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音乐院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1927年成立,是中国近现代最早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府,1929年更名为国立音专。建院之初,萧友梅博士与蔡元培先生的办学宗旨是“养成音乐专门人才,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从事整理国乐,期趋向于大同,而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在他们的努力下,历来在国民心中地位不高、仅以口传心授传承的国乐,正式进入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体系。
1927-1937年是上海音乐学院第一代音乐教育先贤创下基业的十年间。此间,国乐教师朱英、吴伯超先后培养出蒋风之、陈振铎、丁善德、陈恭则、谭小麟、陆修棠等一大批优秀的民乐人才,为我国此后繁荣发展的民乐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音乐史的肖阳介绍说,朱英和吴伯超都是贯通中西的音乐家,眼观世界,心胸开阔。平湖派的朱英,不仅艺术造诣了得,同时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国人,抗战时期曾写出一系列救亡作品。另一位民乐大师吴伯超1927年被国立音乐院聘为助教,同时教授钢琴与二胡。1931年获比利时庚款奖金之补助,赴比国皇家音乐院留学。音乐会上,上海戏剧学院琵琶齐奏组演奏了朱英1931年创作的琵琶齐奏《长恨曲》。这首曲子以《长恨歌》为蓝本,是罕见的兼具文曲和武曲的作品。在钢琴伴奏下,孙凰演奏了吴伯超作品《秋感》。
在上音附中工作30年的张铁老师介绍说,国立音乐院时期对国乐的扶植力度很大,学国乐的学生学费减半。张铁认为在民乐教育中,传统曲目很重要,可以夯实基础,让学生的演奏更有后劲更有深度。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杨宝元老师介绍,他的父亲是朱英的学生,在湖北国立艺术学院,杨父与朱英曾同吃同住。谈起前辈们,杨宝元感叹到,“他们那一代人是真心喜欢艺术,将艺术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杨宝元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是《大阳春古曲》,名曲《阳春白雪》就是根据此曲改编而来。他常对学生说,“琵琶是一代代传承的,古曲虽难,但这重要的一课一定要补上”。
压轴出演的上音附中琵琶齐奏组合由8位琵琶专业学生和4位打击乐专业学生组成,导师王臻。今年16岁的王慕禹是组合成员,曾在首届音中杯上海市传统曲目大赛中获得少年组第一名。为了此次演出,她和乐队成员从9月中旬开始排练。他们的演奏曲目是平湖派的《郁轮袍》,在练习中他们逐渐熟悉了平湖派的历史和技巧。上海音乐学院二胡组合百合沁香的成员、上音学生汤亿帆说,百合沁香一般演奏西洋风格作品和移植作品,这次是第一次排中国传统曲目《烛影摇红》。“这一次回归到了民乐本身,这是民族的旋律,二胡的语言”,汤亿帆说。
本场传习音乐会由上音附中、上音附中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主办。上音附中民乐科、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成才与就业”和海上雅乐承办。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