神,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寄情山水的乐器,位居四艺(琴、棋、书、画)之首。琴乐是古典音乐艺术的至高表现,以其优雅的音色涤凡俗之心,养浩然之气;琴身是工艺美术的精致体现,集斫琴、漆灰、书法篆刻艺术于一体;琴道是文人修身的方式,将人的感性和理性透过音乐的诠释升华至“悟”与“道”的哲学高度。

  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使得旧时的文人之器古琴在收藏市场上慢慢苏醒,让先前“曲高和寡”的古琴收藏迈入了一个新纪元。

  文献学者、古琴收藏家梁基永告诉记者,近几年,古琴的价格从十万、百万、千万元级别跨入亿元门槛,不断刷新的成交价,让藏家们逐渐认清古琴收藏暗波涌动的巨大 “爆发力”。在中国嘉德2003年春拍会上,一把唐朝“九霄环佩”琴,以346万元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古琴拍卖的世界纪录。

  2010年,古琴拍卖更是天价迭出。在北京保利5周年秋拍中,一张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帝御铭的“松石间意”琴,以1.37亿元的天价成交, 中国古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及至2011年,古琴拍卖市场持续升温,古琴拍卖价格继续攀升。其中,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在中国嘉德春拍会上以1.15亿元成交,成为目前第二件过亿的乐器。

  尽管如此,古琴圈业内人士仍认为,“古琴的春天”远未到来。“现在一幅好的字画都能卖三、四亿,何况琴是‘四艺之首’,因此,古琴收藏的升值空间依然很大”。

  学艺者众助推古琴收藏

  深圳春风琴社的姚亮社长认为,近年来古琴价格不断上涨,除了拍卖市场的推动外,还因为现在学琴的人多了,找把古琴自用的人也多了。

  姚亮告诉记者:“古琴这一行的成瘾性很重,一旦进入就会很着迷。有人归纳过成为一个好的古琴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找到一把好琴,二是有位好老师,三是自己要深入到中国文化中去寻找灵感。我觉得这三个条件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以拥有一把好琴最为重要。”

  古琴收藏家梁基永也说:“刚开始学琴的时候,我还没意识到一把古琴对于演奏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后来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弹,都弹不出老唱片中的音色。刚好我的老师家里有把宋代的古琴,一弹我才发现,原来这才是古琴的音色。当你弹奏一张真正的古琴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正在跟古人对话,这种感觉非常微妙。”

  据了解,古琴收藏大体可分为三个档次。唐、宋、元琴和明代皇家宗室制琴备受藏家关注与追捧,目前在市场上屡创新高的多为此类。而明代文人制琴,虽尚有一定数量留存,但市场价格也已不菲。至于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琴,品质远逊于前两类,数量也相对较多。

  唐琴最为珍贵,人们却也极难窥见其踪影。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郑珉中统计,全世界收藏的唐琴仅18张,中国藏17张(台湾和香港各藏1张)、美国藏1张。而且,这些琴多藏于博物馆中,私人手中仅有5张。

  存世量稀少也是近年来古琴价格一路走高的重要原因。“这些年出现天价古琴,主要还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广州稼轩琴坊坊主陈志彦告诉记者。沧海桑田,经历过社会变革的涤荡,能幸存下来的古琴,尤其是流传有序的名琴寥若晨星。

  民间仍有“琴迹”可寻

  尽管存世量稀少,但是中国民间仍有“琴迹”可寻,有心的藏家仍有机会觅得好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唐冶泽告诉记者,目前,古琴在博物馆最为集中,民间有大量收藏,在国外也有大量收藏。“出土的古琴非常罕见,一般不会用来殉葬。它一般都是代代相传,老师传给学生的情况最多。”唐冶泽说,“目前我们看到的大量传世的乐器就只有古琴,其他如二胡、琵琶等,代代相传的情况都非常少。”

  之所以如此,唐冶泽认为,这是由于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造成的。“古人把琴看得十分神圣。从汉代起,古琴就被当做是圣人之器,魏晋时候又被当做文人之器。琴是所有乐器中最具品德的,它能禁淫邪、正人心。”唐冶泽说,“正是因为几千年来中国的文气没断,作为圣人之器、文人之器的古琴也因此得以传世。”唐冶泽告诉记者,三峡博物馆收藏的古琴大多数就是上世纪50年代民间捐献所得。

  收藏古琴,一定要有爱琴之心,研究古琴的方方面面,可减少收藏时的“失手概率”。

  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告诉记者,造型上,古琴有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蕉叶式等五十多种样式。木料选材上,古琴讲求轻、松、脆、滑,历代造琴多用面桐(梧桐)底梓,所谓阴阳材,桐木为阳材,梓木为阴材,琴面板起传音和振动发声作用,故常选质轻而传音良好的桐木;琴底板起托音(匮音)作用,和面板一起振动,故常选用较为坚实但又不过硬的梓木制作。而在琴弦方面,新中国成立之前,古琴琴弦均为易断、不耐用的蚕丝弦。而现在新制古琴多为尼龙弦乐、钢丝弦。

  古琴鉴赏收藏三要素:

  音色

  以弹奏为主要目的收藏者,一定会以琴的音色为主要标准。听一张古琴的声音,音色沉厚而不失亮透,上中下三准音色均匀,泛音明亮如珠而反应灵敏,就知是一张上好的古琴了。有些古琴因有断纹,所以按音弹奏时会出现“刹音”,影响听觉,此时要慎重权衡得失,切勿轻易弃之。

  断纹

  古琴在制作时,要在琴体外表的木质上髹漆,这是一道很复杂的工艺。这层胎漆不仅起到使木质不易侵蚀不易腐朽的保护作用,它还对琴的音质、音色、音量有很大影响。但胎、漆与木质膨胀系数不一样,在历经数百年的干湿冷热与弹奏振动之后,就会在漆面上产生许多细小的裂纹,称为断纹。

  明代及其以前的古琴一般都有断纹,清三代的有些也有断纹,清中期以后就难得见到断纹了。断纹原本是一种缺陷,但因其种类丰富,纹理漂亮,不经数百年不能产生,增添了古朴沧桑之美,因此成为古琴欣赏的一大亮点,也是鉴定古琴的一个重要依据。常见的断纹有蛇腹断、流水断、牛毛断、梅花断、冰裂断等等,纹如其名。

  铭刻

  古琴一般都有自己的名字,如“九霄环佩”、“大圣遗音”、“松石间意”等。除此之外,斫琴者或收藏者还会在琴身上镌刻铭文、闲文印、收藏印和跋语。琴铭的布局一般为:龙池上方刻琴名,左右题诗或序题,下方一方印章,年代较晚的琴,铭文也有题在双足之下,琴腹内还题有制作者名字和年代。资深鉴定家可以从历代帝王年号的惯称、用字避讳及一个朝代或某书法家的书风加以辨认。

打击乐器|音乐老师

更多新闻资讯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s://www.chinayq.com/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jenny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