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邓伯今年56岁,年轻时村里大凡红白喜事都有一班师傅前来吹、拉、弹、唱、念、跳“做礼”,小孩子常在旁边模仿着好玩。师傅们的乐器有好几种,邓永平唯独对唢呐着迷,每次都在旁边细细听,一来二去和这班师傅混熟后,邓永平便央求唢呐师傅收他为徒。师傅愿意教,哥仔脑子灵加上刻苦学,很快就掌握了本事。喜事他吹得欢悦高昂,白事他吹得哀惋低沉,在当地小有名气。
“师傅老了把本事传给我,等我老了也会把本事传给儿子或徒弟。”邓伯说。
30多年过去了,邓伯觉得自己快吹不动了,要找人接班。然而,儿子不感兴趣,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没人愿学。无奈的邓伯只能每天傍晚一个人对着夕阳独奏。
在钦州,像邓伯这样无奈的民间老艺人并不少。“采茶剧”、“跳岭头”、“上刀山”、“下火海”这些特色民间技艺,都面临着无人接班的窘境。随着老艺人的逝世,它们会不会也销声匿迹?
这一现象引起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几乎每年都有代表、委员提出保护民俗文化的建议,市人大代表廖穗红就是其中一员。
“保护力度不大、投入经费不足,是一些民间技艺逐渐消失的原因” 廖穗红一语中的。
民间技艺被人调侃为“杂牌军”、“非主流”文化,所以他们获得扶持的机会很少。一些民间技艺的守护者只能走街窜巷靠卖艺维持生计。风吹雨打、严寒酷暑,卖艺的日子并不好过。运气好的话能得几个钱,运气不好掌声都不多。所以,很多艺人不得不另谋出路。
“如果再不采取措施,这些民间技艺必定灭绝。”廖穗红说。
政协委员黄品泽也曾提过建议,要保护已有270多年历史的钦州采茶剧。黄品泽说,“钦州每一种民俗文化、民间技艺发展演变到现在都很不容易,可不能在我辈消失。”
拯救、保护和发展钦州民俗文化,成为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致力的事情,大家都想为这个工作出良谋,献妙策。
廖穗红说,要做好保护工作,各级政府首先要高度重视,并且安排相关部门对钦州的民间技艺进行大调查,做到摸清家底。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民俗文化发展基金,对民俗文化进行挖掘、抢救、整理和保护。
当前还出现一种现象,不少民间艺人为了谋求生路,把传统技艺用在迷信上。像“上刀山”、“下火海” 这样有意思的技艺,大多成为神婆驱邪的把戏。
“政府要对这些民俗文化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改邪归正’” 廖穗红说。
钦州民间技艺丰富多样,单凭政府扶持、财政支持,肯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廖穗红建议:“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对民间技艺加以包装、优化,做成旅游的卖点”。这样既让文化延续生命,又解决艺人收入问题。
廖穗红还建议,中小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兴趣班、选修课的形式,请进民间艺人为学生教授技艺绝活,变“杂牌军”为“正规军”。
如果说经济是一个城市的骨架,那么文化就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提出“要围绕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旅游文化品牌”,这正是要实现钦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钦州的民俗文化、民间技艺必定会大放溢彩名扬万里。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