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泉州“琴”尘往事

2013年07月05日    来源:    

  【神州乐器网讯】琴棋书画,如今常用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而在古代,弹琴(多指古琴)、弈棋(多指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在这四项技能中,琴排在首位,足见人们对于琴艺的推崇。

  今年是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十周年。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其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短暂但又非常精彩的古琴演奏活动繁盛时期,却不为人所熟知。如今,就在几位亲历者娓娓讲述的带领下,让我们一同走进泉州的“琴”尘往事,聆听泉州古琴名师周子秀、黄渔仙抚琴,领略那种大雅之美……

  两位名师弹出泉州大雅之音

  “琴声中的风声、雨声、捣衣声、鸟鸣声、水声、砍伐声,我听得特别入迷。还是孩子的我特别好奇,从来没有听过有哪一种乐器能发出那样美妙的声音。”日前,曾经亲历泉州兴盛琴事活动的泉州黎明职业大学退休老教授苏彦铭先生,在泉州六艺学堂举办了“漫谈古琴在泉州”的讲座,用其亲身经历和对泉州古琴历史的研究,让人领略了泉州古琴活动之盛。

  新中国成立之初,1949年至1953年间,泉州有一段较为短暂的,但却又非常精彩的古琴演奏活动,这在苏彦铭的一生中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他把彼时刺桐城的古琴活动归纳出四个特点:名师演奏、名琴复活、名人聚会、名诗存世。

  而这一段兴盛琴事的关键,就在于名师的主导。

  苏彦铭回忆说,近代泉州最著名的琴师有两位:黄渔仙女士和周子秀先生。

  黄渔仙,名松,字渔仙,生于1886年,卒于1982年,享年96岁;婚后从夫姓黎,常署名黎黄渔仙,是泉州近代著名的才女。苏彦铭称她为“安姑婆”。黄渔仙6岁进家塾读书,除《千家诗》外,对圣贤之书不甚兴趣,却羡慕古代那些才女,师从泉州著名古琴家周振高习琴,13岁又拜画家丁应梦等人为师。1904年,她远嫁湖南,生有二女,24岁时丈夫病故。不久,她移居长沙,先后在湖南汉寿、湖北宜都两县当小学教师,教授古琴与图画。苏彦铭认为,“这或许是中国最早在小学里教授古琴的记载。”1920年,34岁的黄渔仙参加了上海晨风庐琴会,演奏了《普庵咒》、《平沙落雁》和《醉渔唱晚》三首名曲,技惊四座。在此后的10多年中,她也参加了上海、苏州的好几场琴会,常弹《平沙落雁》和《醉渔唱晚》。当时,黄渔仙已被称为“南派古琴名师”。

  后来,黄渔仙女士回到泉州黄氏老家,1953年,来到上海的二女儿家中居住。陈毅当上海市长时曾聘她为上海文史馆馆员,那时她已70多岁了。辗转数年之后,她又回到泉州。她爱泉州,晚年自号“温陵老人”。

  现为泉州南音乐团副团长的曾家阳,当年就曾在泉州亲耳聆听过黄渔仙抚琴。“应该是1981年元宵节左右,第一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的欢送宴会在市区工人文化宫的音乐厅(歌舞厅)举行,当时,黄渔仙老师曾上台弹琴。”由于古琴声音不大,现场又比较吵,所以古琴的大雅气质并未在曾家阳心中留下多少印象,但年轻的他却记住了弹琴的场景:“一位年纪很大的老人,还能坐在那里优雅弹琴,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或许是黄渔仙最后一次在公众面前弹琴了。

  另一位名师周子秀先生,秀才出身,以前到南洋,新中国成立前才回国。他弹的曲目有《捣衣》、《渔樵问答》、《高山》、《流水》和《归去来辞》。周子秀先生当时在泉州还授徒传艺,也曾和弘一大师交流琴艺。1956年,在泉州群众戏院举办了泉州市第一届民间乐器会演,周子秀还上台弹奏古琴。弘一大师逝世后,有关部门筹备弘一法师纪念馆,周子秀特地从东南亚送了一把古琴过来,赠作馆藏品。如今,这把琴仍然静静地躺在纪念馆里,向过往宾朋诉说着当年泉州的琴事。

  诗作印证

  当年名人雅集之盛

  才名合比黄崇嘏,

  抄画清琴并出奇。

  貌得牡丹春不老,

  人间任过牡丹时。

  携得家传雪夜冰,

  手挥寒雁落遥汀。

  平生别有潇湘恨,

  云水凄凉未忍听。

  陈祥耀 《听黎黄渔仙女史弹琴》

  在泉州琴事兴盛之时,还是青年才俊的陈祥耀先生(苏彦铭的老师)就曾聆听过黄渔仙弹琴。诗中提到的“雪夜冰”,就是黄渔仙的家传名琴。“名师配名琴”,据称当时这两位名琴师都有祖传的名琴。苏彦铭说,当时,泉州有一把朱致远制作的古琴,是一把名琴,音色最好。唐代的雷琴、越琴,宋代马氏琴,元代朱致远琴,是千百年来人们争相收藏的名琴。朱致远是元代末期四川人,他的琴能流传到泉州来,实属不易。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泉州有名琴师,且琴事活动兴盛。

  名师弹名琴,这并非容易碰上的事。事实上,古琴是以前文人雅士身份的象征,弹琴吟诗作画是一种高端文化聚会,是一种名人雅集,要有一定身份的人才能参与进来。苏彦铭介绍说,他的祖父苏大山在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间组织了一个著名的诗社,叫温陵弢社,组织了一批清末秀才、举人甚至进士等,开展诗歌创作活动。他们中会弹琴的不多,但都喜欢听。或谈天说地、讲古论今,或吟诗作赋、弹奏古琴,正因为有这样一些地方文化名人的聚会,才有上世纪50年代琴事的复兴。

  这段时间是短暂的,且罕为人知。所幸在当时的活动中,文人和琴师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动,他们纷纷用诗歌赞美琴师、琴声、琴艺,留下了不少美丽诗篇。比如:

  缟衣淡沫谢铝华,

  香草离离是婿家。

  抱得乡心随明月,

  归装閒傍刺桐花。

  文姬髫龀便知音,

  操缦安弦解咏吟。

  偶向人间挥一曲,

  飞鸿目送海天深。

  林骚 《听渔仙女士弹琴》

  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看到,古琴弹奏是一种大雅之事,即便那些有身份的社会名流,也是偶尔才能听到,因为“偶向人间挥一曲,飞鸿目送海天深”。

  古老乐器“王者归来”再奏清音

  今年是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十周年。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在泉州举办期间,在开幕式文艺晚会上,曾家阳以古琴弹奏南音曲子,和南音的洞箫合作,传递出清澈的天籁之音,让更多海内外朋友认识了古琴。

  琴的创制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琴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琴初为五弦,后改为七弦;瑟二十五弦。琴瑟的主要区别在于演奏的场合不同。琴用于在贵宾面前弹拨,客人不说话,全神贯注地看弹琴和听琴声。这是正式的音乐会场合。瑟用于背景音乐的弹奏。瑟被置于屏风后面,客人围着桌案坐,在音乐声中边闲谈、边吃喝。这是社交性场合。

  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20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称作“古琴”。《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古琴历来为文人雅士重视,作为修身养性之器,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在漫长的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文献,并与其他思想和艺术形式相互渗透,交相辉映,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古琴在泉州的历史悠久,可惜多数泉州人对这段历史并不了解。”泉州六艺学堂负责人黄罗及介绍说,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古琴以及古琴和泉州的渊源,他们不定期举办古琴雅集,将古琴与洞箫、诗经、南音等各种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吸引了古琴爱好者前来学习。此前,在他们的邀请下,今虞琴社前社长戴树红老师到泉指导交流。今后,六艺学堂还将继续邀请全国各地的古琴老师前来指导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古琴文化。

  古琴是以前文人雅士修身养性之器,这一点在当前更具有普遍意义。现代社会的压力之下,不少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古琴专家认为,古琴的声音舒缓、自由、流畅,属于自然的声音,使人的脏腑之气和天地运行之气能够相应,有助于缓解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陶冶情操,提升正能量,达至身心平衡,从而调整亚健康状态。

乐器商城|乐器培训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s://www.chinayq.com/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陈星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