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兴波曾在长春文庙主讲《元曲中的戏剧人生》,为广大读者解答了戏曲为何在元代兴盛这一问题。
元代科举考试制度都废除了,读书人再也不能靠科举考试来当官,如果是汉族的那就更别想当官了,如果是蒙古族的不用读书就可以当官。书生写诗文又不敢写,首先是蒙古贵族不懂,其次是蒙古人怕你用这个诗文来讽刺他们。
好多南宋遗民很多有文才的,甚至以前都是做官的,现在没有钱了,就浪迹在勾栏瓦肆和市场中跟一些卖猪肉、唱曲的甚至一些娼妓混在一起,集市上大家要娱乐,他们还有才,于是就改写曲了,就这样好多文人最后变成了杂剧作家、散曲作家。
元朝总共存在80多年,元朝的杂剧分前后两期,前期的数量和质量远远高于后期:原因是前期的杂剧作家绝大部分是南宋遗民,本身学识丰厚,然后变成了遗民当杂剧作家;后期的杂剧作家都是在元朝时期出生的,接受的文化教育水平不如南宋遗民高,因此,写出的数量和质量不如前期。南宋遗民有文化的多,但是当时读书的都不受重视,又混到这个职业,所以地位都很低。我们现在把杂剧排得很高,王国维说:“唐诗、宋词、元曲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如何如何的,但在当时地位是很低的,因为贵族不重视,当官有钱的都不在乎,只有下层的勾栏瓦肆当做娱乐。
元代杂剧作家地位低到名字都记不下来的程度。现在流传下来的记载元代杂剧作家的只有两本书,一本是钟嗣成写的《录鬼簿》,后来贾仲明写了《录鬼簿续编》,记载了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100多人,纯剧目有700多种。大家看这个书的名字有两层含义,“录”和“簿”都不用解释了,看这个“鬼”。一层含义是这里收录的都是已经去世的杂剧作家,第二层含义是能够看出元代杂剧作家的地位,“鬼”可见地位有多低。
元杂剧的基本特点叫“四折一楔子”。少数剧目不一定都是四折的,三折的也有,六折七折的都有,楔子也有两三个的,但绝大多数都是“四折一楔子。”每一出杂剧分四部分,一楔子相当于我们的序。
元代的杂剧还有一个特点是“以说和唱交替的,”剧中的人物有说有唱,但是一出杂剧只有一个人唱,而且只由第一女主角或者由第一男主角来唱,也就是正旦或者正末。“生旦净末丑”这个大家都知道是戏剧中的角色,《西厢记》里如果崔莺莺主唱,那张生他们就都不能唱。《赵盼儿风月救风尘》里面的赵盼儿是第一女主角,那只有她唱,其他人都不能唱;比如《汉宫秋》是以皇帝汉文帝为主唱,第一男主角主唱,那其他人就都不能唱。因此女主角主唱的是“旦本戏”,男主角主唱的叫“末本戏”,其他的和我们大家熟知的戏剧差不多,这里有唱、有说、还有动作,角色也分旦、末、净、外、杂。”比如第一女主角、第二女主角、第一男主角、第二男主角,“外、杂”指的是跑龙套的、老生的、衙役、喽啰等等都各有分工。 (李丽)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