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天蓝地黄曲苍凉的陕北民歌

2015年09月16日    来源:西安晚报    

 天蓝地黄曲苍凉的陕北民歌

《送情郎》 剪纸 曹宏霞 

天蓝地黄曲苍凉的陕北民歌
 
 
《圪梁梁》 剪纸 曹宏霞
 


神州乐器网讯  在榆林、延安地区的城乡,广泛地流传着一种脍炙人口的歌曲,它就是驰名中外的陕北民歌。

千百年来,在陕北这块古老而神奇的黄土地上,广大劳苦群众过着面向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日子。他们要昭示自己的生存价值,要同大自然进行抗争,要作生命的呐喊,要倾诉心中的喜、怒、哀、乐。于是,经过长时期的口头创作,以及口头流传,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感染力极强、艺术价值颇高的陕北民歌。

据史料记载,陕北民歌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巫歌和祭祀秧歌调,且与春节“闹红火”的习俗紧密关联。这些民歌语言朴实生动、节奏自由、旋律优美。有的高亢激昂、粗犷豪放;有的清新典雅、悠扬动听。它们经久不衰地回响在黄土高原的山山洼洼、沟沟岔岔、坡坡梁梁、峁峁畔畔。

陕北民歌的内容反映的多是平常人的平常事。如吹鼓手迎亲,大姑娘盼出嫁,小媳妇想娘家,出门人思家乡,年轻人搞对象,小两口吵嘴逗趣等等。陕北民歌是当地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匠们用民歌来装饰那单调的石锤声,脚夫们将那悠扬的歌声洒满崎岖的羊肠小道,小媳妇用民歌来倾吐心中的烦恼哀怨,农民们用民歌驱逐劳作时的苦累和寂寞,货郎用歌声来叫卖,干旱时人们用歌声来祈雨,逢年过节用歌来庆祝,喝酒时用酒歌来猜拳,社交时用歌来联络,老人们用歌来讲述历史,男女青年用歌来谈情说爱,好人好事用歌来赞颂,丑闻陋习用歌来讥讽,甚至连上坟祭祀也以歌代哭。

陕北民歌不光在当地和西北地区流行,广为传唱,而且在全国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比如,曾经响彻神州大地的《东方红》,就是由陕北民歌《芝麻油》和《骑白马》改编而来的。而我国现行的《哀乐》,也是由米脂县的唢呐曲牌信天游《粉红莲》改编的。

陕北民歌是由一代又一代的陕北劳动人民“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用“拦羊嗓子回牛声”发自肺腑地“吟哼吼喊”出来的山野之声、里巷之调。因而,充满了“土气、大气、美气”。

陕北民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初创者几乎都是劳苦群众。比如,创作《东方红》的李有源,是佳县的羊倌;创作《赶牲灵》的张天恩,是吴堡县的脚夫;创作《三十里铺》的常永昌,是绥德县的木匠;创作《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的李思明,是佳县的黄河船夫。他们基本上都不识谱,有的甚至还不识字。但是,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他们不是为创作而创作,而是一种生命的呐喊,思想的呼唤,情感的宣泄,心灵的倾诉。正因为如此,这些经久不衰的民歌才能震撼心弦、催人泪下、永久流传,虽然土得掉渣、但却大得雄奇、美得撩人!

陕北民歌的歌词以七言为主,双句并列,虚实结合,“比”“兴”对应。歌词有一显著特点,即多用叠字、重字,如“一面面”“一道道”“一座座”“一杆杆”“红格丹丹”“白格生生”“兰格莹莹”等。

“爱情是艺术永恒的主题”,陕北民歌也不例外。据统计,在现存的8000多首陕北民歌中,反映爱情和婚姻的占全部民歌的80%,其中的信天游反映的几乎全是这方面的内容。而陕北人平时最爱唱的民歌就是情歌。在旧中国,由于封建制度的摧残、封建礼教的束缚,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不能自主。为了能够幸福地结合,男女青年往往要做出顽强的抗争,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他们常常会用歌声来表达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当地人们又把这些情歌俗称为“酸曲”,而这些个“酸曲”恰恰就是他们真挚感情的宣泄和真实生活的写照,把陕北人民的大爱大恨、大喜大悲、大苦大乐、大情大义揭示得淋漓尽致。所以说,这“酸曲”酸得自在、酸得甜蜜、酸得开心、酸得淳朴。在这些撩拨人心的歌词中,饱含着一种罕见的原始美、自然美、野性美,充满了火辣辣的情,滚烫烫的意。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爱情是纯洁的、高尚的,并不以金钱、地位作为择偶的标准,而是十分注重感情和人品,如民歌中唱道:“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你穷……”

也有人说:“陕北民歌土气得很!”从表面上看,陕北民歌似乎是“土气”。但这“土气”中却深深地蕴藏着纯真和高雅。只有真挚的东西才能打动人,而陕北民歌正是用这种真挚打动了陕西人,打动了中国人,并且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1953年,无伴奏合唱《三十里铺》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一唱,立即就引起了轰动;2007年10月,西安高校的教授合唱团应邀在莫斯科演唱了《兰花花》,引起极大反响。

当然,受时代的局限,陕北民歌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粗糙和低俗的东西,从上世纪30年代起,文艺工作者和广大群众就对一些旧的陕北民歌进行着加工、整理和改编,从而推出一批新民歌来,如《秋收》《绣金匾》《拥军秧歌》《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等。值得一提的是,大伙熟悉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就是由陕北民歌《种洋烟》改编而来的,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

由人民群众创作并传承的陕北民歌,充分展现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神韵,把陕北人民发自肺腑的爱与恨、苦与乐、喜与悲、情与义推向了极致,听之令人心旌摇荡,心灵震撼!任凭岁月流转,陕北民歌依旧能够一辈一辈地传下来,一代一代地唱下去,写人性之美是一个原因,而更重要的则是艺术上的大众化、民族化、生活化、形象化。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周亚男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