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中国乐器大汇总(一)

2019年11月09日    来源:今日头条    

  笙,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

  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它的出现,春秋末期的《诗经》中也经常提到它。春秋战国时期,笙是最主要的一种乐器,大一点的名叫“竽”,有三十六簧。簧片早期为竹制,后来改为铜制。

  南北朝到隋唐,笙的簧数一致在改变,北宋景德年间,十九簧的笙已普遍存在。

  明清时期,民间流行的笙有方、圆、大、小各不相同的类型,普遍流行的是十三簧和十四簧。

  笙的构造是:将铜制的簧片装在若干竹管下端,这些竹管插在一个木制或铜制的带有吹口的斗子上。吹奏时,用手指按着竹管下端开的孔,就能使簧片和空气柱产生共鸣而发出音乐。

  笙在早期主要用于伴奏、合奏,现已发展为独立的乐器。

  芦笙,为西南地区苗族、瑶族、侗族等民族的簧管乐器。

  据考证,最晚出现于西汉。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中有载:卢沙瑶人乐,状类箫,纵八管,横一管贯之。讲的就是他在广西所见到的瑶族八管芦笙。

  芦笙大小不一,管的数目也不尽相同,较为常用的是六管。六管芦笙用六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分成两排插入木制的笙中,每根管的底部装有一个铜制簧片,管的下端各开一个小孔,吹奏时,手指按孔发出声音。

  芦笙多用于独奏、合奏、舞蹈伴奏,吹奏时以单音奏旋律,同时发出两个以上的和音作伴奏。

  排笙是解放后根据芦笙的基本原理改革发展而成的,有三十个管,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成为乐队中低音管乐器。

  葫芦笙,是彝族、傣族、怒族、纳西族等民族使用的簧管乐器。

  这种乐器早在西汉就已出现,唐代也有记载。宋朝的范成大、朱辅都曾在各自的作品中提到他们在西南少数民族看到的葫芦笙。

  葫芦笙是将小葫芦挖空作为音斗,上插五六根竹管,每根底部都有铜制或竹制簧片,管下端开一小孔。葫芦笙音色柔和细腻,音量较小。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杨阳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