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北京国际音乐节传承传统音乐文化 奏响"中国概念"

2014年10月25日    来源:北京青年报    

神州乐器网讯:中国面孔、中国民乐、中国作品、中国人独立制作外国歌剧、外国人作品中使用中国乐器、外国人演奏中国代表作、外国人专门为中国创作交响曲……一步一个脚印,北京国际音乐节对“中国概念”的理解与实践已臻于成熟。

虽然北京国际音乐节以引进国际古典音乐名团名家闻名,但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也从未忘记。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我们承担着一项很大的社会责任就是向西方主流社会传递中国文化,而这个主流文化的平台很大一部分是靠音乐。我们要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用别人听得明白的音乐告诉他们,中国人在想什么,中国人是怎么看世界、看自己的。我们非常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里,有最宽松的环境,可以昂首挺胸地面对世界。”在第17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中,除了纪念理查·施特劳斯的主题外,更邀请了云南八个少数民族原生态歌手演出“漫步茶马古道——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会”,还邀请了著名歌唱家黄英和沈洋举办“时光·传承——黄自作品专场音乐会”。

继承中华文化传统是音乐节重要内容

继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是北京国际音乐节创建后就一直坚持的一项重要内容。北青报记者最近通过资料统计发现,在前16届音乐节中,每年都有中国民族音乐或传统音乐的展示,更有众多将中华文化融入现代音乐而创作的作品。

1998年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主办方把琵琶、古筝、二胡等中国民乐带到恭王府,一场充分展现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品音乐会在充满古韵的恭王府花园奏响;第二届音乐节,来自雪域高原的拉萨市民族艺术团在北京音乐厅举行藏族传统民族音乐会,著名二胡演奏家陈军携“胡弓传奇音乐小组”、四位青年女民乐演奏家组成的“卿梅静月”组合也亮相北京音乐厅;第三届音乐节,二胡演奏家宋飞领衔民族管乐,琵琶、二胡奏出民族风;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由昆明洞经礼乐团带来的“金碧辉煌——洞经礼乐演奏会”在保利剧院上演……

在历届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中国的戏曲也有所展示。第七届音乐节推出了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策划,经过内地、台湾、香港众多昆曲艺术家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第八届音乐节,管弦乐版京剧《杨门女将》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开唱;第九届音乐节,由田沁鑫执导的新版昆曲《桃花扇》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第十一届音乐节,由中国作曲家郭文景创作的现代音乐戏剧“巾帼英雄三部曲”——《穆桂英》、《花木兰》、《梁红玉》于首都剧场上演……

在北京国际音乐节过往的16届中,不仅传统的民族音乐得到展现,同时委约当代作曲家创作融中华文化元素于现代音乐中的作品。由音乐节、美国波士顿歌剧院等联合委约的、周龙创作的歌剧《白蛇传》就将中华文化融入西方现代音乐中,这部作品获得了第95届普利策音乐奖。该剧改编自中国民间传说,运用了一些中国戏曲音乐,但包装很现代,是一部中西音乐文化合璧的成功之作。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中,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郭文景创作的歌剧《夜宴》、《狂人日记》和《李白》,叶小纲创作的歌剧《咏·别》,以及李六一重新制作金湘的歌剧《原野》,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中国文化传统并加以创新。2006年第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正式提出了“中国概念”的口号,那届音乐节力推了七位当代有成就的中国作曲家的作品音乐会,在业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重视传统的传承成为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义务和责任。

中国艺术歌曲再不传承就会遗失

今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中,“漫步茶马古道——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会”和“时光·传承——黄自作品专场音乐会”成为一个亮点。刚刚结束的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会,歌者质朴的演唱感动了观众。音乐会导演侯都都对北青报记者说:“在这五年中,我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听了很多歌,结识了很多朋友,喝了用各种粮食酿的酒。每到一处都会留下深刻的记忆。这记忆里有如画般的山村景致,有院子里的欢声笑语,有灶台边的烟熏火燎,有路途中的身心疲惫,不管有什么,他们的歌声和旋律一定会像背景音乐一样出现。这种感觉很奇妙,记忆中的最亮处并不是音乐,而是每个人的模样,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状态,他们的言谈举止,甚至是他们演唱时的眼神。身为职业音乐人的我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行走和回味中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原生态老歌的魅力,其实这也是音乐本身最重要的功能——情感的表达。不久前见到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的朋友,说之前我在村里录制过珞巴族音乐的老人大亚夏去世了,老人是当地唯一能完整演唱珞巴族老歌的歌者。朋友又说村里要建一个珞巴族文化馆,希望能把大亚夏老人的录音带回去在文化馆里播放。我如数把录音文件交给他。这一刻,除了伤感,我似乎才真正意识到这几年做的工作的意义所在。”

即将于10月25日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的“时光·传承——黄自作品专场音乐会”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沈洋发起的。黄自可谓是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和创作史上的宗师级人物——他留学美国的毕业作品管弦乐序曲《怀旧》是中国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他所作的《抗敌歌》和《旗正飘飘》是我国最早的两首抗日救亡合唱歌曲;他所作的《长恨歌》是我国最早的清唱剧。第一代中国自己系统培养的作曲家和音乐家皆师从于他,其中包括贺绿汀、陈田鹤、刘雪庵和江定仙等,他们奠定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基石。沈洋说:“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承,脱离根基的艺术,都会成为无本之木。黄自创作了中国第一部交响曲,他们这一代音乐开创者为中国音乐奠定了发展基础。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国内还没有一家乐团或音乐机构,对中国现代音乐作品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呈现。黄自先生在艺术上拥有极高的造诣,却还未在音乐史上达到该有的高度。忘记先驱者的我们,会迷失艺术的方向,只有把文化和艺术上的根基建立起来,才能将前辈留下的东西传承下去。”

于是,在第17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正值黄自先生诞辰110周年,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黄英、青年歌唱家沈洋将携手青年钢琴家张佳佳、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合唱团联袂登台,用动人的歌声追忆这位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先驱人物。这也是传承中国文化的体现。

中国面孔、中国民乐、中国作品、中国人独立制作外国歌剧、外国人作品中使用中国乐器、外国人演奏中国代表作、外国人专门为中国创作交响曲……一步一个脚印,北京国际音乐节对“中国概念”的理解与实践已臻于成熟。从第一届开始,中国音乐最初在其中仅仅是作为陪衬与点缀,到今天“中国概念”的理念被明确提出,到中国作品的演出已然成为整个音乐节的亮点,生动说明了北京国际音乐节组织者认识的逐步深入,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在国内乐坛已经确立了坚实的地位,并得到了国际乐坛的广泛认可。北京国际音乐节为传承中华文化正做出自己的贡献。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杨阳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