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珍稀戏曲剧种:走出低谷 摸索前行(组图)

2014年09月24日    来源:南方日报(广州)    
陆丰正字戏艺人在演绎《八仙过海》。
陆丰正字戏艺人在演绎《八仙过海》。


陆丰皮影戏艺人在演绎《鸡斗》。
陆丰皮影戏艺人在演绎《鸡斗》。

  神州乐器网讯:汕尾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更是一个传统戏曲之乡。在其拥有的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4个属于珍稀戏曲剧种—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和陆丰皮影戏。在中国戏曲研究界,汕尾地方戏被誉为“活化石”,这是因为中国戏曲历史从形成到发展演化的重要阶段,如影偶傀儡、唐戏弄、金元杂剧、元明南戏、花部乱弹、皮黄合流等等,都可以在汕尾地方戏中找到它们的遗存和例证。

  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间,汕尾各珍稀剧种经历过从私人戏班到正规剧团的嬗变,享受过赴穗表演屡获大奖的辉煌,也曾面临演出市场萎缩、艺人逐渐流散的困境。近年来,得益于社会各界对非遗的日益重视和支持,汕尾各珍稀剧种正逐渐走出低谷,在绝艺传承和市场开发的道路上摸索前行。

  策划:陈志 张翼飞 韩浩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袁丁

  杨逸 洪继宇 黄嘉锋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郭智军

  正字戏 年轻人开始挑大梁

  一阵紧似一阵的锣鼓声中,醉八仙与俏渔女正在戏台上斗得难解难分。一个十三四岁模样的小演员打着筋斗,差一点就翻到了舞台边缘。台下坐着的彭美英身体猛地向前一欠,手中摇动的折扇也停了下来。看到小演员并未摔倒,彭美英舒了一口气,重新用扇子扇起风来。“太小,没什么舞台经验,刚才吓死我了。”她转头对记者抱歉地一笑。

  这是在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举行的一场内部训练。如今已年过七旬的彭美英,是正字戏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大部分出自她的门下。

  彭美英告诉记者,自从上世纪50年代考取汕头戏曲学校正字戏表演专业,60年来她从未“离开”过正字戏。上世纪70年代末,她由于身体原因不再登台表演,专注于培养正字戏接班人。

  史料记载,正字戏源自元明南戏,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由于以中州官话(正音)唱念,故而得名。

  同全国其他传统剧团一样,上世纪90年代,陆丰正字戏也经历过低潮,演出市场不断萎缩。转机发生在2006年,这一年,正字戏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年6月,陆丰正字戏剧团受邀赴京参加全国珍稀地方剧种展演,与山西蒲剧、江苏苏剧、福建高甲戏等同台表演,在首都赢得了满堂喝彩。

  从北京载誉而归,陆丰正字戏剧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2008年,在陆丰当地政府的资助下,剧团招收了34名青少年学员,送到粤剧艺术学校学习基本功;2012年,剧团又招收第二批15名学员,送往揭阳艺校学习。

  2013年,陆丰市正字戏剧团转制为正字戏传承中心,并认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由财政全额拨款。中心60名演员和工作人员,从此吃上了“皇粮”。没有了后顾之忧,彭美英和剧团同仁全身心投入到正字戏的传承与创新之中。今年2月,由正字戏传承中心根据明代手抄剧本重新整编的南戏名曲《刘文龙》在汕尾开演,2008年招收的首批青少年学员中的佼佼者,已能在剧中挑起大梁。

  “明年我们打算把《青蛇传》创作出来。”彭美英踌躇满志地说,到时候,2012年招收的小演员,应该也有登台的机会。

  西秦戏白字戏 为筹经费频繁演出

  在正字戏《刘文龙》开演前一年,另外一出来自汕尾的地方戏剧目—新编历史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曾在广东戏曲界引起轰动。

  与正字戏同属国家级非遗的西秦戏,源于明代西秦腔,流入海陆丰与地方艺术风俗相融,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1956年,海陆丰地区唯一的西秦戏戏班—庆寿年戏班接受政府登记,改名为海丰县西秦戏剧团,并延续至今,这也是全国唯一的西秦戏剧团。

  在《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担纲主演文天祥的吕维平,也是海丰西秦戏剧团的现任团长。1985年,年仅18岁的他考入剧团,成为改革开放后西秦戏剧团招收的首批学员。

  谈起西秦戏和《留取丹心照汗青》,吕维平颇为自豪。“西秦戏的剧目大部分都是历史剧,慷慨激昂,推崇忠臣义士。”他介绍说,《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第一部原创西秦戏。

  不过,排演该戏,也给西秦戏剧团带来了比较大的经济负担。吕维平告诉记者,西秦戏剧团将近60名成员中,有公益一类编制的只有18人。为了筹措经费,剧团必须频繁进行商业演出。“我们又要搜集整理西秦戏资料,又要通过多演出挣钱,在时间和精力上有冲突。”此外,由于收入偏低,西秦戏艺人流失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当年跟我一批学戏的学员,现在只剩下5个。”吕维平说。

  同样在海陆丰一带流传的白字戏,也面临类似的局面。白字戏明初由闽南传入粤东,并与当地方言、民间艺术结合,逐渐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地方戏种。与正字戏、西秦戏用中州“官话”表演不同,白字戏以海陆丰方言(俗称“白字”)唱白,因此得名。海丰县白字戏剧团团长余锦程告诉记者,近年来白字戏剧团先后创作了《江海沧桑》《龙宫情缘》等新剧目,一年的演出能达到200多场。但目前,白字戏同样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余锦程介绍说,白字戏剧团也只有不到一半的演职员有公益一类编制,艺人一个月四处赶场演出,收入也就2000元左右。不少年轻人觉得太辛苦,宁可到珠三角大城市打工,剧团大部分演员都已四五十岁。

  产业化发展迎生机

  皮影戏

  与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相比,陆丰皮影戏的历史更为久远。据专家考证,唐中叶至宋代,中国皮影戏逐步成型并衍生出三个主要流派:滦州影、陕西影和潮州影。陆丰皮影戏就是潮州影在大陆地区的唯一遗存。2011年11月,陆丰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一个组成部分,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陆丰皮影戏剧团的排练场,陆丰皮影戏剧团团长、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主任江海滨从后台捧出影偶向记者展示。“这都是几十年的宝贝了,光制皮就得两个多月。”江海滨说,与北方皮影多用驴皮不同,陆丰皮影用熟牛皮制成,更有质感,而且关节众多,转身方便。因此,北方皮影表演时往往需要和白幕留有一点距离,而陆丰皮影却几乎可以完全贴在白幕上表演,细节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陆丰皮影戏仍然在国内外屡获大奖,但传统艺人的逐渐故去和演出市场的不断萎缩,让皮影戏剧团一度举步维艰。

  如何重振皮影戏?当地文化官员告诉记者,除了通过财政手段保障剧团的生存外,陆丰对皮影戏采取了一种产业化的扶持方式。
 
  近年来,陆丰皮影戏剧团着力开拓儿童市场,创作了《乌鸦与狐狸》《龟与鹤》《鸡斗》等一系列受小朋友喜爱的寓言剧、神话剧。去年11月,陆丰皮影戏剧团又带着新创作的《迷离庄园》走进香港迪士尼乐园,连续演出了56天,场场爆满。

  陆丰皮影戏还在尝试走与动漫结合的路子。江海滨告诉记者,剧团在2010年成立了皮影动漫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在陆丰皮影戏剧团现在的办公地隔壁,一栋13层高的皮影大厦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室内装修。这里不单是皮影戏剧团的新办公楼,还将具有电影院、写字楼等功能,这也是皮影戏剧团进行市场化发展的又一个尝试。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杨阳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