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宏音斋 专注百年民族乐器

2013年07月29日    来源:    

  

吴氏三兄妹中为吴景馨试听研发效果。

  吴氏三兄妹中为吴景馨试听研发效果。

  

编者按

  

宏音斋

  

宏音斋

   【神州乐器网讯】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指导精神,本报推出“美丽中国,非遗北京”系列报道,记者深入到北京的众多非遗项目中实地采访,力图向广大读者真实展现北京丰富悠久的文化传承,展现首都的文化魅力。报道共分30期,陆续推出。

  清朝没落,宏音斋创始人吴启瑞迫于生计,应用在庄园中与宫廷乐师所学到的乐器修理制作技术,做乐器换钱维持生活。从此,从事乐器制作近百年的宏音斋就开工了。宏音斋如今的掌舵人吴景馨已经是第四代传人。在这近100年的时间里,宏音斋一直致力于民族乐器的挖掘、制作和改良,在中国民族乐器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传承百年制作技艺

  宏音斋创办于清朝末期,创始人吴启瑞迫于生计开始从事乐器制作技术。1920年,吴文明在父亲吴启瑞的扶持下,在房山良乡北大街创办了乐器制作小作坊“宏音坊”;1927年,为求发展,吴文明来到京城内,在宣武门东市场创办了“宏音斋”乐器铺;新中国成立以后,吴文明被中国广播乐团请去,成为“国家乐团的演奏员”和“乐器改革制作维修师”。吴文明之子吴仲孚,全面主持了“宏音斋”的工作之后将“宏音斋”乐器的制作,慢慢偏向了管乐制作,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

  第四代传人吴景馨是吴仲孚的女儿。她告诉记者,宏音斋在成立之初所有民族乐器都做,但是到父亲这一代,渐渐地就只做笙管乐器,但也逐渐从单纯的制作乐器,转向了对民族乐器的挖掘和改良。

  研究复制敦煌乐器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管乐,都有自己的特点。需要整理和挖掘的东西太多了。”从吴景馨的父亲那一辈开始,就已经在恢复制作濒临失传的民族乐器,那时的宏音斋在业内已经很有名气,很多演奏家、音乐家发现了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乐器,就拿来让他们制作,广西壮族啵咧、蒙古的毛敦潮尔等多种少数民族乐器,都是宏音斋制作完成的。而如果没有复制、没有音乐家的推广,有些乐器可能就真的失传了。

  吴景馨说,每一件乐器的复制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乐器的产生都和文化背景、地域背景有关,要符合它的民族文化,既要有本民族的特色,又要能登上舞台,和现代的乐队融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研究,“具体的数字没有统计过,但是复制上百种乐器肯定是有的了。”

  2000年,吴景馨为敦煌乐器研究所复制了笙、管、笛、箫、竖笛、勾笛、排箫等多种敦煌仿唐乐器。吴景馨告诉记者,这些敦煌乐器是她根据敦煌壁画复制的。参照壁画制作要比参照实物制作难的多,“我也是查阅了当时的资料,了解民俗、民风,最后恢复了一系列乐器。”

  改良乐器适合大型演奏

  吴景馨说,民族管乐区域特点鲜明,但是它也有一个音域较窄的缺点,这就不适合现代的大型演出,“解放前,民族乐的大型交响乐团几乎没有,宫廷的、寺庙里的乐团也都是比较少的,乐器也不多。尤其是少数民族乐器,都是在民间吹,那时候的调式不是非常统一的,但是在现代的大型演奏的乐队中,就不行了,差一个音分都不行,是什么调,就是什么调。所以民族乐交响化之后,就越来越需要乐器的改革。”

  因此,从吴景馨的父辈就开始了对民族笙管乐器的改良。吴景馨成功地改良了很多乐器,如“大低音加键唢呐”、“一指多音笙”、“音箫乐管”。而她和丈夫贝宇杰(国家一级演奏家,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共同研制成功的“高音唢呐”更是使吴氏管乐的改良部分完成了贝低音、低音、次中音、中音、高音的全部系列化。吴景馨说:“不客气地说,宏音斋的发展,就是民族管乐的发展。因为每个改革的步伐,宏音斋都参与了。”

  而改良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吴景馨告诉记者,一件乐器的改革研发,需要很大投入,既要保留本来特色的东西,还要适应现代的演出,有的还要借鉴西洋乐器的制作。一件乐器的改良有时甚至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

  吴景馨介绍,虽然现在我们只做管乐的制作改良,但其实弦乐也需要改。现在弦乐低音部分还在用大提琴来做,大提琴是西洋乐器。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团怎么能用西洋乐器呢?当然这和中西乐器跨界创新不是一个概念。如果仅是民族乐团,就应该用我们的民族乐器。

  歪打正着 传承家业

  吴景馨的家里,还有俩哥哥和一个弟弟,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们都是从小学习乐器演奏,然后学习乐器制作。但是最终宏音斋被家里唯一的“女孩儿”继承了。吴景馨说,“我这是歪打正着。”

  七八岁的时候,吴景馨就开始了乐器演奏的学习,但最开始她并不愿意做这个行业,因为做这个“太脏了”,“你看每个乐器做好了都是非常美的,但是制作的时候是非常脏的,削木头、铲簧片,好多废屑,而且这都是体力活。我在毕业之后还去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

  但是在外工作不久的吴景馨就“被迫”挑起了家业,“我父亲一直一个人支撑着宏音斋,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突然生病了,脑血栓,就没法再做。大哥年岁大,二哥不在北京,而弟弟又小,我就是先帮衬一下,结果一帮衬就到了现在。”“我一开始做的时候没有想过‘传承家业’,真没那么高的境界,而且我又是个女孩儿。但是这两年随着岁数越来越大,觉得这项技术应该传承下来。”

  吴景馨说,她曾经也想过放弃,“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是很成正比,研发一件乐器非常辛苦。单从资金上说就非常难,作为企业,肯定都是自负盈亏。后来也是基于对家族事业的保护,已经传了这么多代人了,到我这儿丢掉非常可惜,有点对不起祖宗。”

  建立藏馆 打造平台

  2008年,宏音斋在昌平建立了“吴氏管乐器”典藏馆,将家族收藏的几百件凝聚几代人改革、研发的、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乐器作为展品展览,并在馆中设立“宏音斋吴氏笙管乐器”的演奏和制作培训基地,进一步传承宏音斋笙管乐器的制作技术。

  吴景馨告诉记者,目前她在紫竹院地区建立另外一个博物馆,而这个博物馆将是一个有一定学术研究性质的基地。这里展示宏音斋乐器的发展史,展示笙管乐器的发展史,并且提供国内外音乐家对民族管乐交流的地方。

  吴景馨说,下一步他们还将计划去各个学校讲座,把乐器的发展史,民族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我弟弟吴彤在大剧院讲笙。给他们讲笙的每个部件的文化含义,效果特别好。其实将这些乐器的文化,说是传承文化,其实也是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了解我们祖先的文化,知道我们的是如此伟大,增加民族自豪感,他自然就爱国了。”

乐器商城|乐器培训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s://www.chinayq.com/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jenny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