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二胡之乡”出生,上海成长,被誉为“二胡皇后”的闵惠芬,把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民乐舞台。
“只记得那天上海电闪雷鸣,下着倾盆大雨,我的老师还专门找来一辆三轮车,把我拉到比赛现场。老师一再叮嘱,《二泉映月》不是风花雪月的作品,要体现阿炳的真情实感。”
1963年5月,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年仅17岁的闵惠芬,以《二泉映月》征服了评委,荣获一等奖。评委会主任音乐家贺绿汀评价说:“别看她年龄最小,她的演奏最有音乐感! ”这届二胡比赛也被视为中国二胡音乐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代缩影。
51年后,同样是一个5月,这位曾经以乐观心态和音乐战胜过癌症的大师,正式告别她坚守了半个世纪的民乐舞台。
昨天10时05分,闵惠芬在上海仁济医院病逝,享年69岁。今年2月中旬,她因脑溢血入院,术后一直昏迷,虽经救治但仍遗憾离世。
闵惠芬与另两位二胡演奏家阿炳、刘天华是江苏宜兴同乡,8岁习琴,13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岁跳级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民乐系,毕业后调入上海民族乐团。
闵惠芬的从艺生涯,正逢整个中国文艺界的“一江春水”汹涌奔流的半个多世纪,经过“文革”的惶恐和低潮、西方文化东渐的大潮、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无论创作者的创作抑或欣赏者的欣赏都与过去大相径庭。而她坚守其中,招展成了中国民乐的一面旗帜。
闵惠芬尤其喜爱二胡,因为二胡特别接近中国人的情感,音色也最像中国人在歌唱说话。那个年代,但凡有外国元首或艺术团访华,中国的欢迎节目里总少不了闵惠芬。虽然西方交响乐在中国逐渐强势,但闵惠芬的二胡有东方韵味,法国报纸评论她的演奏“连休止符也充满了音乐”。
闵惠芬演奏《江河水》,时而幽咽呻吟,时而激愤高歌,时而柔情倾诉,时而悲恸叹息,顿挫与起伏之间将妇人河边悲悼亡夫的苦难,诉之于二胡之中。有一次,录罢此曲,闵惠芬泣不成声。1977年她演奏的《江河水》,曾使日本指挥大师小泽征尔感动至伏案恸哭:“闵惠芬用二胡拉出的人间悲切,听起来使人痛彻肺腑。”随后,小泽征尔追至法国,连听14场。
而在闵惠芬的成功实践带动下,琵琶、筝等民族乐器相继进入声腔化的改革与发展,整个“器乐声腔化”对于民族音乐表现地域色彩、人物性格的功力大大提升。上海民族乐团团长、指挥家王甫建对于闵惠芬的“器乐声腔化”在今天的意义有另一番解读:“过去戏曲伴奏以及很多民族乐器本身就带有声腔化的特点,而闵惠芬在这方面发扬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在今天这个多元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继续延续、珍视传统。今天它在回归方面的意义更大于它的创新。”
有人说闵惠芬是中国的帕尔曼,不仅因为二胡同为弦乐,还因为同样顽强对抗病魔的经历。黑色素瘤曾是医生预言“不可能根治”的癌症,而她硬是熬了6年,经过6次手术、15次化疗战胜了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闵惠芬多了个“抗癌斗士”的称号。
民乐让闵惠芬放心不下。据她回忆,民乐最不景气的时候,民乐团在台上演奏经典作品,台下的年轻人就起哄、扔东西、让演奏者下台。那时,正在最后阶段化疗的闵惠芬,深入校园、社区,开展民乐普及,教学生识乐器,讲演“一天四场”。她还放下架子拉二胡学鸟叫吸引小朋友。
闵惠芬身上始终带着浓烈的时代标签,她却给自己一个“目不斜视”的定调,她说:“虽然时代真的变化很大,但我从来没有感到不适应或迷惘,因为我知道我的音乐从未不受欢迎。我不管别人做什么,试验也好、赚钱也罢,我知道我拉的是二胡,是人民的艺术;我的时间宝贵,不会浪费去做人民不欢迎的事。”
昨天下午,闵惠芬的学生、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汝艺到照相馆去冲洗闵老师的遗照,洗相片的师傅一看到照片就说,“这不是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吗?”
汝艺说,“你怎么知道?”
师傅说,“因为她二胡拉得好。”这位师傅五六十岁的样子,不懂音乐,但认得闵惠芬。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s://www.chinayq.com/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