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近几年,青春版《牡丹亭》、全本《长生殿》以及《1699·桃花扇》的相继上演,令昆曲成为很多人心灵小憩的一处“后花园”。但真正能够接触昆曲、了解昆曲、喜欢昆曲的人尚属少数。此种境遇下,昆曲如何进行市场化探索?昆曲的商演前景又将如何?
成功个案难复制
2007年5月18日,位于北京东四十条22号的皇家粮仓成为厅堂版《牡丹亭》的驻场演出场所,这是一个文化公司进行的昆曲市场化探索。当时被业内人士批评为剑走偏锋,甚至其导演、昆曲界元老汪世瑜也认为这只是个概念。厅堂版《牡丹亭》在4年中不间断演出了450多场,至今仍处于良好的市场运营中,之后在南京、苏州、上海等地出现的园林版《牡丹亭》无疑是对这种演出形式无声的肯定。
“厅堂版《牡丹亭》获得成功的原因是昆曲具备这样的生命力,当然也包括这个演出项目本身的品牌价值。”普罗艺术公司制作人、厅堂版《牡丹亭》出品人王翔说。他首先为昆曲寻找到了一个独特的空间,“以前观众只看过剧场版的昆曲,皇家粮仓突破了以往镜框式舞台的呈现方式”。其实,昆曲最初演出的形式是“堂会”,即大户人家自己有戏台,同时又蓄养家班,可一边看戏一边聚会,还能上去“票”两句,互动性非常强。王翔表示,厅堂版《牡丹亭》的意图在于恢复古典而质朴的演出形态,为欣赏者营造一种独特的氛围。
昆曲的发展之路有很多种,厅堂版《牡丹亭》是其中一个比较特别的方式,市场定位在城市商务阶层,根据目标人群和产品定位,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行销体系。“4年来,我们持之以恒地对演出内容进行不断优化,票房依靠口碑,由此才能形成可持续性的生命力。”王翔说。
厅堂版《牡丹亭》用高端的商业定位创新其商业模式,获得了一定的市场成功,但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看来,厅堂版《牡丹亭》只是个别成功的案例,不具备复制价值。王翔也表示,虽然在各地相继出现了各种版本的《牡丹亭》,但项目是否成功,一方面取决于演出本身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运营团队的管理水平和专业化运作能力尤为重要。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