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参与拍摄《爱》对我来说虽是一个惊喜,但更奇妙的是,这只占我生命中的短暂3天,却被所有人关心。”日前,法国著名钢琴家亚历山大·塔霍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钢琴独奏个人音乐会。 面前是中国媒体热情的镜头和话筒,钢琴家看上去有点“尴尬”。《爱》,迈克尔·哈内克导演的奥地利影片,2012年摘得戛纳金棕榈影片大奖,2013年再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小金人。影片中的全部音乐均由塔霍弹奏,他也在影片中本色出演了钢琴老师女主角的一位学生。
“其实上个世纪60年代之前的法国电影中,作曲家经常会跟着电影拍摄,专门为电影创作音乐。而音乐在现在的电影中通常没有被很好使用,往往是电影拍好后,才被转给作曲家,这个作曲家对电影拍摄也不是很了解,音乐就像在电影中填洞一样。”
电影《爱》的拍摄片场。这部电影中,几乎所有的音乐片段都来自塔霍的表演。塔霍了解,在哈内克导演的这部《爱》中,音乐不是电影中的配乐,“音乐不会平白响起,而是有缘由的,要么有音乐会,要么有人放碟片,要么我在弹钢琴。”这些曲目是塔霍和哈内克一致商定的,“弹钢琴出身的哈内克狂爱舒伯特、巴赫、贝多芬。所以影片中的音乐对他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舒伯特的曲子,在这部电影里和故事的过往联系很密切,有一种失落的天堂的感觉。”除了香榭丽舍剧院的现场演奏部分,电影中CD的曲子也是塔霍之前录音完成的,但观众并不会在电影中听到完整的音乐,塔霍解释,“我想,对导演来说,静谧比声音更重要。因而,一旦电影中出现音乐,音乐就承载着更多的重量和意义。”
钢琴家中最适合演戏的人
2012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上,塔霍第一次看到自己的表演。“在一个特别巨大的屏幕上放映,一边是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一边是制作人,前面是罗曼·波兰斯基和克洛德·朗兹曼,这种感觉太震惊了。虽然在看电影,但我的注意力一直不能集中。”这大概是钢琴家塔霍触电的最直接体验。
两年前,导演迈克尔·哈内克找到塔霍之前,塔霍早已看过哈内克几乎所有的电影,神交已久,但从未想过能结识哈内克,遑论参演他的作品。筹备新作《爱》的哈内克一直在寻找一位“最合适的钢琴家”,他并不需要一个纯粹的演员,而是“一个钢琴家,一个同时能担当演员角色的钢琴家”。
在塔霍之前,哈内克已经找了30多个钢琴家试镜,但一无所获。当哈内克联系到塔霍问及他“是否愿意参演《爱》的演出?”时,“我必须承认,我当时非常非常的吃惊和意外,”被“馅饼”砸中的塔霍立刻答应试镜,“因为我一定要认识他”,最终他拿到了这个角色。为什么会是塔霍?他开起了玩笑,“因为我是最棒的啊。他确实试过很多其他钢琴家,但一个艺术家在镜头前的表现,不一定是尽如人意。演员在镜头前是有表演力的,面对镜头要有控制力、但又很自然,不会用力过猛。”
Alexandre,《爱》里的这位钢琴家和塔霍同名,可以说,塔霍是本色出演,“电影中所演的也几乎是我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爱》里他是钢琴老师女主角的一位学生 Alexandre,而现实中的塔霍也有这么一位90高龄的女老师,并会定期去探望。瘫痪在床行动不便的老人从卧室出来时,Alexandre有长达1分多钟的等待镜头。塔霍把它想象成自己去拜访钢琴老师,并开始“脑补”老师的容貌,他也把片场的钢琴当做老师家里的钢琴,把影片中房间的画当做老师家里的画,“如此,我的脑海中同时有两个场景,就能相对容易地去驾驭这个安静到让人压抑的场景了。”哈内克对塔霍的要求是“自然、欢快”,“即使是看到老师病情很严重,在震惊中也要表现出一种向上的感觉。”
片中,Alexandre在香榭丽舍剧院有一场演奏会,那儿也是塔霍曾经表演过的地方,“导演哈内克想的更深远一些,他甚至为我找来了那些真正去听过我现场音乐会的观众来参与拍摄,让他们也在电影中扮演观众。”
在成千上万的观众前演奏过太多次的塔霍直言,“在近200人面前表演,要比独奏会难多了。最大的不同或者挑战在于:拍电影时,需要在化妆间等很久,然后别人说要开始了,你要马上进入角色。拍电影是按导演要求来做,这个过程中,演员和音乐都只是表现手段之一。 而音乐会有一个明确的开始时刻,自己提前很久酝酿情绪,可以让一切按自己意愿进行。”不过,3天的集中拍摄对塔霍而言,“是一个非常美妙的体验”。
最不像肖邦的邦粉
参演《爱》之后,塔霍接到越来越多的片约邀请,“但我都拒绝了,因为我不是一个演员。”塔霍之所以接《爱》,是因为演的就是自己。“如果让你扮演你最爱的肖邦呢?”塔霍依旧果断,“不。因为我跟肖邦一点儿都不像。我知道自己的强项在哪里,演电影不是我强项。”不过,一位瑞士女导演拍摄的塔霍个人纪录片已经拍摄完成。
《肖邦亲密日记》《肖邦前奏曲》……塔霍的这些作品注定绕不过去一个人:肖邦。塔霍依旧记得4岁时第一次听到肖邦时的情景,“当时的我不允许碰家里的CD机,但我在妈妈的舞蹈课上第一次听到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弹奏肖邦的曲子,所以我的第一个肖邦是跌跌撞撞眩晕着向我走来的。”后来的塔霍回忆起来说,这位喜欢在肖邦的华尔兹中加入打击元素,还会让华尔兹变成44拍的女士也“终结”了肖邦。但自此之后,“肖邦就见证了我生命中所有重要的时刻。”
塔霍曾在一个至交的葬礼上,听到一首“摄人魂魄”的管弦乐曲,事后他才知道这原来就是肖邦少有人知的C小调Largo。
开始学琴的第一年,塔霍就发现只有肖邦的曲目才能让自己获得弹琴的快乐。老师给他介绍了一些精妙短小的肖邦舞曲,从华尔兹到练习曲再到幻想即兴曲,尽管炫丽的曲目超过了一个孩子所能驾驭的范围,但他享受这个过程,“不断发现新曲目就像是一个寻宝活动,Carmen老师的眼角总是闪耀着光芒,她把手搭在我的手臂上控制我的节奏,把文字或者音节放在每个音符上,我从来没有忘记她教我的方式。”
塔霍清楚记得巴黎音乐学院入学考试那一天,“候考时,我的手在Carmen女士的手掌颤抖。”他演奏的是肖邦第二摇篮交响曲,为了准备这次考试,他和老师在郊外住处准备了整整一个月。肖邦的即兴曲是塔霍在巴黎音乐学院的必备曲目,他一直梦想并试着去弹奏肖邦第一摇篮曲,“但它似乎总是对我说‘不’。”过了很多年,塔霍终于承认,演奏某些特定的曲目需要成熟的时机,20岁的他终于“掌握了开启这首曲目的钥匙”。
塔霍甚至表示,“和很多人第一次见面时,我喜欢拿肖邦作为一个拉近彼此距离的话题。”
每当他可以弹不是必须要练的曲目时,随手拿起来弹的一定是肖邦的曲谱,“肖邦是和15岁、20岁左右的我纠缠不清的一个人,是我在巴黎音乐学院时一直陪伴我的作曲家。”
十几年前,塔霍把家里的钢琴卖掉了,一方面是想给自己留一些私人的空间,还有一个原因是,“如果家里有琴,我就一刻也忍不住要去摸它,去弹奏肖邦。我在去朋友家练琴时,也会提前告诉他们把其他和我练习曲目没有关系的谱子拿走。”
不过真正让塔霍在欧洲声名远扬的是他对众多古典经典的全新改编,最近他正在准备的是一个“钢琴之歌”的音乐计划,以此向流行音乐致敬。在塔霍的认识里,“流行乐是和古典音乐一样严肃的。音乐家有权利去表现任何形式的音乐。”追溯起来,塔霍的祖父是活跃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小提琴手,不仅和古典管弦乐团合作过,还在餐厅和舞会上演奏。“他表演各种形式和风格的音乐,所以我从小受到的音乐熏陶也是如此,各种类型的音乐都被赋予同等分量的意义。”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s://www.chinayq.com/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