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音乐节将进入“细分时代”

2013年08月02日    来源:    

  

音乐节将进入“细分时代”

   【神州乐器网讯】每年暑假都是各大卫视扎堆推出选秀节目的时间,出人意料的是,今年的选秀节目带火了一批民谣歌曲,例如《蝴蝶》、《董小姐》、《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我能歘》等。一说起民谣音乐,就不能不提十三月唱片。十三月唱片花三年时间打造的“民谣在路上”巡演和音乐节已成为民谣音乐现场演出的金字招牌。目前,“民谣在路上”共计演出132场,累计观众人数达40万人。在很多唱片公司还在为生存苦苦挣扎的时候,十三月唱片凭借着品牌巡演和音乐节已经实现了盈利。

  北京商报:从2010年成立至今,“民谣在路上”全国巡演共计演出132场,累计观众人数达40万人。最初您是怎么想到做“民谣在路上”的?

  卢中强:其实早在2007年,我就有一个做音乐大篷车巡演的构想,当时还找到北京特种客车制造厂定造了一辆演出车,但是隔年赶上了北京奥运会,北京特种客车制造厂的生产任务一下增加了很多,耽误了制造演出车的工期,加上当时音乐产业的大环境不好,所以最后演出车的计划夭折了,但是想做“音乐在路上”这种形态巡演的想法一直存续在脑海中。

  2009年,公司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当时公司一共有6组民谣艺人,那会儿音乐节不像现在这么多,Live House(小型现场演出场所)也没有现在这么密集,民谣还属于小众音乐,所以民谣艺人单个发展会比较困难。正好当时文学网站榕树下想结合音乐做一些推广,于是找到了我,我当时就提出了做“音乐在路上”的巡演,这样就可以把优秀的民谣歌手组合起来演出,一方面民谣音乐能获得更大的商业空间,对歌手来说也可以在更大的演出平台上表演,而且十三月本身就拥有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所以当时就确定了做“民谣在路上”的巡演,事后我跟榕树下两位负责人喝酒庆祝,我们从中午12点喝到凌晨3点,一共喝了147瓶啤酒,当时创下了我们三个人喝酒的纪录。

  北京商报:“民谣在路上”的演出场所基本上都是在剧场、音乐厅、Live House,是不是像话剧、音乐剧一样,“民谣在路上”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赞助和票房?

  卢中强:“民谣在路上”起初是由榕树下和十三月唱片共同出资举办的,启动资金是50万元,前期主要是靠票房收入,演到第十场时,两边资金基本上都消耗完了,榕树下萌生退意,但是我觉得好不容易做了这么久,所以决定再坚持一下;2011年4月西安站演出时,“民谣在路上”巡演从量变达到了质变,当时我们在西安音乐厅连演三场,整个西安站演出的出票率都超过了70%。正是因为演出取得了成功,音乐厅也成了我们日后演出的重要场所之一。目前,我们在全国2/3的音乐厅都举办过表演。“民谣在路上”的品牌建立以后,慢慢就有赞助商进来了。目前我们的巡演能实现微盈利,其中票房收入和赞助费收入各占一半。

  现在我们还发展出了“民谣在路上”专属的音乐节,例如在宁夏,我们和西夏啤酒签了长线的合作,每年在银川举办音乐节,类似的音乐节在苏州和青岛也有。在我看来,音乐节未来会逐渐进入细分时代,就像草莓音乐节主打时尚牌、迷笛音乐节是偏摇滚风的,上海甚至还有专门的爵士音乐节。民谣音乐以往只能在音乐节里的一个分舞台演出,接下来,我们会挑一些城市打造“民谣在路上”专属的音乐节。

  北京商报:在很多唱片公司都在为生存苦苦挣扎的时候,十三月唱片向下游演出市场延伸,通过“民谣在路上”的现场演出杀出了一条生路。十三月唱片的这种模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

  卢中强:通过在细分领域的深耕细作,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国内,任何一个渠道只要谈民谣就离不开十三月唱片,这个品牌的优势让我们能够在中国音乐市场目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生存下来,不仅是生存了下来,小巡演的发展路线让我们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也让旗下签约的音乐家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模式具有可复制性,我们花了八年的时间树立自己的品牌,前五年都是在赔钱,很难有人可以花这么长时间,赔钱打造一个品牌。

  北京商报:传统唱片公司的收入主要是版权和艺人经纪,十三月唱片的收入组成是怎样的?

  卢中强:我们的收入来源有歌手经纪、版权收入和“民谣在路上”的现场演出带来的收入。其中“民谣在路上”带来的收入占比最大,占到60%。我预计接下来,版权收入的比重会逐渐增大,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们积累了将近700多首音乐的版权,等数字音乐发展起来后,版权的升值空间很乐观。接下来我们还会推出“新乐府计划”,选择中国的民乐、地方戏曲和各种类别的流行音乐做一些跨界融合,比如京剧和摇滚、评弹和朋克。“新乐府计划”能为我们公司储备更多的版权,当中国传统民乐和戏剧演出加入时尚音乐的元素以后,音乐走出去的空间也会更大。

  目前我们也还在发唱片,每年会推出3-5张唱片,大家都知道唱片行业很不景气,十三月的唱片已经是唱片业收入不错的了,但是从去年开始,唱片发行带来的收入就基本上归零了,发一张赔一张。但是唱片是一种纪录,以后它们的价值会逐渐显露出来。

  北京商报:近几个月来,数字音乐收费的呼声起此彼伏,但是每一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您是否看好数字音乐的收费前景?您比较看好哪种收费方式?

  卢中强:我觉得音乐收费在三年内都看不到希望。去年环球音乐、华纳唱片、索尼音乐三大唱片公司拿出坚决的态度跟渠道方谈判,但最终收费模式也没有推行起来,所以渠道正版化、收费化离我们还非常遥远。除非做出塔尖产品,才有制约渠道的能力。

  但是现在中国的音乐市场上游、中游、下游之间是一种恶性循环。上游内容生产方,不管是三大唱片公司还是小公司,发的新专辑90%都在赔钱,所以新歌越来越少,精品更少;中游的渠道,不管是线上渠道还是线下渠道,也都存在变现的问题,他们也付不起更多的钱给版权方,因为他们下游的大众根本就没有付费意识,没有好音乐,更难培养起听众的付费习惯。所以我对什么模式都不看好,这个谜局暂时很难击破,只能等待。

西洋乐器|民族乐器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s://www.chinayq.com/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jenny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