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熊尚德:中国改良古琴第一人

2013年03月21日    来源:    

   【神州乐器网讯】在甘肃天水,他可谓是古琴制作行业的一个标杆,不仅坚持用手工制琴,而且对沿袭了几千年的古琴弊端进行大胆改良,将传统古琴挂弦落后,雁足栓弦繁琐,琴轸调弦原始,操缦费时费力(上弦调音称之为操缦),琴身需用沙袋支垫等等不足之时全部解决,并于1998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他制作的古琴杜绝各种化学漆,沿袭古法采用中国传统的大漆髹漆,鹿角霜、八宝灰打底、麻布敷琴,制出的古琴色泽饱满、光亮厚实,漆面温和地漫射出养目之光。他还曾邀请已故天水书画大师董晴野先生为古琴监制。所制古琴音质或松沉苍古、或清亮恬美,得到弹奏者和业内同行的高度赞扬。

  2012年12月,堪称工艺美术界“奥斯卡”的第十二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结果在金城揭晓,他的作品《古琴》荣获创作创新一等奖。尽管如此,他和他的“熊氏古琴”如今仍处在深巷之中,仅靠同行与熟人的口口相传发展着……

  秦州区山水新城。太昊遗音琴坊。

  古音斋的铁门虚掩着,远远便能闻到大漆和木料散发出的味道。推门而入,主人熊尚德正在给已制作好的琴胎刻字,爱徒张涛则在一旁为雁足刻槽。这位听闻已久的古琴制造大师乍现于眼前时让我一时有些讶异,笑容憨直,过于朴素且不善言辞,和记者先前想象中的形象相去甚远。然而,当我们坐定听他平静地讲述古琴制作技艺时,一位大师所具有的风采便在这古音斋呼之欲出了。

  古琴,原名“琴”或“七弦琴”,古时又称瑶琴、玉琴,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拨奏弦鸣乐器,相传为人祖伏羲所创。有史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那时的琴仅有五弦,后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各加一弦,始成七弦。另据史料记载,直到三国时期琴七弦十三徽的制式才成定式,至唐宋,古琴制作技艺方达到黄金时期。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古琴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诗经·关雎》,唐代诗人刘长卿亦曾诗云,“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诗仙李白也爱琴,有诗描述,“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等等。

  在我国民族音乐界,古琴是一种流传最为久远和最受文人雅士推崇的弹弦乐器,位于琴棋书画之首,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一度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其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至于司马相如、蔡文姬、阮籍等亦均以擅琴著称。

  酷爱古琴的熊尚德对于古琴的发展历史可谓熟稔于心。据他讲解,后来在历史的衍变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古琴制作技艺几近失传,直到近年才因其高古、典雅渐渐出现于世,日益为现代人所推崇,成为集收藏、实用、观赏为一体的艺术品。

  1995年,熊尚德在一本音乐杂志上无意间看到,在一艘飞向外星探求外星生命的宇宙飞船上,作为国粹瑰宝的古琴被选列在其中,这增加了他研制古琴的决心。也就在那一年,他摸索着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把古琴。

  熊尚德说,制作古琴很有讲究,琴长三尺六寸五,代表一年又365天。十三个徽代表十二个月再加上一个闰月,琴尾宽四寸表示四季,琴的款式不一样,但是制出的音色要达到古琴应有的音域特色。如今在甘肃天水,熊尚德无疑是古琴制作行业的一个标杆,他不仅坚持用手工制琴,而且对沿袭几千年的古琴弊端进行了大胆改良,将传统古琴挂弦落后,雁足栓弦繁琐,琴轸调弦原始,操缦费时费力(上弦调音称之为操缦),琴身需用沙袋支垫等等不足全部解决,并于1998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被赞誉为我国改良古琴第一人。

  “我从1964年跟随父亲学习刻字,木雕,而父亲的师父许佩仓不但会刻字,还会斫琴、做雨伞。只不过那时候天水好古琴的人实在很少。”

  古音斋内,65岁的熊尚德一边埋头刻着字,一边细细回忆着少时的学艺时光。昔日,他的父亲曾是秦州有名的篆刻家,秦州城很多名人的印章皆出自老先生之手。当年,为了让儿子的手艺得到长足的进步,父亲还曾领他专程拜访其好友——天水老艺人吴尚仁请教木工技艺,那时他虽不满20岁,却早已接触到木型、修琴等几近失传的手艺。其实,他的父亲当年也曾继承其师的制琴技艺并自己创造了很多做琴图纸和调音技法、曲谱等重要资料,却在文革期间东藏西藏,在一次搬家中不慎丢失,仅剩下一张详细绘在宣纸上的伏羲式和仲尼式古琴外形尺寸和部位的图纸。谈及此事,熊尚德至今仍觉遗憾。

  上世纪九十年代,天水不断有人打问到他身怀绝技,拿着坏了的老琴慕名而来找其修理,每次修好后他都会拿家里的图纸和这些琴对照,逐渐发现以前的琴没有统一的尺寸和标准,琴腹腔的厚度、长度、龙池凤沼、纳音等均深浅不一。久而久之,他愈发觉得,包括北门张氏的几张古琴在内及早年修过的那几张琴多少显得窄薄,不够大气从容,缺乏美感。

  于是,制作并改良古琴的念想开始在熊尚德心中萌芽并日趋成熟。而事实上,他的这一决定也就意味着要将后半生奉献于古琴。此后,他便凭着心灵手巧、惊人的记忆等特长,开始收拾工具、搜集资料,悉心回忆父亲口传心授的技艺,工作之余挤时间,加班加点,几经周折,花费了多半年的时间,独立摸索着制作出他人生中的第一张古琴,尽管由于经验不足有所缺陷,这张琴并不是很完美,但这毕竟迈出古琴创新改良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那年,熊尚德开始改良古琴的同时,国内有些民族乐器厂也在进行改良,但却并未像他一样获得专家认可。

  熊尚德说,他起初做的古琴也是传统式样,但好多琴家都说,操缦时太费劲,因为传统琴的定音靠的是琴轸,通过转动琴轸,拉动绒剅,琴弦也就拉紧了,在上弦的时候低音的四根弦拴在一个雁足上,高音的三根弦拴在另一个雁足上,如果有一根弦断了,就要把其中的一组全部拆开,拆开就要重上弦。

  “我记得一本乐器杂志季刊上也说古琴虽历史悠久,但美中不足的是挂弦太落后,调音原始,音量太低,制约了其发展。当时,北京民族乐器厂在国家相关部门责成下也曾专门成立改良小组,可是改良了好久也不理想,后来便也悄无声息了。我改良成功之后他们很惊奇。”

  当年,改良小组中一位天水籍工程师樊汝武先生还曾在探亲之余专门来看熊尚德做的琴,感叹说改得合理!熊尚德耗费在这其间的心血是专家没想到的,为此他曾一度设想了十几种方案,用尽各种办法,最终才确定了这一种,在实际制作中也一直在改进,直到日趋成熟。

  熊尚德改良古琴的同时,国内有些民族乐器厂也在进行改良,但并没有像他一样获得专家认可。有的是把古琴调音、挂弦的地方用了吉他的蜗轮蜗杆,琴尾用一块板焊上7枚钉柱固定到背板上,将琴弦钩于其上。有专家认为,这是把西洋乐器的东西用到中国传统古琴乐器上,有些不伦不类。

  那些年,他大量翻阅资料,得知国内很多私人和乐器厂制作生产古琴的消息后,再三思考之下,顶着重重压力,自费到上海、北京、西安、广州等乐器生产厂学习请教,并请专家为自己制作的古琴提出指导意见。这一远游他不仅知道了当时古琴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不足,还得到国内音乐界樊汝武、田雨昆等先辈的悉心指导,获益匪浅。

  如今,经熊尚德改良的古琴被行内人士命名为“熊氏”古琴,这从中国古琴发展来说史无前例,他说他生在秦州,虽然从事古琴制作缘于诸多原因,可最大的心愿还是让伏羲爷发明的琴瑟之音在羲皇故里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乐器培训|乐器商城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s://www.chinayq.com/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陈星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