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如同卡拉扬被公认为贝多芬作品最权威诠释者,李云迪被当作浪漫肖邦最完美演绎者。
不需要炫耀技巧,也不需要狂砸琴键,当从李云迪的指间流淌出肖邦夜曲的旋律时,没有人会怀疑他对于肖邦作品最大的诚意。2000年,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他在比赛中度过自己18岁生日。当镜头穿越时光机器回到那一场比赛决赛现场,我们看到稚气未脱的李云迪满头大汗大步走到钢琴旁,在评委严苛的目光下无可挑剔地演奏出《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曲毕,掌声如雷鸣。他成为了最负盛名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在冠军空缺两届也就是十五年后的第一位金奖得主,也是该赛事开赛73年来最年轻的金奖得主和第一个获得冠军的中国人。他的东方面孔被世界古典音乐界记住,并被称为“中国肖邦第一人”。
十年后,当褪去一脸稚气的李云迪被邀请作为特别演奏嘉宾出现在肖邦故里波兰首府华沙举办的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演奏会时,人们发现小小少年已长大成人,对于肖邦作品的演绎他加入了自己更多深刻的感受。在浪漫肖邦华丽的外衣下,他完全与肖邦的音乐灵魂发生共振。他不是肖邦作品唯一的钢琴演奏家,却是公认的最“完美”的诠释者。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温和笑容,他的谦和有礼,都成为了“完美肖邦”最大标记。是肖邦成就了李云迪,还是李云迪赋予了肖邦作品更鲜活的生命力,二者已经完全融为一体。
5月15日,国家大剧院为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举办了一场李云迪钢琴独奏会,与此同时,李云迪加盟EMI后的首张大碟《肖邦夜曲全集》也同步上市。为了这一张专辑,他足足准备两年,21首肖邦夜曲淋漓尽致地诠释出肖邦最浪漫的情怀,也让李云迪在演绎中再次触动到肖邦真实的音乐灵魂。“肖邦早期的夜曲作品结构很简单,旋律也更浪漫,后来因为生活上历经了很多沉重的事情,所以他后期的作品结构表现得很有戏剧性,也更显得厚重”,李云迪说。
大部分人对李云迪的想象无非是“帅气、内敛且沉静”,直到看到拍摄过程中的他,以及台上他与嘉宾对话,尤其是在活动结束后的简短专访中才发现,他是如此善谈的一个人,沉静只是他与音乐对话的一种方式,包括他的笑也是淡淡的,含蓄且温暖。对于每一个采访问题,他都回答得无懈可击,这是多年应战媒体积累的实战经验,更是他每走一步留下的积淀。如果说李云迪的成功是几千万分之一的幸运和偶然,在这背后其实隐含着一种必然。“每个人都会历经挫折,挫折其实是自我的一个矛盾,每个人都不断地寻求自我的突破,不停地问自己想做什么。挫折就像是一个成人礼,所以我们要学会从挫折中迅速成长”,说此话时的李云迪显得有点少年老成,他的性格中隐藏着一般人觉察不到的执著,正是因为比常人多一点耐心,也让他走得更稳也更长久。
从小跟奶奶听着录音机里的歌曲哼哼唱唱的他,5岁开始学手风琴,6岁参加少儿手风琴比赛即获奖,当时怀抱的120贝斯手风琴比他的个头还要大。7岁一次偶然的驻足让他爱上琴键上舞动的旋律,于是他央求改学钢琴。手风琴老师为了他的前途很爽快地“放”人,但李云迪在钢琴启蒙老师那里听到最致命的话却是“七岁才学钢琴,太老了”。直到被生命中的伯乐--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所识遇,李云迪的钢琴生涯就此发生转变。“云迪的钢琴技巧并没有很多孩子出众,但他很用心,重要是对于钢琴他有一种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他坚持下去的热情”,但昭义如是说。
对李云迪来说,他很庆幸自己可以一直以一颗纯粹的心面对音乐,尤其是对于钢琴的坚持,除了年龄增长似乎未曾改变过什么。2001年,李云迪前往德国汉诺威戏剧音乐学院师从欧洲最具声望的钢琴教育家阿里·瓦蒂学习,这一年他与德国环球(DG)唱片公司签约,成为该公司签约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同时发行了首张古典音乐大碟《李云迪·肖邦精选》并获得古典唱片发行“白金奖”。随后李云迪史无前例地灌录了5张音乐大碟,不仅改写了DG公司古典唱片发行的历史,也给“沉闷”许久的古典唱片市场注入清新的气息。
2002年,李云迪的第二张音乐大碟《李云迪·李斯特》荣获2003年德国权威古典音乐大奖“经典回声”最佳独奏唱片奖、荷兰Edison古典唱片大奖及第四届中国金唱片独奏奖和特别奖,并被《纽约时报》推荐为“2003年最佳古典音乐唱片”。从肖邦到李斯特,他成功地实现自我突破和挑战。当人们惊讶于李云迪演奏风格的改变,他却幽默地说,“我喜欢肖邦和李斯特,不仅因为他们是好朋友,作品的风格很接近,更因为不同人演绎同一作品都会加入自己的感受,我只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对作品进行表达。只有勇敢尝试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有多少潜能可以被激发出来”。
2007年,当李云迪遇见指挥大师小泽征尔,两人携手挑战普罗科菲耶夫和拉威尔的钢琴协奏曲,他们之间碰撞出激情的火花,在李云迪《乐动柏林》的音乐大碟中可见一斑,由此成就了古典乐坛的一段佳话。至今,那一段魔鬼般疯狂的合作经历仍旧是李云迪音乐生涯中难以磨灭的记忆。“当时与我们合作的是世界顶尖的柏林爱乐乐团,即便优秀如他们,有的乐手在自己的演奏生涯中都没有演奏过这些曲子”,李云迪微笑地说。在回忆片断中,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更正、思想碰撞的画面,这时他的手指会随着旋律不自觉地跳动。对于有些记忆刻骨铭心之后,就真的无法抽离。
张爱玲曾说过,成名要趁早。古典音乐出身的他,不可思议地受到了与流行音乐人气歌手一样的礼遇,他的乐迷粉丝上至六、七十岁白发斑驳的老先生老太太,下至五六岁刚刚稚气未脱的小琴童,中间夹杂着时尚男女青年,年龄跨度如此之大的乐迷团足以见证李云迪个人拥有的独特魅力。乐迷的追捧和媒体的推崇让李云迪成为中国古典音乐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2008年,李云迪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进驻”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的中国钢琴家,与两个世纪以来我们所能知道的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或当红人物在一起。他的成名神话成为一种传奇,并被记录成首部华人钢琴家自传体电影《新浪漫主义》,该片灵感来源于伟大的钢琴家霍洛维兹的纪录片《最后的浪漫》,记录了李云迪的成长历程和他遍布世界各地的音乐足迹,以及他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作为一个钢琴家,同时身为公众人物,李云迪的每一个举动都被无限放大在公众面前。无论是曾经传出因“贪玩”而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不欢而散”,还是被娱乐媒体不停追踪报道的他的私人生活,这都是他在盛名之下必须承受的压力。古典音乐家也有八卦报道,他算是开了先河。如今,多年的历练已让他学会理性且智慧地面对发生的一切,无论遭遇怎样的传言和误解,他都不会急于辩解,“时间是最好的裁决者,所以把一切交给时间,让时间来说明事实和真相”,他的笑容依旧腼腆。
历经世事沉淀后的李云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沉得住气。包括对于乐迷的热情,他的“谢谢”两个字的表达温和且轻柔。或许,现在的他再也回不到小时候学琴时的宁静氛围,但只要把手指放在琴键上,他就可以忘乎一切。“那时候学钢琴没有想到说我要做到怎样程度,只是一步步习惯性地走过来,包括你现在问我如果不站在舞台上会做怎样选择,说实话我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毫无保留地回答。
无论世间多少纷扰,他都为自己的内心保留一份纯粹的空间,至少在面对自我的时候,他可以有所坚持。艺术与他,自始至终,他就是一直不停地表达与抒发,稍有功利心的沾染,都觉得是对音乐的亵渎。“对艺术的坚持和执着是我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一个方式,所以不可能放弃。但现实中对音乐干扰的因素太多,所以音乐的纯洁性和真实性需要保护。在这过程中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时间去沉淀,只有不断的持续投入中才能对自己的人生有个交代”,李云迪说出此番话,目光变得深邃且空灵。
当音乐不再是生活的负累,他可以有充足的资本去实现自己的心愿。这一次拍摄他坚持要颠覆以往自己一直以中山装示人的形象,从某种程度上讲,此时的他正在为自己的成长寻找另一种突破的可能。当男孩长大成男人,时光只会为他的完美继续增添筹码。对于“钢琴王子”之盛名,李云迪从不认为自己的“完美形象”是刻意为之,他只是尽量展示真实的自我。但对于音乐,为追求完美他近乎到苛刻的地步。“艺术永远没有完美这一说,就如同生活中总会有缺憾,但每一次我都希望自己的演奏可以接近完美”,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但现在的他不再会为弹错几个音符而耿耿于怀,“缺憾的美你才会学会珍惜,而你投入的情感以及表现的状态会比你的音乐技巧来得重要”,他说。
和所有年轻钢琴家一样,即便人气很高的他,仍旧不可避免地遭遇古典音乐市场“曲高和寡”的现实尴尬,但他却欣然以对,“古典音乐属于过去式,流向音乐属于现在时,古典音乐不可能像流行音乐那样通过商业化的运作瞬间达到巨大的轰动效应。而且古典音乐是历史沉淀的文化精髓,本身就是经典的客观存在,我们不可能因为听众想听什么就呈现或改变什么,更多在于传承”,李云迪微笑地说。那天,他现场演奏了肖邦第二号钢琴奏鸣曲中的“葬礼进行曲”,即便身处喧嚣的环境,他仍将肖邦当时的无奈、绝望以及挣扎的情绪完整地表现出来,最终肖邦在一种超然的姿态达到音乐灵魂的永生,他也为一次简单的演奏划下完美句点。现在的他,被认为是肖邦音乐最优秀的传承人,对他而言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和责任,而他也更明确自己的终极理想。“每一个演奏者都会在演绎经典的时候加入自己的理解以及情感,这两个世纪以来最权威的贝多芬作品诠释者是卡拉扬。对我来说,无论是演绎肖邦还是李斯特的作品,都会尽力呈现最原汁原味的作品风格。因为肖邦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完美,而我演绎的肖邦最大特点就是'纯正',让肖邦音乐灵魂再次复活,这是我坚持不懈努力的方向及目标。”
每年他都要进行六、七十场演出,紧张的行程安排让他不得不经常以空中飞人的姿态出现。但他一直享受这样的状态。除却李云迪身上钢琴家的光环,生活中的他喜欢红酒的醇厚,喜欢汽车驾驶的超快感,对于具历史沉淀感的手表,他也情有独钟。他的骨子里透露着天生的古典气质,只有愈发沉静,他的内心才更加沉淀。对于音乐的追求,他却永不止步。当剥去层层外衣,“简单和专注是我最大的本质”,李云迪说。
今年下半年,李云迪的工作重心就是:他把自己的梦付诸实践,做一场史无前例的80天30场国内大规模高密度巡演,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高雅艺术送进大学、带进基层,使全国各地人们都能在自己的城市音乐厅欣赏到高雅艺术,感受到古典音乐的魅力;由此推进古典音乐尤其是钢琴艺术在中国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为古典音乐注入新的生命力。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s://www.chinayq.com/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