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戏曲,是我们祖辈留下来的宝贵传统艺术,它的民族性使我们的文化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我们的方言俚语、我们的民歌民谣、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的民族精神都通过戏曲得以表达和普及,它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今天回过头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各要素都保存在戏曲里面,它已然成为我们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但是,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在摒弃不适应现代化发展束缚的同时,也把老祖宗留下来宝贵的东西给淡漠了。尤其是我们的教育,完全漠视了传统戏曲,以至于今天有些孩子,连什么是戏曲都不知道。
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一个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生生不息的思想活力和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戏曲艺术正是这种强大能量与深邃内蕴的代表。
厦门目前保留有歌仔戏、高甲戏、布袋戏等闽南地方戏曲,以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对于闽南地方戏曲流布的广大区域而言,厦门市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大,但对于闽南地方戏曲的发展而言,厦门所肩负的使命又是很不平凡。厦门地处两岸及东南亚文化交流的前沿,传统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如何,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尤其在对台文化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闽南地方戏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面对大好时机,厦门地方戏曲应该怎么做?我想,应从四个方面着力:
一、夯基固本,彰显特色。有了国家、省、地方的多重政策支持作为坚强后盾,作为地方戏曲的传承人,就应该勇于担当,抓住机遇进行发展。尤其在艺术教育中要加强戏曲专业人才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戏曲的接班人。以名家传戏来传帮带,把各剧种的艺术精粹传授下来,彰显各剧种的特色,也唯有特色,才能独树一帜,才能历久弥新。
二、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在振兴地方戏曲的过程中,避不开对传统戏曲继承与发展的讨论,以及戏曲创新的争论。面对这个问题,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是科学的发展态度。活态艺术,是历代艺术家的不断再创造,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结果,今天的戏曲发展同样要关照传统戏曲的当代发展。但是,必须警觉的是,发展不是随心所欲,必须守住自己的根脉和剧种的特性。彰显自身的美学特征是评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标尺。
三、剧本创作,发展之本。常言道: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目创作是戏曲繁荣发展的重要呈现,也是戏曲发展的内驱力,而剧目创作首先是要有好剧本。厦门戏曲近十年来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正因为我们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作品。剧本创作也是戏曲创作最难的环节,剧本荒是全国性的难题,除了为创作人才营造更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条件外,我们需要加大力气培养年轻编剧力量,推动多种形式的创作扶持办法,给年轻人更多展示的机会。
四、通识教育,戏曲普及。《政策》中最令人兴奋的地方是关于“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内容的教育教学”。我们将推动戏曲进校园,支持戏曲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让每个学生每年都能够走进剧场看一场戏。开展戏曲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习得一门才艺,而在于让他们熟悉民族文化,感知中国戏曲的魅力,记住自己的文化根脉。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