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在首届广西河池市东兰县国际铜鼓文化旅游节上,29面音乐铜鼓演奏、300面传世铜鼓伴奏爱国歌曲《爱我中华》,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欣赏到了别样的乐章。
鼓没有准确的音阶,没有标准的音律。东兰县土生土长的爱鼓人黄仲欲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终将铜鼓铸造成乐器。
黄仲欲1984年就开始有将铜鼓铸造成乐器的想法,当时他在河池市歌舞团工作,从事乐器研究。“我发现农村会敲鼓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会敲的大部分在40岁以上,而且鼓点单调。”黄仲欲认为,如此下去,铜鼓文化的传承将面临消亡。“如果能将铜鼓铸造成乐器,铜鼓文化的传承难题将迎刃而解。”
1985年7月,黄仲欲踏上了变革铜鼓文化传承之路。他设计好图纸找到几个厂家,均无法照其设计完成铸造。直到1987年,他才和上海的一家乐器制造厂达成铸造音乐铜鼓的合作意向,但企业换了三任厂长,还是铸造不出音乐铜鼓。
黄仲欲不得不自己动手,找来民间工匠一起铸造音乐铜鼓。经过反复改造,直到今年初才铸造出音阶准确、音律比较标准的铜鼓。
有了铜鼓,黄仲欲很快找到演奏者:广西歌舞团的打击乐手王长银成了音乐铜鼓的实践者。随后,黄仲欲在东兰县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支由28名当地音乐老师组成的音乐铜鼓乐队。经过一周排练,这支乐队已经能演奏3至4首曲子。在王长银和乐队的配合下,黄仲欲完成了音乐铜鼓的成功首演。
东兰县长黄贤昌认为,音乐铜鼓对东兰县铜鼓文化的传承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它让铜鼓文化的普及成为可能。
音乐铜鼓吸引了大批年轻人,东兰县一所学校的音乐老师韦佩萱就是其中一员。韦今年26岁,她不但学会了敲音乐铜鼓,而且加深了对东兰壮族铜鼓文化的了解。她说:“学生们也很喜欢,因为音乐铜鼓敲出的乐曲很新奇。”
完成“转世”的东兰壮族铜鼓,将迎来大发展的机遇。黄贤昌称,东兰县将斥资进行标准化生产,将音乐铜鼓产业化,让它成为游客到东兰旅游必买的旅游产品。
据介绍,目前全世界馆藏铜鼓逾2400面,其中中国馆藏走过1400面,而东兰县就有传世铜鼓612面。东兰铜鼓文化包括了歌谣文化、稻作文化,是融多元性和独特性为一体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活态性、完整性成为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活化石”。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