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箜篌来叙杭州风光

2015年02月07日    来源:杭州日报 姜雄    

   

箜篌来叙杭州风光

箜篌来叙杭州风光

高1.75米、宽0.8米、重105斤,72根琴弦,金色的琴身,琴首雕着凤凰。

神州乐器网讯:2月3日上午,杭州崇仁路某工地的一场公益演出的现场,当这样一件庞大而陌生的乐器被奏响时,全场观众显得兴奋而好奇。

这种乐器名叫箜篌。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曾一度失传了400多年,直到近些年才获重生。

弹箜篌的女子,名叫汪丽萍。明天(2月7日),这名历尽艰难学得箜篌技艺的女子将带着学生们前往北京,参加央视七套少儿春晚的录制,用这一古老的乐器,向人们描绘杭州的美景。

箜篌

中国最古老的乐器

曾经失传了四百余年

对大多数人来说,箜篌都是一件陌生的乐器。

其实,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古代音乐史上,有着璀璨的光芒。尤其是汉唐时期。人们熟悉的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刘兰芝便有这样的句子:“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唐玄宗也爱弹奏箜篌,还亲自教授箜篌。

作为宫廷乐器的箜篌受尽贵族和文人雅士们的追捧。唐代诗人李贺在《李凭箜篌引》写道:“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意思是,用吴地的蚕丝和蜀地的桐木做成的箜篌,连天上的云朵都听得呆住不动了。而另一位唐代文人顾况则在《李供奉弹箜篌歌》里写道:“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帝王将相如此青睐,可见箜篌在当时的风靡程度。

遗憾的是,到了明代,箜篌渐渐失传。目前,只在日本有两件唐代箜篌的残品。上世纪30年代起,几代中国音乐人都努力恢复箜篌,直到80年代,能够真正进行演奏的箜篌才制作成功。

汪丽萍所弹奏的箜篌,是专门从苏州民乐制造厂订制的,一架箜篌,制作周期大约需要半年,价格是4万多元。

汪丽萍

曾经是个苦孩子

爱音乐就像爱生命

全场寂静,在众人的注目下,怀抱着箜篌的汪丽萍稍整气息,然后轻抬双手,左右抚弦,叮咚清脆的声音如清泉流泻。在场听众,听得如痴如醉。

在优美的箜篌声中,谁又曾想象得出她学习演奏过程中的艰难呢?

汪丽萍出生在浙西开化县的一个山村。15岁时,这个乡下姑娘随堂姐第一次去上海,经过一家琴行,听到有人弹古筝。美妙的琴音,让她听入了迷。从此,她下定决心要学会弹琴。

贫寒的家境,无力支撑她的音乐梦想,但对梦想的热情却可以。为了学古筝,她每两个星期都要到250公里之外的杭州,向浙江艺校的一位老师学琴;为了支付学费,她在课余时间要想尽办法挣钱:餐馆端盘子、街头捡可乐瓶、去水泥厂捡废包装纸、下河摸螺蛳……直到夜里,她才有时间在租住的小屋里弹起她那张劣质古筝。中专毕业后,她有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但几个月后,她便辞职去继续追逐音乐梦想了。一边开古筝培训班养活自己,一边奔赴杭州、上海各地寻找名师学习。

有一天,北京一位老师跟她谈起了箜篌,并告诉她一位箜篌名师刚刚从美国回来的消息。她怦然心动,要知道,这件只在古诗词里听过的乐器,她从少女时代便心向之。

箜篌曾失传400多年,会弹奏者寥寥无几。而那位从美国回来的名师,也不愿再收徒,汪丽萍一次次前往拜见,最终感动了那位名师,收下她这个弟子。

这些年来,汪丽萍物质生活十分清苦,几乎所有收入都被她投入到漫漫不尽的学艺路上了,至今仍是孑然一身。学这样一件濒临消逝的乐器,何苦呢?汪丽萍说:“只因热爱。”

箜篌与古筝一样,同是弹拨乐器,有着良好古筝底子的她,学习起来相对顺手,几年下来,她的技艺已相当纯熟,她的箜篌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听到。近几年,她多次在央视亮相。去年2月,“中国蒲公英2014新春音乐会”在奥地利举行,汪丽萍受邀演奏了一曲《春江花月夜》。这也是中国箜篌首次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奏响。

上央视

表演《音画杭州》

传承箜篌传递梦想

传承和发扬箜篌艺术,是她正在努力做的一件事。

三年前,她只身从开化来到杭州,在环城北路办起了西子箜篌国乐馆,向人们推介和教授箜篌技艺。如今,她已有20多个学生,最小的才6岁,年龄最大的已经82岁高龄——姓李,是位退休教师,学箜篌是为了“圆儿时的一个梦”。

大多数学生,是十五六岁的女孩,她们像汪丽萍一样,有着一个音乐梦。记者采汪丽萍的时候,一个名叫朱璨的女学生正在练箜篌。为了学箜篌,她专门从开化转学到杭州。课余时间,她都会来箜篌馆练习。朱璨说,她将来要像汪老师一样,成为一位专业的箜篌演奏者。

这次,汪丽萍带着学生去少儿春晚表演的节目是《音画杭州》:她的4个女学生将弹起描绘江南美景的箜篌曲《琵琶语》,而另外4个杭州孩子则用沙画绘出西湖十景。

最让人犯愁是四架箜篌的托运,形状奇特,沉重,并且最怕磕碰。为捆绑它们,汪丽萍买了70多米长的麻绳。

“上央视,是想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展示机会,也让更多人认识箜篌,喜欢箜篌,学习箜篌。”汪丽萍说。

对于未来,她有个愿望:希望能到一个偏远的山区小学去支教,把音乐带给那里的孩子。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杨阳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