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乐器:
乐有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金居其首。传世青铜乐器种类其实不多,无非钟、鼓、錞于、铎、钲、句鑃、铙这几类。
钟: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青铜编钟。当然里边可以细分出编钟、甬钟、鎛钟、钮钟等好几种,差别都不大。
鼓:鼓这个东西,一般是以革木制成,中原地区极少见有铜鼓传世。但是在先秦两汉时期,云南、贵州、广西这些属于滇人、越人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处却留存有大量铜鼓,其形制比较奇特。
錞于(音chunyu二声):《周礼·地官》载鼓人“以金錞和鼓”,錞于作为乐器,常常被用来与鼓相配合。《太平预览》引《乐书》云:“錞于者以铜为之,其形象铲,顶大,腹揳,口弇,上以伏兽为鼻,内悬子铃铜舌,凡作乐振而鸣之,与鼓相和。”今天考古发掘所见的錞于,其外形与古文记载相合,但内里大多不见铜舌。
铎(音duo二声)、钲(音zheng一声)、句鑃(音gou一声diao四声)、铙(音nao二声):这四样形制都差不多,只是有大小长短的不同。形似编钟,但是是倒过来插在底座上敲击的(铎除外,铎是在孔内插木柄,里边有个小坠,手执摇动发声的)。
青铜兵器: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实际上,存世量最大的青铜器并非最受重视的宗庙彝器,而是用以杀伐的兵器。兵器按照使用方法,可分为句兵(即勾兵)、刺兵、短兵、射兵、斧钺、甲胄这几类。
1、句兵
有戈、戟。句兵,即勾兵,主要用于横击,钩杀敌人,在车战中非常有效。车上的武士只需横持勾兵,在两车相交之时即可借助车的冲力钩杀敌人。
戈:《考工记》曰:“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早期戈无胡,晚期戈均由内、胡、援三部分组成。
戟:戈装上矛刺即为戟。《说文》曰:“戈,平头戟也。戟,有枝兵也。”早期有戈、刺铸成一体的戟,晚期基本都是戈、刺分装的。
2、刺兵
有矛、铍、铩等。刺兵,顾名思义,为一种专门用于刺击的长兵器。
矛:与今天的矛区别不大,捅杀。
铍(音pi一声):是一种将剑身加于长柄上的杀器。一般是护卫所用的兵器。《左传》中记载,专诸刺王僚时,“抽剑刺王,铍交于胸”,吴王僚的护卫即是手持长铍,挟持专诸上前献鱼。
铩(音sha一声):铍上加镡即为铩。
3、短兵
有刀、剑、匕首等。短兵即武士随身所佩,手持格斗用的兵器,在车战占据主导地位的春秋时代以前并不常用,到了战国时期方才大兴。
刀:早期的刀和今天的刀并没什么两样,反而是汉代兴起的环首刀与今天的刀大不相同,刀身是直的。
剑:没啥可说的,大家都认识。
匕首:更好理解,就是短剑。
4、射兵
有弓弩、矢镞两种。其实就是一种,射远之兵曰矢,发矢之兵曰弩。弓弩主体结构为木质,出土时早已朽坏,好在兵马俑坑出土的铜车马上带有一具保存非常完好的铜弩模型。
5、斧钺
有斧、钺、斤、戚、斨等。其实都是一种东西,钺为大斧,斤为伐木斧,戚即为钺,斨为方銎斧。钺为先秦时期军事权力的象征,最早其实是斩首用的刑具。《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克商后,“以黄钺斩纣头”、“(对纣王的宠姬)斩以玄钺”,都是以钺砍头之意。
6、甲胄
铜质甲胄出土数量很少,比较常见的只有青铜胄(头盔)这一种。兵马俑坑出土过一套石质的铠甲,还有一面非常罕见的青铜彩绘盾牌。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