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听竹乐,犹如行走在竹林。竹声丝丝入耳,席间观众便不再端坐于座位,而是误入竹海深处。
一片翠绿的海洋,分不清哪里是枝,哪里是叶。偶尔有清风飘扬而过,拂过皮肤,顿觉每一个毛孔都舒张开来。你忽然听到一声清脆的鸣啼,天空似有青鸟飞过。竹叶齐齐地摇摆开来,海浪便微微起伏。序幕似乎要拉开——
忽然,箫声加入进来,鼓点也不甘寂寞。所有的竹乐器被唤醒热情,清幽的风便把林海拨开,夏日的清晨阳光终于照进竹林。不是骄阳的火辣,也不是冬日的无力,是如梦如幻,催人陶醉的温暖。于是乎乐符飞扬,节奏跳动,鼓点加重,高音冲上云霄,低音奋起直追,不是仙乐,胜似仙乐。演奏家们仿佛也不再站在舞台,她们衣袂飘飘,手持乐器,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有几回瞅?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仅演奏家们醉了,观众醉了,连风也醉了。
舞台上各式各样的竹乐器依次排开,除了中国传统乐器笛、箫、葫芦丝、京胡等之外,更有竹乐团独家发明的新式竹乐器,如4.6 厘米的世界上最小的口笛,只有一根弦的独弦琴,双手拍打演奏的高低音拍筒琴等,甚至是中华民间富有生活气息的蒸笼、竹碗,在这些天才艺术家的手中都变作了绝佳的乐器。
竹是世界上第二大植物资源,我国是世界最大产竹国,我国特有的竹文化博大精深,而竹制乐器更是历史悠久。远在周代(约公元前11 世纪),我们的祖先就将几十种乐器分为“ 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8 类,称之为“ 八音”。其中竹制乐器占有相当的比例,主要使用在吹奏乐器和击奏乐器中。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其实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了许多竹制乐器的存在。
不仅北京竹乐团的所有乐器是竹子制造,在演奏会期间,团长王巍还兼任报幕和解说,向观众介绍竹乐知识以及乐团的由来。他告诉大家,“ 以竹代木”是我国的重要政策。竹子生长快,成材早,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土防冲,防风减灾等功能,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他希翼竹乐号召大家保护环境、亲近自然。
民族音乐是我国的瑰宝。音乐的一大魅力在于启迪人们对美与善的追求。听音乐,听竹子乐器演奏的音乐,把我们的耳朵与城市的嘈杂隔离起来,将人们带入满眼翠绿的竹林世界,唤醒人们对自然的亲睐,唤醒人们对绿色世界最自然的渴望。听竹乐,一年四季总相宜。因为她的属性是永恒的大自然。竹乐团并非温文尔雅,更非随俗媚俗,而追求着雅俗共赏的有个性的艺术品位。
竹乐器小知识
排箫 由若干长短不同的竹管编排而成,有封底、无底两种,前者称为“ 底箫”,后者称“洞箫”。据《通典》,大者23管,小者16 管。乾隆时所制排箫包含12 律及4 倍律。篪单管横吹。《诗经》、《礼记》等书都曾提及。专用于雅乐。
竽 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战国前盛行于民间。《周礼·春官·笙师》:“ 掌教吹竽、笙。”郑玄注引郑司农云“ 竽,三十六簧”。贾公彦疏:“ 竽长四尺二寸。”1972 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竽有22 管,分前后两排。
箫 古时称无底的排箫为“洞箫”,后世则称竹制单管直吹者为“洞箫”,简称“箫”。发音清幽,用于合奏或独奏。
笙 《诗经》中常提及,可见殷、周时已流行。由“ 簧片”、“ 笙管”、“ 半子”3 部分组成。簧片古时用竹制。奏时手按指孔,吹吸振动簧片而发音。能奏和音,是民间器乐合奏中的重要乐器。经改革,有24 簧笙、36 簧键钮笙等,转调便捷,表现力更为丰富,除于伴奏、合奏外,也用于独奏。
竹乐团简介
北京竹乐团所有乐器全部为竹制,乐器品种30 余种,音区已超过钢琴的音域。乐器除了中国传统的民间乐器笛、箫、葫芦丝、京胡等以外,更有独家发明研制的新型竹乐器,获多项国家专利。这些乐器外观造型独特,演奏方法新奇,音色优美,趣味性强,有丰富的表现力,这在世界上也是唯一的。竹乐团以其鲜明的特点和高水平而受到普遍关注,被誉为中国唯一的绿色乐团。竹乐团多次参加重大演出,并在2010 年上海世博会演出,受到广泛赞誉。今年9 月即将赴美演出,传播中国民族音乐的文化。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s://www.chinayq.com/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