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湖北省公布了一批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就有一个项目是古琴艺术(泛川派)。
古琴是个什么乐器?
古琴技艺又是怎样一种艺术形式呢?带着这些疑问,前日记者拜访了武汉音乐学院的丁承运教授,他是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也是泛川派第四代嫡传弟子。
记者严珏 通讯员王伟 摄影詹松
古琴发源地
就在2700年前的湖北
一进门,记者就被丁承运家中摆放的几十张古琴给震撼到了。 “说我们湖北,也就是古时的楚地,是古琴的发源地一点也不为过。”丁承运说。根据上古典籍《世本》记载,古琴由神农创造。以前,音乐界仅仅认为这是一种传说。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却给出了物质上的支持。
“神农又称烈山氏,这个地方就在湖北随州境内。随州曾侯乙墓中发现了最早的十弦琴,后来又在枣阳发现了春秋早期的七弦琴比曾侯乙墓中发现的又早了300年,距今2700年。这些上古琴器都出土于湖北。”丁承运说。
据考古统计,目前出土的上古琴器不到十张,其中大多数都出土于湖北。枣阳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墓葬中出土的十弦琴,与春秋时期曾国的十弦琴一脉相承。丁承运解释道:“这核心地带叫做随枣走廊,正是神农氏的活动范围,那么上古传说就可以坐实,是真实不虚的。”
丁承运介绍,周代的房中乐,也就是宫廷音乐都是楚声,是楚人进贡给周王室的。而汉代的房中乐因为汉高祖喜欢楚声,所以整个汉代的宫廷音乐也都是用的楚声。到了唐代中期,中原地区传统的清商乐衰微。据唐代人记载,当时只有弹琴家还传承着“楚汉旧声”,“雅声独存”。
到了周代时,琴瑟已经不再是天子、王侯独享的乐器,它已普及到了士的阶层,出现了士“无故不撤琴瑟”的现象。“那个时候,琴就成为了君子修身的必备之器。家里没有什么变故,是离不开琴的。”丁承运说。琴的普及程度已经非常高,孔子教授学生是通过弹琴歌唱来完成的。
中国早期文艺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形式传承,到了汉魏之际已不大提六艺了,琴乐和书法两种艺术独立发展出来。在魏晋时期,这两种艺术已融入到士大夫的生命中,其日常生活状态就是“左琴右书”。“嵇康到临刑前,颜色不变,取琴弹奏一曲《广陵散》,给生命划上句号。”
“到宋代以后,就提出琴棋书画,古琴已经普及到普通市井阶层。”丁承运说。对此,丁承运认为这是古琴社会功能的转变。上古时期,士用古琴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中古时期则发展为陶冶性情的功能,成为导养神气、宣和情志的益友。“到了近古时期,古琴成为了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化人民,形成了一种雅致的生活。”
“如果要想更直观全面的了解古琴艺术,可以去音乐学院的古琴艺术馆看看。”丁承运说。今年6月,武汉音乐学院里的武汉古琴艺术馆里,成立了“古琴艺术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在这里能够从多个层面感受到古琴的魅力。
该艺术馆由三部分组成:古琴历史与形制陈列室;古琴制作室,全面陈列古琴的成产制作流水线及其工艺;古琴传习室,用于古琴的练习、演奏及雅集活动。并有文人书斋,呈现古琴作为文人音乐的生态。
姐姐是古筝名家
带弟弟走上古琴之路
丁承运从小就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很小就开始学习诗文、书画以及少林、太极功夫。
这些传统文化内涵也对丁承运的古琴艺术影响颇深,十岁的时候开始弹古琴,当时是受到学弹古筝的二姐丁伯苓的启蒙教育。
丁伯苓是我国古筝名家,不仅会筝,且善弹古琴,儿时的丁承运常常是在琴声中入睡。后来二姐又把弟弟介绍给了自己的老师——在沈阳音乐学院任教的古琴大师顾梅羹先生。于是丁承运就常常利用假期到沈阳跟顾老学琴,在顾老的教诲下,使他逐步步入了古琴艺术殿堂。
经过了多年的磨练,在操缦生涯中,丁承运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深究与理解,逐渐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气息贯通于琴音中,形成了他独具个性的风格。
古琴出音沉雄苍古,如棉裹铁;运指如行云流水,举重若轻;琴风雅正蕴藉,气象高远;处理琴曲不事小巧,一派天机而时出新意。在当今举世崇尚表现、技巧的风气中,丁承运弹琴的格调更显得朴厚大雅,与众不同,浸透着一股清新的文化气息,显示着创造性继承的魅力与智慧。
在恪守传统的同时,他也并非固步自封,而一直是精钻求之,不断赋予古谱以新的理解与诠释,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这就是他常说的以古琴凸现中国文化的精神。
作为非遗的传承人,丁承运在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设立了琴学研究方向,教课时,不仅把它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来看待,而更重视它的文化内涵与相关学科知识。而今,从步入古稀之年的丁承运身上丝毫看不到疲倦,总是背着古老的琴器,游走于大学、音乐厅和讲堂内,为古琴艺术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浙江人传入
武汉的“泛川派”
此次被评为省非遗项目的古琴技艺是泛川派。
丁承运介绍,1856年前后,一个名叫张孔山的浙江人,在四川青城山做道士,他的琴风劲健圆融、奔放沉雄,崛起于蜀中,在海内琴坛独树一帜。1904年,张孔山还顺长江而下到武汉等地传授琴艺,从学者甚众,后人称之为泛川派。
其代表性曲目有《高山》、《流水》、《潇湘水云》、《醉渔唱晚》、《普庵咒》、《忆故人》、《孔子读易》等,其琴风刚柔相济、劲健圆融、奔放沉雄,独立于行将式微的传统古琴艺术之中,是20世纪流传最广、经典曲目最多、传承最有体系、传播最活跃的一大琴派。泛川琴派历史上主要流传于长江流域,现在武汉流传的一脉,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
1956年查阜西组织全国古琴调查,遂将张孔山琴学,定名为泛川派,列在全国琴派之首。泛川琴派的刚劲、豪迈、沉雄、大气等特点将古琴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泛川琴派的开创、传承、交流、传播和发展,是传统文化从旧的文化体系向现代文化体系发展转型的一个成功范例。泛川琴人的传承与交流促进了全国古琴流派最深、最广的交融,推动了20世纪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近代最有影响的古琴流派。在当代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古琴艺术如何保持自身特点,仍然具有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泛川琴派的产生就是长江上下游琴风交融的结果,更体现了一种开放性传承的精神。泛川一名,泛指祖国的高山大川。湖北琴家多属于泛川派,我就是泛川派第四代传人。”丁承运说。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