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古 琴 > 正文

从古琴中聆听国学文化

2015年07月20日    来源:山西晚报    

从古琴中聆听国学文化

元音琴社南林旺在音乐会上抚琴

从古琴中聆听国学文化

神州乐器网讯  近日,元音琴社复社音乐会在并举行。琴音古朴幽远,吸引了众多专业、非专业人士驻足聆听。不少人好奇地问:这古琴是古装电视剧里古人弹奏的琴吗,是我们夸某人时常说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琴吗?……很多人知道古琴,却不懂古琴。


    从来没有一种乐器,像琴那样,被中国人赋予这么多的含义。

    春秋时,伯牙弹琴,被钟子期听到,完全领会琴声中表达的含义,两人倾心相交,成为中国人熟知的知己的典范;连武侠小说里,衡山派刘正风与魔教长老曲洋虽正邪不两立,也会因琴相交,留下《笑傲江湖》的传奇;上好的梧桐木即将毁于烈火,被东汉大文豪蔡邕听到,奋不顾身救其于火海,后来制成“焦尾”琴,有如凤凰涅槃一样神奇。

    还有,众多与琴有关的诗词歌赋、成语故事、历史典故代代相传——对牛弹琴、剑胆琴心、乱弹琴、琴瑟和鸣……琴,虽历经时代变迁,依然鲜活地存在;琴,对于中国人来说,早就成为融入骨髓血脉的传统与记忆;而琴,对于山西人来说,更是无法湮没的文化与历史。

  古琴在山西

    山西有个元音琴社 民国琴事数它最热闹太原有这么一群人,每年春天的4月12日,他们都会穿起民国时期的衫裙,一边轻抚琴弦,一边哼唱“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些人,是元音琴社琴人,他们开启的是一年一度的琴社复社音乐会。

    元音琴社很不简单。它成立于1920年,承担着“脉承华夏传统,发扬三晋琴学”的重任。后来因为战乱,琴事不得不暂时搁置。直到2013年才得以复社,由元音琴人再传弟子李庆中(今年92岁高龄)担任社长。

    其实山西自古便与琴结缘很深。传说中神农曾在山西上党一带活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琴。”而舜帝吟唱《南风歌》,弹奏的也是古琴。琴在中国文化的独特地位就此奠定。到春秋时,山西洪洞出了一位乐圣,名叫师旷,是当时晋国的太师。师旷的琴技超凡入圣,据说能招来神鸟,还能呼风唤雨。

    虽然山西没能再出一位乐圣,但到了民国时候,阎锡山政府把山西琴事又推向了一个高峰。

    九三学社的发起人王卓然在《陪孟禄考察山西教育记》中记载了一件事:饭后,阎锡山请大家到督署隔壁的“育才馆”听学生演奏古琴。听“普庵咒”这个曲子的时候,“阎锡山紧闭两眼,随琴调之抑扬,头上下转动。”孟禄夸阎锡山有修养,阎说了一句耐心寻味的话:“人的好战心,有这种乐可以克治之。”

    1922年秋,看到山西政府对雅乐如此推崇,古琴名家彭祉卿、杨友三、顾梅羮等人纷纷来到山西。育才馆专门开设了雅乐班,国民师范也设了雅乐研进社,同时在阎锡山的自省堂内还设有琴师,专门负责鼓琴。同年,近代琴学大师杨时百(自号九嶷山人)接受阎锡山部下虞和钦(时任山西教育厅厅长,杨的老友)的邀请,离开北大,也来到太原教授古琴。

    一时间,全中国最有名的古琴大师、技艺最高超的琴人们都聚在了山西太原,怪不得赵炳麟在《柏岩感旧诗话》中感慨:“中国此时琴学之盛,当推晋阳。”

    山西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张德恒课余研究民国琴人,对山西元音琴人了解颇深,“太原元音琴社,是民国时期成立时间较早、会聚著名琴家较多、对华夏琴界影响至大的一个古琴社。这个古琴社的社员,并非全是专业琴家,而是格局开放、兼容并包,既有阎锡山麾下的高官,如李德懋、荣鸿胪、冯鹏翥、孙森、虞和钦、赵炳麟等;亦有普通公务员,如在太原邮局工作的招鉴芬。”

    但是,民国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弹古琴的人很少,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学习古琴的只有几十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古琴、爱上古琴。

    元音琴社常务副社长、李庆中学生南林旺说,元音琴社目前有500多名成员,太原文化艺术学校也开设了古琴专业,今年9月首次正式招生。这在全省高校是第一家。

    古琴是一个文化现象,南林旺认为,“琴音和内心达成应和,是一个时代人的内心需要。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现实的角度,我们都需要古琴。”

    这六个问题你清楚了,就算古琴达人了弹琴的时候有人偷听,琴弦会断,真有这么神?

    ——伯牙弹琴时,钟子期在旁边听得入了迷,伯牙发现后心中一惊,手下一紧,琴弦就断了一根。所以后人认为琴弦断是知音出现的征兆,岳飞就曾感慨“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不过,在古代琴弦确实容易断,因为古代是丝弦,用蚕丝做的,弹的时候稍微投入点儿,力道一重,肯定容易断。现在的琴是钢弦,一般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不是说嵇康一死,《广陵散》就绝了吗,为啥大家都说《将军令》是从《广陵散》改编来的?

    ——《广陵散》没有绝,琴曲琴谱里有这首琴曲,直到元、明时期,都有人在弹。嵇康在刑场上说,他弹过之后,再无《广陵散》,意思是,在那种大义凛然、决绝赴死的情况下,在他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中,嵇康弹奏的最能契合《广陵散》所表达的意义。这就像很多人在唱《我的太阳》,但只有帕瓦罗蒂唱的,你才觉得是最好的。

    嵇康写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说明古琴是五根弦吗,为啥又叫七弦琴?

    ——古琴最初有五根弦,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加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当然这是传说,至少在汉朝以前,琴还是五弦,而最晚在唐朝时,琴的标准弦数就成为七弦了。嵇康“手挥五弦”还不算什么,漫长的历史中,手挥九弦,手挥十五弦,手挥二十弦也是有的。

    琴分五弦七弦,七弦还能弹出1234567,五弦怎么弹得出来?

    ——五弦七弦都是一样地弹,古代音律是五阶“宫商角徵羽”,如果硬要用西洋乐简谱对应,就是12356(doremisolla)。后来加了两根弦,多了变宫、变徵两个低音,4(fa)和7(si)还是没有。因为古人认为,4和7是半音,是不敬之音。

    古代有四大名琴,其中有个焦尾琴,是用被雷火烧焦的梧桐木做的,难道要做好琴都得先用火烧一烧?

    ——好琴的选材确实很讲究,但不一定非要用火烧。木头一般要选百年以上甚至上千年的,等木头的木性都没了,制成的古琴才不容易变形。木材上,主要选桐木和杉木。因为一方面它们的生长普遍,容易找到,另一方面,这两种木材传声性能好。比如,云杉顺纹(沿着树干)方向的传声速度约为每秒4800米到5800米,是空气的几十倍。木头好坏对古琴的音色非常关键。

    古琴有好多造型,叫什么仲尼式、伏羲式、神农氏、落霞式等等,干吗搞这么复杂?

    ——这些名称有些是为了纪念古人,也是对不同款式的区分,就像我们穿衣服,款式不同,功能都是一样的。古琴的款式主要跟人的审美情趣有关,有些跟性别也有关系。比如女人一般比较喜欢仲尼式、焦叶式、混沌式等比较瘦小的琴,男人则比较喜欢伏羲式这种宽大、厚重的琴。

    古琴的前世今生

    尺寸、命名、音色古琴从头到尾都刻着两个字:文化古琴,不仅仅是一件乐器,一门音乐,一项技艺,古琴承载着数千年的中华文化。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名列其中。

    欧洲音乐家对于民间音乐的关注,有几百年的历史。而中国文化对于民间音乐的涵纳,却要久远许多。孔子说,“诗三百,皆可弦歌之。”《诗经》里记载了很多关于古琴的诗句,讲的也都是自然界的景物事物,或人在自然中的一些感悟。在今人看来,古琴是高雅的、难以接近的,但在古代,它就是文人最普通、自然的生活。今人可以在很多古画里看到古琴的形象——《伯牙鼓琴图》《斫琴图》,甚至汉墓壁上,都可找到与人相伴的古琴。张德恒说,“古代士大夫阶层会弹古琴的很多,琴音的轻重缓急和他们当时的心情甚至天气有关,文人在古诗词里也留下了大量古琴的痕迹。”

    北京斫琴大家吴振宇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古琴从尺寸到命名,都将中国的人文理念贯彻到古琴的外形之中了。”

    古琴一般长是三尺六寸五,人在弹琴的时候,左手舒展最大的极限就在三尺六寸左右,所以这是最适合人弹奏的长度。不仅如此,古琴三尺六寸五的长度,还代表着一年的365天;它有十三个徽(用来标明音位的,一般用贝壳制成镶嵌在琴面上),代表的是一年十二个月,加上一个闰月;古琴的肩宽是四寸,代表一年的四季;古琴的面板是圆的,底板是平的,代表天圆地方。包括它的外形,各部分的名称都进行了拟人化的命名,比如有额头、颈、美人肩、玉女腰等称呼,体现出古琴在文人眼中不是器具,而是具有独立个性、可以共度时光的朋友,所以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左琴右书”之说。

    音乐界有些人用西方的音乐来衡量古琴乐,然而古琴弹奏出的乐音,中正,平和,轻微,淡远,是其他任何乐器弹奏不出的。太原国学私塾止谦家塾负责人赵阳说,“古人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来自宇宙,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宇宙,琴的五声,对应着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色(青、黄、赤、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五官(目、舌、口、鼻、耳),五脏(肝、心、脾、肺、肾),五事(貌、言、视、听、思)。合于天地自然正道的就是正向的,五音才是正音,正音方能正心。”

    古琴的特殊与琴的制作工艺也不无关系。吴振宇解释说,“绝大多数乐器的底板和面板都没有腻子,只涂薄薄的一层漆,但是古琴不但有粗细不同的多层腻子,而且要刷几十道大漆,这抑制古琴的振动,抑制了发声。古琴的声音不像其他乐器一样宏亮,它的声音很含蓄、内敛,就是由于它这种特殊的制作工艺,不是让古琴充分地震动,而是让古琴有效地震动,使其发出一种极为柔和、非常动听的声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声、音、乐本是三个不同的词。我们是礼乐文化,所谓‘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意是,乐由内心产生,所以能够潜移默化;礼体现于外表,所以形成礼仪制度。乐是前提,是核心,礼是结果,是表现。乐与礼,一阴一阳,互为表里。没有乐的礼,是虚情假意,没有礼的乐,是没有情感的声音。”南林旺侃侃而谈,“乐影响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脑袋,是人与自然的连系。而琴就是这种连系的承载体。人们常说琴棋书画,其实把琴说低了,琴不仅是一门技艺,也不是单纯地属于音乐范畴。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对于人们的价值观、社会风俗甚至是哲理思潮等有很重要的作用。”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把山东诸城的古琴大家王燕卿请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授课,蔡元培、章太炎又把古琴家王露、杨时百等人请到北京大学授课。他们做这些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古琴振兴国学。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周亚男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