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成吉思汗颂》等48首“蒙古古乐”回归内蒙古

2014年08月02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李爱平    

     神州乐器网讯:《成吉思汗颂》等48首“蒙古古乐”回归内蒙古, 一批在70年前从内蒙古地区流散到瑞典和丹麦的蒙古古乐,最近被内蒙古民营博物馆—艾博云集博物馆收集录音复制回国。这批古乐包括《成吉思汗颂》、蒙古呼麦等48首乐曲。

    29日,据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披露,这些蒙古音乐最早是由丹麦考古学家亨宁·哈士伦录制的。哈士伦于1927年加入由中国学者和瑞典科学家组成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他在内蒙古地区考察时,开始收集研究蒙古族音乐,回国后编写成《蒙古族民歌采录集》,受到欧洲音乐家的重视。1936年哈士伦再次来到内蒙古,使用爱立信录音机,在内蒙古东部地区收集和录制蒙古族民歌,他先由呼伦贝尔到赤峰,录制了124首蒙古民歌。此后,哈士伦又来到鄂尔多斯和锡林郭勒地区,录制了167首蒙古民歌。这是现存中国早期的蒙古民间音乐音响资料,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

    据统计,哈士伦共在内蒙古记录蒙古民歌333首,其中有录音的民歌124首。此外,哈士伦还从内蒙古收集到一批蒙古乐器,有蒙古古筝、竹笛、马头琴等等。哈士伦在回国后编写出版了《论蒙古音乐》著作。

    王大方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以上这些蒙古族音乐文化音像资料,如同“活化石”一样,被珍藏在瑞典与丹麦的国家博物馆。70多年过去了,当年参与录音演唱的蒙古族老音乐家和老艺人都已过世,其中许多首民歌已在内蒙古失传。

    据介绍,内蒙古艾博云集博物馆为保护抢救这些蒙古族音乐遗产,在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支持和指导下,投入经费并与瑞典、丹麦、日本、中国的多家收藏研究机构联系,他们在联系中强调指出:这些蒙古族音乐文化遗产对内蒙古具有特殊重要意义,通过多次联系购买,终于从瑞典、丹麦等国,复制购回蒙古音乐录音48首,这些音乐录音资料包括蒙古长调、合唱、叙事民歌、呼麦、马头琴曲、说书曲、男女对唱等,其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1936年录制的几曲蒙古呼麦,证明了在20世纪30到40年代时内蒙古东部地区还有蒙古呼麦的存在。

    中新社记者同时了解到,与此同时内蒙古艾博云集博物馆还从海内外购回一批蒙古乐器,包括蒙古古筝、骨笛、马头琴、胡笳等,这些乐器虽然年代久远,但经过修复后均能被演奏。

    内蒙古艾博云集博物馆馆长张海波先生表示:要进一步投资对流失海外的蒙古音乐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他计划实现两项奋斗目标:一是要建成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音乐录音数据库,二是要建成蒙古音乐文化传习演奏馆,他希望这些努力能够继续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慧娇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