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鼓一声,钟一声,磬一声,木鱼一声,佛号一声……光明的翅羽,在无极中飞舞。”
林徽因的饰演者雷佳告诉我们,这首《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在歌剧《再别康桥》中一共出现两次,一次是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双清重逢”,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林徽因告知徐志摩她会在给外国使节的演讲上采用徐志摩这首诗作为结尾;另一次就是林徽因在林徽因给外国使节做演讲上,林徽因朗诵完这首诗后,被告知徐志摩飞机失事机毁人亡。雷佳告诉我们,为了再现梁思成和林徽因所说的这首诗中蕴含的“宗教建筑的美学含义”以及对徐志摩不幸遇难的隐喻,导演陈蔚还特意为这首诗配了一段佛教音乐:五台山佛曲《青田阁》。而据雷佳介绍,演奏乐曲的乐器在中国有着化石级乐器之称。
在雷佳的引导下,我们找到了这支化石级乐器的演奏者——国家一级演奏员郭向。据郭老师介绍,剧中的乐器叫做筚篥(bì lì),又称悲篥、笳管、头管、管子,在现今幸存的几支化石级古代乐器中筚篥无一例外地处于领奏地位,唐宋时代十分盛行,如今却鲜为人知。郭老师非常感谢陈蔚导演独具慧眼,为剧中诗歌配上这首以筚篥为主奏的五台山佛曲《青天阁》……宗教的宽容,建筑的美感,在诗与乐的交融中荡气回肠。
筚篥(bì lì),又称悲篥、笳管、头管、管子,是由古代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的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簧管乐器,这个乐器名称就是从古龟兹语的译音而来的。它在我国流行了两千多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现在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有两种:一种是八孔的,一种是九孔的,它是由古代龟兹的筚篥演变而成的。在新疆的许多石窟中都有筚篥的描绘。它是龟兹乐中的固有乐器。唐代杜佑撰《通典》中说:“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