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撒拉族世代传下的宝——撒拉族口弦

2013年11月22日    来源:    

   【神州乐器网讯】午后,马牙古白坐在自家小院里演奏民歌《尕撒拉夸家乡》。只见他单手悬空,拇指迅速上下翻动,喉咙鼓动,嘴唇半阖,优美的曲调便娓娓传来。

  只闻旋律却不见乐器,这让人啧啧称奇。

  曲毕,马牙古白从口中取出一个马蹄形的铜质小件儿,说道:“这叫‘口弦’,是我们撒拉族世代传下来的宝贝呢!”

  45岁的马牙古白家住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镇上科哇村,15岁时随父亲学习口弦制作,是当地为数不多的既能演奏又能制作口弦的人之一。

  口弦是撒拉族人唯一的乐器,也是中国最小的民族古乐器之一。仔细端详,口弦长不足一寸,重不到5克,用红铜或铝打成细窄马蹄形状,中间放一根黄铜丝,尖端弯曲。

  演奏时需噙含在口腔内,用上下牙夹住,簧片朝外用手指弹奏或簧片向里用舌尖弹拨,簧片在口腔内振动发声。

  而最初,这种小巧的乐器并不用来演奏,它有着一种更浪漫的用途。过去,撒拉族结婚都是父母之命,男女双方不熟悉,洞房之夜便以口弦在枕头边弹奏做初次见面时的交流。由于口弦吹出的音量较弱,另一方就会俯身贴耳来听,因此撒拉族也把口弦称作“枕头琴”。

  马牙古白虽不识谱,却能用口弦演奏出自己会唱的所有歌曲。“口弦只有四个音,靠气流与手指配合拨动铜丝发出声音,旋律高低全凭自己的感觉控制。”马牙古白说。

  口弦的“非专业”性还体现在分类上,由于它的发音原理独特,既不是自由簧乐器,也不是管乐器,更不是弦乐器,所以至今,也未能正式归类。

  2013年,撒拉族口弦制作技艺被列入青海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撒拉族口弦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音色以及精巧的制作工艺,每年都会吸引各地的学者、专家和游客前来探寻。”循化县文广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晓红说。

  口弦也成为当地较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由于手艺精湛,当地文化部门常常向马牙古白“下订单”做口弦,每个15元,一天可以做10个,这样每年可以为他带来3000多元的收入。

  马晓红说,目前县里准备打造“口弦技艺之乡”品牌,把现代电声和扩音等科技手段与口弦演奏相结合,壮大传承队伍,提高制作水平。

  而马牙古白也有自己的新打算:“我想到学校里做兴趣班的兼职老师,免费教孩子们,将来他们走出去了,就能让全国各地的人欣赏到口弦了。”

乐器商城|乐器培训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s://www.chinayq.com/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jenny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