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安徽砀山艺师制出国内首支特大号唢呐

2012年04月14日    来源:123爱乐网    

  神州乐器网讯 阳春三月,砀山梨花似海,此起彼伏的唢呐声,既托起了一方淳朴的礼乐民风,也催生了黄河故道传承七百年的文化积淀。2008年,砀山唢呐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近,国内第一支特大号唢呐在砀山县民管乐器制作家姬新民先生的唢呐制作坊里完美收工,填补了我国民管乐器制作史上的一项空白。

  最近,国内第一支特大号唢呐在砀山县民管乐器制作家姬新民先生的唢呐制作坊里完美收工。

  这支大唢呐总长130公分,管长82公分,正把G调、筒音D调,为优质自然干燥花梨木材质。该唢呐采用了三节加键和传统七孔发声的创意手法,中西合璧的制作工艺独具匠心。这是姬新民制作两只红木唢呐在2005年5月全国第二届高档民族乐器制作大赛上荣获全国唯一的两项金奖之后,专门为安徽省唢呐之乡砀山潜心研制的特大号唢呐,填补了我国民管乐器制作史上的一项空白。

  “砀山礼乐古风淳,唢呐情牵乡土音”。古黄河横穿砀山境内700余年,世代传承的唢呐吹打艺术,便是这块民族文化沃土上的一支奇葩。

  唢呐植根于乡土,定位于民间。小唢呐称为“尖笛”,大唢呐谓之“海笛”,老百姓称之为“喇叭”。小唢呐笛杆短而细,发音清脆嘹亮,适宜表现高亢激越的欢庆乐曲。大唢呐笛杆长而粗,内径和笛碗均较大,音域宽广且发音粗犷浑厚,适用于气势宏大、委婉柔美的乐曲。笛碗是铜质的喇叭形扩音器,即是唢呐的俗称“喇叭”的由来。

  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砀山县民间的唢呐艺术日臻完美,形成了融合齐鲁礼乐和中原民管吹打自成一体的砀山唢呐艺术流派,涌现出了一大批承前启后的唢呐艺术大家。张连生、尹明山等当代民间唢呐艺术泰斗,和从砀山这块文化热土上走出去的全国著名唢呐表演艺术家陈玉兰、李希文、吴安明、马东亚,以及砀山本土唢呐艺术的佼佼者王福荣、蒋发杰、刘道明等,共同打造了砀山这座人才辈出的艺术殿堂。现在的砀山,已经拥有200多个民间唢呐班子,演奏人员近万人。2008年,砀山唢呐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砀山县被安徽省音乐家协会授予“安徽唢呐之乡”和“安徽省民族吹管乐培训基地”荣誉称号;2011年12月,砀山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为填补砀山唢呐制作史上的空白,砀山县文化局专家王冠群先生在2009年10月慕名拜访了砀山唢呐艺术泰斗张连生的同门师侄、宿州唢呐名宿张学礼的传人、著名民管乐器制作家姬新民先生,并托付其研创一支国内最高制作水平的传世经典图腾式大唢呐。

  G调唢呐在乐曲演奏的换把变调和乐曲配器中非常适用,通常只有大、小G调两种。小G调尖笛管长仅19公分,适宜吹奏喜庆欢快的旋律;G调海笛管长28公分,声音低沉委婉,专工抒情与和声,乐曲与乐队或不可缺。因此,特大号唢呐的制作与演奏,非正把G调莫属。

  姬新民先生凭借深厚的音乐造诣和对民管乐器的艺术感悟,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反复研制和广泛求证,终于制成国内第一支特大号G调大唢呐,并因此起名为“砀山大唢呐”。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刘洪超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