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房间的墙上挂满了冬不拉、马头琴、吉他等乐器。桌子上也随处可见乐谱和音乐书籍,这是到了乐器商店么?近日,记者来到尼勒克县乌拉斯台乡村民邓攀家中,看见屋内堆放的各种乐器,产生了这样的错觉。今年62岁的邓攀自豪地说:“这些乐器大多数都是我自己做的。”
邓攀是四川省营山县人,1978年只身一人来到新疆。初到尼勒克县乌拉斯台乡时,他过得很艰辛,靠给当地的农牧民做家具为生。几年后,他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这片土地扎了根,并开始了多彩的人生。
邓攀说,那个年代交通不是很便利,出行基本靠骑马、骑自行车,甚至是步行。因此,他给别人做家具时,经常会住在对方家里,一住就十天半月。
维修冬不拉
牧区的生活很安逸,每当夜幕降临,牧民们就会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弹冬不拉,自幼喜好音乐的邓攀很快就融入到了这个圈子。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哈萨克族歌曲艺术,他开始学哈萨克语。至今,邓攀家里仍存放着两个多年前他学习哈萨克语时的笔记本。
说到邓攀维修冬不拉,也是一个机缘巧合。一次,邓攀正在牧民家中做家具,附近的一个小伙子拿着一把冬不拉来找他,满脸惆怅地询问能不能帮他修一修。因为是第一次修冬不拉,邓攀只能说试一试。邓攀用了几天时间仔细观察冬不拉的结构和原理,认真修补损坏的地方。几天后,当这个小伙子再次来找邓攀时,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冬不拉已经修好了。从此,周围牧民都知道这个四川汉子不仅会说哈萨克语,还能修冬不拉。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邓攀的名字传遍了附近乡镇。
制作冬不拉
会维修冬不拉,能不能制作冬不拉呢?当这个想法钻进邓攀脑海时,邓攀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1987年,邓攀花了五天时间做了第一把冬不拉,外形虽然不是很美,但音质还算不错。没过多久,那把冬不拉就被一个哈萨克族牧民以7元钱的价格买走了,这给邓攀制作冬不拉增加了信心。从此,邓攀不断学习、摸索,终于自创出了制作冬不拉的方法。在以后的日子里,邓攀还研究了其他民族乐器,先后制作出了马头琴、托布秀尔、吉他等,吸引了更多爱好音乐的青年来到他家弹唱、选购。邓攀通过与哈萨克族牧民交往,既增进了友谊,又了解了哈萨克族的民族风俗。与此同时,邓攀还收集整理了50余首哈萨克民歌,并已整理翻译了部分歌曲传唱。
在发展原创音乐方面,邓攀先后创作了《美丽的唐布拉》、《故乡》、《草原母亲》等50余首歌曲。其中《故乡》、《草原母亲》荣获中国第二届中国原创音乐评选活动作曲三等奖。他整理翻译的哈萨克歌曲《二十五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分赛区“唱响新农村歌手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邓攀说,今后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制作更多更好的民间乐器是他永远无法割舍的事,他会坚守一辈子。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