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锣镲铿锵——古老铜乐器为豫中村庄带来新颜

2018年02月0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郑州2月2日电(记者尚昊 双瑞)70岁的欧阳芦手持鼓槌,大起大落地击打着。阵阵鼓点伴随着铜锣铜镲的演奏,使得冰冷的空气逐渐变得燥热。鼓槌一收,演奏戛然而止,眼前的广场又变得出奇的寂静。

  农历腊月已至,欧阳芦和村铜乐社的成员们又开始忙活着进行排练,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和元宵节做准备。锣、镲、鼓、铙……一件件铜乐器在他们手中游刃有余。

  铜乐器在古代中国社会有着特殊的地位,被广泛地用于报时、巡更、祭祀等。在中原地区,敲锣打鼓是传统的过年方式,意味着吉祥和顺利。

  对于欧阳芦所在的欧营村而言,铜乐器更是承载集体记忆的载体。

  欧营村位于河南省襄城县东南部,村民大多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后代。从宋代起,这里的铜乐器就已声名大噪,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早制作铜乐器的地方之一。

  千年的时光酝酿了铜乐器发展的丰厚文化土壤,在这个豫中村庄里,铜乐器的生产技艺通过师徒传承,代代延续。步入现代社会,古老的铜乐器不仅没有湮没,反而成为村庄发展与振兴的动力。

  40岁的欧阳帅辉自幼随父亲学习,是欧营村铜乐器的传承人之一。几年前,他放弃在广州的工作,回到家乡,接手父亲的公司。


在海鸥乐器有限公司的厂房中,工匠正在烧制铜坨。(张明明 摄)

  在海鸥乐器有限公司的厂房中,工匠正在烧制铜坨。(张明明 摄)

  走进欧阳帅辉经营的海鸥乐器有限公司,占地20余亩的厂房中,几十名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忙碌,为岁末的订单进行最后的冲刺。

  熔铜、捶打、淬火、修容……生产线上或火炉红炙,或气锤嘭嘭,或铜屑飞舞。锡铜合金被烧制成黑色的铜锣,在工人的飞刀转动下变为金黄并露出光泽。


铜锣飞旋,铜屑飞舞,黑色的铜锣变为金黄,并显露出光泽。(张明明 摄)

  铜锣飞旋,铜屑飞舞,黑色的铜锣变为金黄,并显露出光泽。(张明明 摄)

  在欧营村的铜乐器传承人们看来,铜乐器的生产虽然已经与机器相结合,但祖祖辈辈传承的经验仍不可或缺,许多重要工序都必须依靠手工完成,这才是自家宝贝的精髓。

  千锤百炼,一锤定音。铜乐器制作的最后一步是定音,这也是最考验技艺的环节。定音师傅张群手持一面铜锣,举锤娴熟,轻重有致。“咣”的一声,铜锣发出了具有爆发性和穿透力的声音。

  “要仔细听音,反复确定和调整才可以,有些无法调整的铜锣就只能作为废品处理。”张群说,“这道工序需要悟性和经验,通过耳朵去仔细聆听,是机器不能取代的。”


定音师傅在为铜锣进行定音,这是铜乐器生产中最考验技艺的环节。(新华社记者 尚昊 摄)

  定音师傅在为铜锣进行定音,这是铜乐器生产中最考验技艺的环节。(新华社记者 尚昊 摄)

  “机器的生产提高了铜乐器的生产效率和标准化程度,但我们的生产还是以手工为主。不少工人都是年过半百的熟练工,积累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验。”欧阳帅辉说。

  古法的工艺和现代的技术相结合,给予了欧营铜乐器新的生命。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铜乐器加工制造地之一,除了传统的铜响器之外,这里的产品还遍及打击乐器、鼓乐器、寺庙法器等。

  伴随着市场销路的扩大,铜乐器走出欧营村,开始亮相众多文博类、音乐类展会,并漂洋过海,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地区。

  “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我们欧营的乐器。”欧营村党支部书记刘二峰说。

  据刘二峰介绍,欧营村目前共有20余户500多人从事铜器铜乐器生产与销售,每年产值近5000万元。


在海鸥乐器有限公司的仓库内,铜镲摆放整齐,等待发货。(张明明 摄)

  在海鸥乐器有限公司的仓库内,铜镲摆放整齐,等待发货。(张明明 摄)

  55岁村民刘随振是一位有着20年手艺的老工匠,负责铜乐器加工的烧制和打锤,是公司为数不多的“掌钳大师傅”。得益于精湛的技艺,他一个月仅工资一项就有5000多元。

  “现在铜响器质量好,销路广,一年到头不停工,不比在外边打工差。守着家门工作,也能给父母尽孝、照顾孩子。”刘随振说。

  得益于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少村民足不出村,就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老人搞生产,年轻人搞销售,成为欧营村的一道风景。

  小小的铜乐器也带动着村民文化生活的丰富。像欧阳芦一样,60多人组成的村庄文艺表演队在放下农具之余拿起乐器。田间垄头,房前屋后,人们时时可闻铜乐器演奏的乐章,为冬日的村庄增添了暖意。

  “村民们闲时聚在一起吹拉弹唱、切磋学习,各种乐器都有,也有舞龙舞狮、高跷旱船。”欧阳芦说,同往年一样,今年春节,他和村民们还会走进城市,在庙会上进行表演。

  “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也希望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老祖宗的东西,又派上了用场。”欧阳芦说。


欧营村铜乐社的成员们正在进行排练。(新华社记者 尚昊 摄)

  欧营村铜乐社的成员们正在进行排练。(新华社记者 尚昊 摄)

  在欧营村的村民们看来,铜乐器不仅是具体的实物,也承载着历史和文化。下一步,欧营村计划抓住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机会,挖掘铜乐器背后的文化内涵。

  目前,村子的铜乐器传承人们正在进行资料整理,为建造一家以铜乐器为主题的非遗博物馆进行着准备。

  站在祖祖辈辈传下的那面有着500年历史的铜锣前,欧阳帅辉充满期待。古老的铜锣,讲述了过去,也将联结起未来。

  “博物馆会收藏这面古锣,展示给众人,也算是为传承老祖宗的好东西做了贡献吧!”欧阳帅辉说。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杨阳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