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马林巴
初见王家训,许多人会被他的外表所“欺骗”。尽管已经年过50,但一头黝黑的头发和保持良好的身材让人很难相信眼前的这位“小伙子”是从部队退休多年的“老干部”。王家训很健谈,一说起他钟爱的马林巴,经常眉飞色舞甚至手舞足蹈,那股精神头让人很容易受到感染。王家训说,这都是拜马林巴所赐。学打击乐能够调动全身的肌肉,让身体保持良好的协调性,学打击乐的人都有一双灵活的手和灵动的眼神,打击乐能让人拥有一颗永远年轻和快乐的心.....从演奏马林巴到制造马林巴,王家训的人生,因为这种奇妙的打击乐器而精彩异常。
打造马林巴的节日
7月22日至23日,中国首届马林巴艺术节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近百名马林巴演奏家与爱好者欢聚一堂,同享马林巴带来的欢乐。 “这就像一个节日,是所有演奏马林巴的人的节日,就像春节一样,所有的人都在享受这个过程”。 尽管已过去一段时间,但谈及这次马林巴艺术节,作为执行主席兼艺术总监的王家训依然兴奋异常。
此次的马林巴艺术节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内容包括个人展演、团体展演、专家课程、专家演奏与专场音乐会等。参加艺术节的成员中,最小的年仅9岁、最长者则年近六旬。其中,既有专业演奏家,也有业余爱好者,包括教师、学生、公务员、退休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等。无论是专业演奏家,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在马林巴艺术节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示了自我,将马林巴音乐艺术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在本次艺术节期间,特别设立的专家课程详细地介绍了马林巴的演奏方法、技巧与周边知识,使到场观众大开眼界。
关于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王家训称,主要还是为了推广和普及马林巴这种乐器。“2000年以后,马林巴在国内的发展非常迅速,这一点从我们的乐器销售和教学情况就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人们开始意识到打击乐不仅仅是小军鼓、爵士鼓等,像马林巴这种旋律性的打击乐器也被更多的人所认识。”王家训介绍说,马林巴是一种很尊贵而且高雅的乐器,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它,本次活动所有费用均由家训马林巴厂提供赞助。尽管是免费参加,但艺术节的品质却一点不打折扣,所有的演出和讲座都是国内一流水准,这也为首届马林巴艺术节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王家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广西钦州有5个孩子报名参加本次艺术节,但最后只来了2个,另外没来的3个孩子的家长是因为听说免费,所以认为肯定是骗人的,他们觉得现在这年头不可能还有免费参加的活动。但最终他们却后悔了,来到北京的2个孩子参加了马林巴艺术节,见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大师讲座,观看了许多高水平的优秀演出,收获颇丰。他们兴奋地表示,下次举办一定还会再来参加,没来的那几个人实在是太可惜了。有了这样热情的参加者,让王家训也倍感欣慰,他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忙活。今后打算把这个活动持续办下去, 2年一届,把它打造成一个真正的马林巴节日。
“6级钳工”造出第一台马林巴
1972年,王家训考入解放军军乐团学员队,成为一名打击乐学员。天生具有文艺细胞的王家训进步很快,1976年,从学员队毕业后,王家训进入了解放军军乐团乐队担任打击乐演奏员兼木琴独奏。随后的几年里,王家训一直苦心钻研打击乐演奏技艺,四处拜访名师,技艺不断提高,参加了国内外许多重大演出和赛事,获得了一连串荣誉。而真正让王家训和马林巴结缘,还要源于一次偶然的演出机会。
1983年春天,一支加拿大马林巴乐团应邀来北京演出,第一次见到马林巴的王家训对台上这个神奇的大家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么大的乐器却能够发出这么悦耳动听的声音,这让王家训十分着迷。当年夏天,日本木琴协会的马林巴乐团造访北京,给了王家训又一次近距离接触马林巴的机会。他用当时很时髦的卡式录音机录下演出的实况,晚上回去整宿整宿地听。“当时咱演奏的T型琴没有人家的琴好听,这种乐器真是太迷人了,激动得整晚都睡不着觉!”说起当时那种感受,王家训依然记忆犹新。
迷上马林巴的王家训下决心要演奏这种乐器,可是当时中国根本没有马林巴,于是王家训开始就自己动手做。马林巴结构复杂,建制庞大,造起来谈何容易。而且当时一没材料、二没设备、三没技术,就凭着一股执着钻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王家训愣是造出了中国第一台马林巴。“当时26、7岁,刚结婚,家里条件也不行,挣点钱几乎全都砸到这里面了。那时候也没有红木,即便有红木也买不起,就托人从东北老家弄了点蜡木。共鸣管没有金属的就用挂历自己卷,刷上乳胶漆,就成了纸质共鸣管。”为了找到合适的零件,王家训骑着自行车几乎跑遍了全北京大大小小的五金店,所有的部件都要自己加工。木匠活、钳工活都得自己动手,几年下来琴造出来,手艺也练出来了,有人开玩笑说:“王老师绝对是6级钳工”,这话一点不假。“那时候没有图纸、没有尺寸,就凭着看演出时留下的那么点印象,完全靠自己琢磨,不断地试验、改进,不断地推倒重来,终于“鼓捣”出一台四组半的马林巴。现在看来当时造的琴肯定不行,但起码可以自己练习了。”那是1984年的事,到了1985年,有了一点经验的王家训发现玻璃钢这种材质非常好,声音很好听,于是又花了近1年半的时间造了一个5组的琴,这可以说是中国第一台比较像样的马林巴了。1986年,日本的马林巴乐团再度来北京演出,他们见到王家训造的这台玻璃钢马林巴感到非常惊讶,他们就感到奇怪,上次来时中国还一台马林巴都没有,怎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出来这么一台,而且演奏起来还不错。通过媒体的报道,王家训的玻璃钢马林巴一时间声名鹊起。
对贴牌销售说“NO”
在学习马林巴演奏技艺和研究马林巴乐器制作的同时,普及推广马林巴艺术也成为王家训马林巴事业的重要内容。王家训先后创建北京乐器学会马林巴分会、王家训打击乐团,并发表多篇马林巴学术论文,改编和创作大量马林巴乐曲及打击乐合奏曲,编辑出版马林巴演奏教材和曲集。
逐渐地,王家训做的马林巴越来越好,向他要琴、买琴的人也越来越多,王家训的马林巴制造作坊也从满足自己训练演奏的需要逐渐发展成为一家企业。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家训马林巴厂已经成为国内最大、最专业的马林巴生产企业。作为中国的马林巴制作专家,王家训始终为马林巴制作的国产化而努力,并成功推出“家训(JIAXUN)”马林巴品牌。
随着“家训”的品牌越做越大,许多外国的乐器商看到“家训”马林巴质优价廉,纷纷提出想与王家训合作来代理他的产品。曾经有不少国外经销商找到王家训提出要 “贴牌”销售他的产品,但都被王家训坚决地拒绝了。王家训觉得,中国的乐器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即便短时间内通过贴牌能够扩大销量,但长远来讲这无异于是饮鸩止渴。“有些外国经销商对我说:‘你的产品中国色彩太浓,不利于在欧美市场销售’,我反驳他说中国色彩浓怎么了,现在全世界都在学中文,将来中国色彩会成为马林巴的主流。”
也有人劝过王家训除了马林巴之外可以做点其他打击乐产品,这样会赚更多的钱,但王家训同样否定了这样的思路。目前国际上高端的马林巴生产厂家都是只从事专一的马林巴产品制造,只有集中精力这一个领域,才能做精做深,王家训也始终坚信这一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能集中精力在一件事上,那么成功的几率就会增大。如果一件事还没做好就去做其他的东西,不管收入多少,肯定都会牵扯精力。我想,这辈子我能把马林巴做好、做明白,就不错了。”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责任编辑:admin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