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旧州镇草芦坪村公路边有一栋普通的三层楼房,一眼看去和周围的民居没有什么两样,其实这里就是古琴界大名鼎鼎的古琴制作师李光宇的家,也是他的“红梅古琴制作社”,家里堆满了各式各样散发出土漆香味的古琴。8月10日,记者来到李光宇的古琴制作社,听这位原籍上海的古琴制造师讲述在贵州制作古琴20多年的酸甜苦辣。
为了生存学做古琴
“我在贵州做古琴22年,前三年倒贴得厉害,之后最多是赚到本钱,直到2000年后才开始赚到钱。”年近古稀的李光宇操着上海味道的黔东南普通话这样描述自己的古琴制作生涯。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李光宇从上海浦东到福建支边时认识了比自己小八岁的贵州黄平姑娘赵素芝,俩人从福建漂泊到江西,又流浪回到上海。为了解决李光宇一家的生存问题,他的初中同学陈功亮介绍他跟随自己的父亲、上海音乐学院的一位古琴师傅学做古琴。经过8年的学徒生涯,李光宇成了制作古琴的行家里手。
1987年,李光宇的女儿到了上学年龄,但是因为没有上海户口,进不了学校。为了女儿的上学问题,一家三口从上海回到贵州黄平县旧州镇草芦坪村居住,开始了在黄平制作古琴的生涯。
举债制琴
贵州的杉木和大漆为古琴的制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安顿下来后,李光宇搭了一间木屋作为古琴制作坊,只要一听说哪里拆旧房子,夫妻俩就立即赶过去,挑好能制琴的木头,好说歹说让人家卖给他去制琴。仅仅购木料,夫妻俩就走遍了黔东南、黔南和遵义。
作为有户口却没有土地的农民,初到黄平的李光宇一家生活十分艰难,更何况他还要执着地制作古琴。最初的三年,是他的妻子赵素芝帮娘家酿酒种田,一家三口到赵素芝的娘家吃饭,借钱给他买材料制作古琴。古琴在当地没有销路,只能运到上海去卖。那时候交通不方便,李光宇又身患内风湿,每次弓着腰携带几十把古琴去上海,吃尽了千般苦头。但是最难受的还是他的古琴得不到认可,根本卖不出去,每去一次上海,就欠下很多的债。即使这样,夫妻俩也没有想到放弃,继续举债制作古琴。直到三年后儿子出生,日子才渐渐好转,这时他们制作的古琴得到上海几个古琴师的认可,每次去推销可以卖出几把琴,终于可以赚到路费。
销路越来越好
“我喜欢古琴,即使倒贴也要做,也要推销。那时候妻子负责养家,我又做琴又要跑销路。从黄平乡下到上海,路上就要耽搁一个星期。到贵州22年,我为推销古琴跑了18年。”说到这里,李光宇眼睛湿润了。
这两年,李光宇跑不动了,却有更多的买琴的人知道他隐居贵州山野制琴。上海、江浙一带包括省内的爱好者,都慕名找上门来买琴。李光宇制作的古琴,最差的也要4800元。售价一万的,买到上海可以卖两三万。在经历了倒贴本、赚本钱等十多年漫长的过程后,从2000年开始,李光宇制作的古琴开始有了效益,每年的纯收入都在两万以上,多的时候有七八万。“现在的人经济条件好,喜欢来旅游的多,喜欢弹古琴的也很多,有不少家长买古琴奖励孩子。”李光宇说。
李光宇家的日子也越来越滋润,不但盖起了三层小楼,女儿硕士毕业后在广东惠州人民银行工作,上高中的儿子从小耳濡目染,也学到了一手好琴,妻子文化不高,说起古琴和古琴曲来也头头是道。
终成大师
因为李光宇制作古琴的成就,2007年,贵州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特聘他为该所客座教授,专为研究生讲授“中国古琴制作”。他的事迹被《中国古琴报》报道后引起古琴界关注,失去联系多年的初中同学、现为南京艺术学院院长的陈功亮和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代树红找到他叙旧。陈功亮的侄女代红现在也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2007年9月,她作为中日文化艺术交流团的一员,背着李光宇赠送给她的一把伏羲式古琴,为日本国明仁天皇夫妇演奏中国名曲《广陵散》和日本国名曲《绝响》等,深得明仁天皇夫妇的夸赞,提出要买这把古琴作纪念。代红简述了这把琴的来历,把古琴当做中日文化艺术交流的一个见证送给了天皇夫妇。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