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1982年出生的侗族小伙姚懿洲是贵州代表团最年轻的一个,贵州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的他自小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80后”的小伙告诉记者:“我爱玉屏笛箫,因为它是世界上最美的乐器之一,总梦想着让它名扬世界,无奈现实还是有点让人失望。”
贵州玉屏,群山叠岭、河流纵横,一片翠绿如玉,更有中国箫笛之乡的美称。出生在玉屏的姚懿洲从8岁起就迷恋起箫笛美妙的声音,14岁的他拥有了自己第一支的笛箫。“至今还记得那份喜悦,”姚懿洲说,这也是他考上音乐系的动力。
2005年,23岁的姚懿洲临近毕业,因缘巧合,姚懿洲选择了家乡的笛箫厂。“从吹奏到生产,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或许心底那份热爱才使我坚持下去。”姚懿洲告诉记者,而这一坚持使他经历了“兴奋”、“困惑”以及“无奈”。
“兴奋”源于2006年,作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屏笛箫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姚懿洲和工人一起改进玉屏箫笛钻孔技艺,使音准程度能适应现代音乐要求;为“玉屏箫笛”申请了“国际商标”;调查客户群及其需求,调整生产策略,制定产品标准……
“玉屏笛箫厂是一家集体企业,遇到很多的问题,最大的就是人才的流失和活力的匮乏。”姚懿洲说,“这也让玉屏笛箫陷入困惑。”中国很多古老的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内涵,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临失传、萎缩的困境。姚懿洲失望的说:“玉屏箫笛也遇到同样的困惑,需要一个大的平台。”
目前,玉屏箫笛制作技艺和其他古老的传统技艺一样面临人亡艺绝、后继无人的境地。这尤其让姚懿洲感到担忧,“现在只有5、6名顶尖师傅才能掌握全部的技巧,也曾在职业学院开过技能培训班,但由于没有发展的平台而被迫取消。”
“其实玉屏箫笛不愁销路,每年能销售30余万支,其中大部分销往海外,国外的孔子学院曾上门与我们合作。”对于现状,姚懿洲很是无奈。
对于如何解决现状,姚懿洲建议道,由国家出面建造一个集生产、展示、演艺、销售的综合型生产基地,为玉屏笛箫创造一个大舞台。“我是一个侗家的孩子,如果我不操心,不去做,我想我会内疚!”姚懿洲说,“现在我们拥有文化发展的机遇,希望有更多的人热爱笛箫。”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