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京市东北部的平谷区,大多数人知道那是“桃子之乡”。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世界上每3把小提琴中,就有一把是由这个桃花盛开的小镇生产的。
这就是北京市平谷区东高村镇。
无论他们是来自大工厂还是小作坊,甚至夫妻档。
小镇?工厂
小提琴是西洋乐器,诞生于16世纪意大利的克雷莫纳镇,19世纪末才传到中国。在中国,有“北东高,南溪桥”的说法,指的是一南一北两个提琴生产基地,“北东高”就是北京平谷区的东高村镇。
20年前,华东乐器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刘云东还是镇政府的一名会计。他经过统计调查发现北京的提琴需求量非常大,但是京城琴行里的琴大多数都是从国外进口,鲜有自产的提琴。于是,他就有了自己制造提琴的念头。
“和我同村的一个小伙子会做小提琴,正好当时的星海乐器厂又倒闭,我就在星海乐器厂的制琴大师戴洪祥家门口蹲了一晚上,才请动他老人家来教我们做琴。”刘云东回忆着20年前自己创业时的情景。
“有了大师的指点,我们的第一批琴终于出炉了。”刘云东对记者说。此后,他带着自己生产的琴走南闯北地推销,参加国内外的乐器订货会,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终于让一个打游击战的提琴作坊发展成为现在拥有5000万资产、1000多名员工、年产量达21万把的规模化提琴生产企业。
小镇?父子档
农民小提琴师耿国生的提琴制作室与华东小提琴厂相比,某种意义上他们成了东高村制琴业现状的缩影:那一边,是占地十亩的提琴制造大厂,气派的工厂车间,在周围低矮破旧的农舍村居中鹤立鸡群;墙的这一边,耿国生的提琴制作室略显简陋寒酸。但华东乐器公司批量生产的“工厂琴”每把售价不过二三百元,耿琴师制作的小提琴,出身“贫寒”,售价却至少在三四千元以上。
即便如此,与国际上品质相近的提琴相比,耿国生的“高价”小提琴定价只有前者的不到1/10。他说,并不是做不出高品质的琴,而是不敢要高价。耿琴师的自白,说出了少数试图走中高档路线的同行的心头之痛:出身于世人眼中缺乏文化传承和艺术积淀的小村镇,想要摆脱产品“价低质次”的市场固有印象,谈何容易?
近两年来,东高村镇一直努力尝试给本地提琴制造业注入更多文化和艺术元素,以提升品牌效应。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