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中国古代最常用的十种乐器,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种乐器?

2019年11月26日    来源:今日头条    

  1、琴

  琴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我想不用过多赘述。它出现在许多名篇典籍中,能弹得一首好琴,是古德先贤们所追求的。孔子、列子、庄子等大家,也都是琴学大家。可见琴在古代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三千多年前,琴便已流行,它不仅仅是后世的君子个人的修身之乐,更是容纳天地教化百姓的圣乐。琴有着厚重的人文积淀,在世界音乐的审美中独树一帜。

  2、瑟

  琴瑟琴瑟,有了琴,当然缺不了瑟。传说夏代便已有了瑟,秦汉开始极为盛行。据《仪礼》记载,古代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中,都用瑟伴奏唱歌。战国至秦汉之际盛行“竽瑟之乐”。魏晋南北朝时期,瑟是伴奏相和歌的常用乐器。到了隋唐时期用于清乐,往后则只用于宫廷雅乐和丁祭音乐。

  3、鼓

  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再后来,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它还用于打击敌人、驱除猛兽,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在狩猎征战活动中,鼓都被广泛地应用。俗可以是民间的欢庆锣鼓,雅可以进入庙堂祭祀和宫廷宴集。从原始的陶鼓、土鼓、皮鼓、铜鼓,一直发展到种类繁多的现代鼓,鼓是最为人们喜爱和广泛应用的乐器之一。

  4、琵琶

  琵琶被誉为“弹拨乐器之王”,约在秦朝开始流传,最初人们叫作“批把”,后来改称琵琶。南北朝时,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北齐至唐朝这段时间,是琵琶发展史的一个高峰。唐代当时上至宫廷乐队, 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 成为了非常盛行的乐器,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中国古代的诗词名篇中,都有着大量的记载。

  5、笙

  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中国传统古老的吹奏乐器。春秋战国时期,笙已非常流行,它与竽并存,在当时不仅是为声乐伴奏的主要乐器,而且也有合奏、独奏的形式。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笙在隋唐的燕乐九部乐、十部乐中的清乐、西凉乐、高丽乐、龟兹乐中均被采用。

  6、埙

  埙的音色空灵,陶制的埙是古代最为流行的乐器之一。最初可能为诱捕猎物的工具,随着社会进步演化为乐器。埙在商周与战国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应用比较广泛。秦汉以后,埙主要用于历代的宫廷音乐,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这样一句话。

  7、笛

  笛子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秦汉时期已有七孔竹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汉代以后,横吹笛已在宫廷、军队的鼓吹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隋唐时期鼓吹乐的“大横吹部”和“小横吹部”均用横吹笛。在供人欣赏、娱乐的隋唐“燕乐”乐种中,横吹笛广泛活跃于乐队里。历史往后,随着宋词元曲的崛起,戏曲蓬勃发展,笛子成为了很多剧种的伴奏乐器。

  8、箫

  箫历史悠久,音色幽静典雅。箫曾在中国音乐史上经历过多年的辉煌时代,周代“八音”中的“竹”就是指箫。魏晋南北朝时,箫已用于独奏、合奏,并在伴奏相和歌的乐队中使用。它多用于古代宫廷雅乐,汉唐以来的石刻、壁画以及墓俑保存了许多吹奏排箫的形象。唐代十部伎中,除天竺、康国外,清乐、西凉、龟兹、疏勒、安国、高昌、高丽、燕乐等部伎都采用了排箫,足见它在当时宫廷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9、编钟

  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夏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最早编钟多为三枚一套,随着时代发展,每套编钟的个数也不断增加。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它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

  10、二胡

  相比其他的乐器,二胡比较年轻,始于唐朝。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唐代开始流传,到了北宋时代取名为“嵇琴”,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明清两代更是传遍大江南北,开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直至近代,人们才普遍将其称之为我们所熟知的“二胡”,并将演奏水平发展到了旺盛时期。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魏明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