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琴瑟声声,古钟铿锵。1月15日,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的排练厅一派繁忙景象,所有演奏员都在为新春演奏会排练。
作为目前我国唯一的演奏华夏古乐的职业乐团,这支队伍已走过了12个春秋。30岁的乐团副团长霍锟对记者说:“12年来,我们越来越没有周末概念。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还很多。”
不离不弃因为爱
新建的华夏古乐音乐厅环境优雅,设备完善。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华夏古乐团团长李宏说,乐团已度过最艰难的时期,现在条件好了,大家动力更足了。
这个乐团平均每年演出600余场,接待观众近5万人次,基本上都是公益演出。李宏说,乐团成员以省内专业院校毕业生为主,他们在技巧方面很过硬,但对古乐的理解需要时间。通过传帮带和专业老师授课的方式,他们逐渐熟悉了古乐的内涵,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加深了。他欣慰地说:“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无论再苦再难,乐团成立至今几乎无人离开。”
正是这份热爱,让这个乐团迅速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古乐演奏团体。除了在中原文化港澳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演出外,他们还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河南音乐文物专题展览暨演出”,开了博物馆界精品剧目走进国家大剧院的先河。
李宏说,华夏古乐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传承创新区,探索“华夏正声”是我们的责任。华夏古乐不仅带给中国和世界一个文化记忆,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华夏古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决定了它不是短期行为,而是具有不朽生命力的长期事业。
孜孜以求为传承
“除了演奏,古乐团还有别的工作?”
面对记者的疑问,霍锟从抽屉深处拿出了一支淡黄色的骨笛。“这是距今七八千年的贾湖骨笛的复制品,它被誉为中华音乐文明之源。除了演奏,对我省音乐文物的研究和复原,也是我们的工作之一。”他说。
据介绍,该乐团成立后,严格以中原地区出土文物为依据,复制了如王孙诰编钟、虎座凤鼓、舞阳骨笛、漆绘绵瑟、灰陶埙、石排箫等在内的一整套体现华夏音乐早期形态的古制乐器,基本保存了传统音乐中“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的“八音”配置。此外,他们还对古乐经典曲目、历代服饰进行了研究和复原。该乐团艺术总监、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方可杰说,乐团已经复排了从远古时期直到汉唐时期的近70首古乐,其中《远古的回响》《神人畅》等都是最新编译的。
“古乐演员们利用中原古老音乐文物,将一批精妙的华夏古曲生动地展示于世人面前,这种穿越时空的‘对话’真的很美。中原大地的古代音乐文化薪火已相传几千年,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霍锟说。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