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埙被誉为“礼乐之祖”,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如今,虽然保定陶埙文化研究会大力推广埙文化艺术,但由于古法难吹、古埙难做、古谱难识等原因,致使保定陶埙传承陷入了困境。
于连军现场教授慕名而来的爱好者
神州乐器网讯: 说到埙,很多人都很陌生。但它却是一种伴随着我们民族从远古一直走到今天的陶质乐器。其深沉、饱满、苍劲、高远的音色,肃穆和悠然的吹奏风格,似泥土低吟,若天籁幽鸣。如今,保定陶埙文化研究会大力推广埙文化艺术,但由于古法难吹、古埙难做、古谱难识等原因,致使保定陶埙传承陷入了困境。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大慈阁附近的陶埙馆,一进门,立刻被屋内陈列的各式各样的埙所吸引。“这里每件作品都凝聚着我的心血。”著名民间陶埙制作、传习、演奏艺术家,保定市陶埙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于连军对记者说。
“礼乐之祖”散发独特魅力
于连军介绍,陶埙被誉为“礼乐之祖”,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多年的历史。陶埙在保定地域的艺术活动,历代沿传,其文字记载,最早见于隋代。
谈到陶埙艺术与保定的情缘时,于连军透露,1877年,清代著名学者吴浔源在保定莲池书院襄修《畿辅通志》期间,完成了中国音乐史上唯一一部埙乐的研究著作《棠湖埙谱》。吴浔源之后,陶埙艺术在保定传承已历六代,于连军则是陶埙艺术第四代传人。2013年,保定陶埙文化被列入省级“非遗”。
于连军说,埙声质朴自然,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反映人在自然、社会和历史变迁中的种种感受。其代表性曲目有《北寄生草》、《关山月》等近百首。演奏形式有独奏、迭奏和吟唱。
迫于生活 年轻学埙者越来越少
在陶埙馆内,记者还看到专门用于烧制埙的土窑。于连军介绍,陶埙制作以陶土为原料,经过拍打成形、开孔、校音、传统窑烧制、定调等步骤,可以说制埙非常不易。他每年集中烧制一批。为了能演奏出更多美妙的音乐,前不久他终于研究出在孔数不变的基础上,运用特殊的指法来扩展音律,目前正准备申报国家专利。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门古老的艺术,于连军曾沿街演奏古埙,义务教授。起初,不少人跟他学习,其中以大学生居多,但深入学的不多。目前,于连军共收了10个徒弟,20多名学员业余学习,中老年人居多,年龄最大的90多岁。
展望未来,于连军说,除了将古乐录成光盘传承外,他希望得到有关部门支持,将来建一所古埙文化艺术馆,从而更好地弘扬我市古埙艺术。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