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HMV获私募基金注入 《音乐一周》四月复刊

2013年01月29日    来源:    

  【神州乐器网讯】2013年国际乐坛的第一个重磅新闻,无疑是前段时间唱片行HMV申请破产,尽管上周获得私募基金注入,可以大难不死,但实体CD的江河日下已经无可避免。其实HMV已经是在国际唱片市场坚持最久的一家唱片行,像著名的Tower、KPS、Virgin早已经寿终正寝,内地的唱片店更早已成了“历史名词”,各大超市充斥的要么是汽车音乐杂锦,要么就是赤裸裸地卖起盗版,“唱片已死”也已经被说成了车轱辘话。既然数字音乐取代CD已经不可逆转,那又何必抱残守缺?但作为“集体回忆”,HMV的对乐迷的影响无疑还是巨大的。就连一向以八卦著称的香港报纸,也连续做起了“音魂不息”的专题报道,大有音乐盛世消失巨人沉沦的感慨。数字时代之下,曾经的音乐记忆,已注定难以挽回。

  唱片行:香港HMV荣辱录

  要说HMV对华语乐坛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在香港开设分店,随后便成为乐迷的天堂和“乐评人的少林寺”(香港乐评人袁智聪[微博]语)。1994年,美国西雅图兴起的Grunge风潮方兴未艾,涅槃等非主流乐队把唱片卖出了主流的销量;与此同时,英伦风Brit-Pop又在全球引爆,污点、山羊皮、绿洲等乐队急速俘获乐迷耳朵,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HMV落户香港,一度有6家分店,其中尖沙咀汉口道四层音乐超级市场让乐迷疯狂,上万张的唱片库存、现场DJ打碟以及巨型屏幕播放最新的MV,一天的销售额就能过百万。据香港报纸采访当时HMV店的员工表示,当时全球的HMV店数香港最赚钱,在当时除了香港和内地乐迷之外,日本、新加坡客人都来光顾,游客都是一箱一箱买,还要专门请阿姨打包纸箱。当下的尖沙咀也经常见到排长龙,不过换成了买奢侈品。

  而当时香港的HMV最让人津津乐道的,除了请诸如玛丽亚·凯莉、山羊皮这样的大牌歌手来做签售,就是会请DJ现场打碟,据香港乐评人黄志淙回忆,那时候的乐迷非常饥渴,算是“互联网前的无知时代”,很多电台DJ都有到HMV客串。或许有乐迷记得,在电影《金枝玉叶2》中,袁咏仪[微博]扮演的当红歌手,也是到HMV去接受DJ访问。

  不过好景不长,到2000年左右时HMV就已经显现颓势,音乐区不断缩水,后来开始出现杂货区,甚至开始卖饮品。香港HMV这种靠卖杂货救亡的方式,竟然让全球HMV争相效仿。近几年HMV在香港的经营已经只剩下负面新闻,尖沙咀店面积缩至一层,中环店结业,所以此番申请破产,让黄耀明、彭浩翔[微博]等香港文艺人士大感可惜。HMV曾改变过不少人的命运,星焕唱片老板何哲国因为当年经过HMV,看到畅销榜头两名都是麦兜而受刺激重回唱片业,作为无线高层余咏珊的老公,他签下郑欣宜[微博]、钟嘉欣[微博]、许廷铿等,当年在商台主持《摇摆新浪漫》的另类音乐推手重新炮制偶像情歌。

  老牌杂志:《音乐一周》四月复刊

  和香港HMV一起能勾起乐迷回忆的,是当年同样影响力卓著的音乐杂志,《音乐一周》、《摇摆双周刊》以及之后的《音乐殖民地》,辐射力甚至传达到北京,包括Beyond和达明一派[微博]这样的经典乐队,都算是当时音乐杂志催生下的衍生物。当时根正苗红的乐迷,都是受这些音乐杂志的感召,再把薪水进贡给HMV,有的就由此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所以HMV能够一直在香港存活,也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土壤。但很吊诡的是,HMV主要销售的是西洋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而包括《音乐一周》、《音乐殖民地》等杂志的主要内容也都是另类音乐,香港的流行音乐却并未有太多因此而受惠或者转变风向,只有黄耀明、刘以达等少数的几个,原《音乐一周》的主编Sam Jor(左永然)被当时的乐迷称为精神领袖,他受访时就说自己家里一张中文唱片都没有:“即使人人都称赞达明一派,但阿达受Japan乐队影响,明仔是受Pet Shop Boys影响,为什么我不直接去听原装。”

  Sam Jor早在1975年就创办《音乐一周》,专门介绍西方摇滚乐,鼎盛时期的销量堪比潮流杂志,结局当然可想而知。但根据香港报纸的采访报道,Sam Jor要在今年4月复刊《音乐一周》,因为他深感当下的香港根本没有介绍音乐文化的刊物,电台的DJ也整天吹水,结果一代弱过一代。因为Sam Jor有自己庞大的音乐收藏,包括披头士成员的皮带,以及约翰·列侬家的Salt&Pepper杯等珍藏,所以不愁资金。当年《音乐一周》的忠实读者黄家强[微博]就表示,虽然现在的年轻人习惯网上搜索,但比如说喜欢陈奕迅[微博],搜来搜去也只能搜到容祖儿[微博],最多搜到何韵诗[微博],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世上还有个人叫戴维·鲍依,所以《音乐一周》回归他一定支持。

  话你知

  HMV店名由来

  HMV是His Master's Voice(他主人的声音)的缩写,源自“小狗Nipper听留声机”这个商标。Nipper是一只生于英国布里斯托的猎狐梗,主人死后,被送给他身为艺术家的弟弟Francis Barraud。Barraud在Nipper死后三年画了一幅画,描绘牠听着留声机内已故主人录音的专注神态,并把画命名为His Master's Voice。此画后来被生产留声机的公司Gramophone Company买下作商标,该公司在1921年开设首家HMV唱片店。

  测一测

  音乐载体暴露你的年龄

  70后:黑胶唱片

  20世纪占统治地位的音乐格式,音质最接近原声。虽然当下市场已不多见,但并未有真正退出历史舞台,依旧是很多怀旧发烧乐迷的挚爱,一张邓丽君的珍藏黑胶版本唱片可以卖到上千元。

  80后:卡式磁带

  存在时间仅有20年左右,音质远逊黑胶,并且不易保存,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重摇滚和金属乐以及地下音乐的流行。现在已经基本绝迹。

  85后:CD光盘

  真正辉煌的时段也不过20年,华语乐坛的第一张CD是齐豫、潘越云[微博]1986年推出的《回声》。因为易于复制和音质、保存好过磁带,以及给唱片公司提供了可量化的盈利模式而受捧。

  90后:MP3

  网络和数字音乐的助推下,MP3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实体唱片的存在模式,也彻底打乱了唱片公司的盈利模式。宋柯等人一直强调MP3不是好的产品,但就当下看,能够取代MP3的载体还没有出现。

  00后:云服务

  日前“国际唱片和多媒体出版市场大展”正在戛纳举行,业界大佬认为数位下载蓬勃,音乐产业将复苏,而扭转颓势的就是Deezer、MOG和Spotify等音乐下载和订阅服务逐渐流行。
 

西洋乐器|民族乐器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s://www.chinayq.com/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陈星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