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音乐网站开始收费是上演的苦情自救戏

2013年07月08日    来源:    

   【神州乐器网讯】不得不说,音乐网站开始收费这事,是一场被迫上演的苦情自救戏……

  若给这出戏定义个角色,不妨如下:

  导演:华纳、环球、索尼 —— 三大唱片公司

  监制:特殊的历史时间

  制片:各大音乐网站

  剥茧抽丝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可以先从互联网音乐的发展说开来。

  我进入唱片公司是2000年,那时候老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现在唱片市场正版只有5%,盗版有95%。”那时候北京到处都是唱片店,但是包括国营的“XX图书大厦”都能找到数量不菲的“非正版”唱片。唱片公司除了忙着和出版商谈“保底”,就是忙着去查抄各种盗版盘。工商局的态度是“民不举,官不纠”,理由还很冠冕堂皇“我们怎么知道哪些是盗版?!”有一次更好笑,版权署的大佬亲自秘密查抄南方某厂的CD生产线,结果人家前一天下午就知道了,半天时间就搬了个空。于是唱片公司的美好愿望也跟着落了个空,没有杀鸡儆猴,反而被盗版行业高执行力惊呆了。

  而正当大家纷纷感慨要被盗版整死的时候,盗版公司自己却先完蛋了。准确的说,是人家干不下去了,转型了。原因很简单,互联网音乐来了。

  九天音乐网是那时候国内最大的音乐网站,还有p2p工具如napster、soulseek,他们都是免费的。这些对互联网用户来说近乎“美好”的工具,几乎成了唱片行业的梦魇。不过,你若以为这是最夸张的事情,那你就错了。随后,由iwmusic 2001年7月出的软件kuro,才是最触目惊心的,包月20元,采取“短信代码收费”的方式,巅峰时月入几千万。最神奇的是它屡告不倒,上午被工商局查没了“作案工具”,下午又送回来了。直到后来他们的台籍董事长,在台湾被唱片公司告倒,这件事才告一段落。

  而唱片公司的生活并未因此好过,百度mp3搜索续写了kuro的神话。它也是屡告不倒,而且是免费的。

  大概是07年底,百度mp3终于开始给“合作”的唱片公司进行“广告分成”,这貌似是一件好事。但,当唱片公司拿到“被分成”的广告费时,纷纷被那个屈辱的数字气得流下泪来……

  当然这里面也有“守规矩的”,巨鲸、乐库花了近亿元的钱买了版权“陈戈”待旦,准备大干一场,却始终敌不过对用户而言最方便的百度mp3搜索,最终折戟沉沙。

  这些便是中国互联网用户们这十几年的免费(或付费)音乐史吧……(这段书说得好简略)

  唱片公司又何以苟延残喘到现在?

  这恐怕多半得意于数字音乐的另一条路,移动音乐平台的建立,也就是常说的CP/SP的故事。这段大家大概也清楚,不多费口舌。其中惟有争议的,就是分成比例。按央平台内部的人说“我们卖得是渠道”,这反应了为什么八二分成(8.5:1.5)是移动坚守了很久的策略(而且是先同SP分,SP再和唱片公司分,唱片公司再和歌手分成),后来改为五五。各大移动平台的公司认为,因为有了顺畅的结算平台、广大的用户,才有了音乐内容的百亿的年收入,而你们分得几亿,已经是格外开恩。因为还是那句话,他们卖得是渠道,渠道上什么内容都无所谓。歌曲?那只是以音乐的名义。

  互联网上也有类似的付费产品卖得不错,比如QQ绿钻。不过,QQ确实是什么钻都能卖得不错,绿钻?那只是以音乐的名义。

  再转回头来说这场苦情戏

  互联网音乐公司(产品)已经免费了这么多年,用户也已经习惯了这种音乐服务,这对唱片公司而言已是悲情。更惨的是,音乐产业也成为了下滑最快的夕阳产业。消费者们越来越多的把“有限的娱乐时间”,花在了更丰富多彩的项目中。人们再也不像80、90年代那样依靠音乐了。别跟我说什么快女、超男,那只是以音乐的名义在选偶像,在娱乐。如今,真正在支持音乐产业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国外,苹果的iTunes music store,不会站在“卖渠道”的角度和版权方抠那点钱,人家一开始就是三七分;pandora、spotify们还背负着巨额的版权费用前行。

  这里面悲情的唱片公司,还在做着“捧红一个明星就能吃一辈子”的梦,幻想着未来还能取得如过去般的辉煌;在中国,被拖下水的音乐网站也寄希望于向用户收费能建立一个商业模式,使未来看到那么点希望……于是,让我们收费吧。

  这是一场“尴尬”的戏

  谁都清楚,谁先抽了用户嘴巴,谁就白饿了这么多年这个道理。所以,大家都遮遮掩掩,迤逦前行。

  现在主要的付费产品类型基本上是:

  1、从品质上付费

  几乎所有的音乐产品现在都拿音乐质量说事,QQ音乐、百度音乐、豆瓣电台等。

  而当今数字音乐的消费者,几乎早已没有当年的“发烧友”般执着,128kbps?很好!因为,当你把音乐看做是快速消费类数字产品时,它就真的不再具有“艺术品”的气质和……价值。

  2、下载付费

  未来流行的方式,现在来看是onlinestreaming(在线流媒体)。谁还要把音乐下载到本地听?一云多端,下载不如在线啊。

  总的来看,这两种付费的方式都显“勉强”。唱片公司要向用户收费,投资人、老板需要见到商业模式,好吧,那我找个不痛不痒的功能收一下费,这一切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

  互联网音乐的未来?

  从原太合麦田CEO宋柯的一句“唱片已死”,大概是该给唱片(公司)这种形式画一个句号了。单纯以音乐内容收费的时代,结束了。未来?可能属于“电台产品”,它绝不是一种音乐内容的轮播,它是具有互联网基因的音乐产品,有根据大数据的算法和推荐。可能属于“唱吧”这种app或YY语音的点歌房,你要把它理解成音乐产品,那你就错了,它不过是以音乐的名义在社交……你想,凭空放个露肉的照片,岂不是很低级?“你唱的歌很打动我”总比“妹子约个炮吧”这种搭讪方式要高级……

  对于音乐来说,我想这不该是谢幕时候,这是(互联网)音乐发展最缓慢的几年,小到产品,大到产业。如果音乐行业真的不行了,为什么还有人以音乐的名义挣到了钱,以音乐的名义出了名,或是以音乐的名义写这些无用的话……

乐器培训|乐器商城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s://www.chinayq.com/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jenny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