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何能与音乐相伴终身的人,都已经得到了上帝给予的最大恩赐。生命只存在于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赫伯特·冯·卡拉扬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出生于萨尔斯堡,奥地利著名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
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60多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包括众多的管弦乐,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还被多次录制。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
1937年6月1日,卡拉扬受布鲁诺·瓦尔特之邀,首次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指挥,剧目是瓦格纳的《特里士坦与伊索尔德》。这是一场令人瞩目的胜利。1938年4月8日,首次和这支乐队合作,指挥了莫扎特《“哈夫纳”交响曲》(“Haffner”,亦即第35号交响曲),拉威尔第2号《达夫妮与克劳伊》组曲和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而与他合作的这支乐团,就是日后和卡拉扬合作35年的柏林爱乐乐团。
1956年到1971年,卡拉扬在欧洲炙手可热。他先是出任了萨尔茨堡音乐节艺术指导,历时4年。在1957年,除了率领柏林爱乐乐团首次访问日本之外,他还接受聘任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艺术指导,以一改这座历史悠久的歌剧院颓落之势。在他身上的职称还有:1967年成为柏林爱乐乐团终身指挥,维也纳歌唱协会终身指导,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席指挥之一,1969到1971年继去世的查尔斯·孟许(Charles Munch)担任巴黎管弦乐团音乐顾问。
卡拉扬力图将托斯卡尼尼的忠于原谱和富特文格勒的即兴发挥融为一体。他的指挥动作洒脱大方,时而充满激情,时而又细腻精致。在指挥台上他经常闭目深思,使得乐队各声部之间达到了演奏室内乐般的默契。在他的领导下,柏林爱乐乐团展现出了一种有如金属般的亮色,被誉为卡拉扬“音响”。
下面是卡拉扬谈“指挥”是做什么的。
2、“如果有人认为我的指挥很慢,他只是再告诉我们他完全听不懂音乐”——谢尔盖·切利比达奇
谢尔盖·切利比达奇(Sergiu Celibidache 1912-1996),罗马尼亚指挥家,二十世纪世界著名指挥大师之一。
早年在罗马尼亚接受教育,然后前往巴黎及柏林音乐学院学习;1945年,开始接替富特文格勒担任柏林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新生代指挥家,1954年离职,在此之后辗转于欧州、美国、日本等地客串指挥,与众多广播交响乐团(如斯德哥尔摩广播交响乐团、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有过合作,后在慕尼黑爱乐乐团担任指挥、音乐总监直至逝世,1992年曾再次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夕,切利比达奇进入柏林高等音乐学院学习指挥,并同时在柏林大学修习哲学、数学等课程。在这段期间,他曾撰述关于普雷地方约斯昆音乐的论文,并曾与柏林广播乐团合作在指挥竞赛中获奖。1945年德国战败,身为柏林爱乐音乐总监的富特文格勒遭到盟军起诉,被暂时剥夺了指挥权。而战后的德国境内亦是百废待举,这时失去乐团龙头的柏林爱乐,可说是正面临了自1882年创团以来最大的危机。而就值此风雨飘摇之际,甫自音乐学院毕业年方33岁的切利比达奇,于该年接替了博查德担任柏林爱乐的常任指挥,肩负起重振柏林爱乐的大任。
担此重任的切利比达奇,此时可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他凭着其天纵的才能、灵敏的双耳,将柏林爱乐之音色磨光打蜡得洁净透明,令人几乎听不出一丝的杂质。他在柏林爱乐任内,可说是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地投入指挥这项工作。他不但不断地扩充柏林爱乐的演出曲目(包括了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及许多其它二十世纪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其长时间的读谱钻研与无止境的曲目排练,也使柏林爱乐始终保持着高水平的演出。
切利比达奇的指挥特色是演奏速度较慢,有人认为,这是他受“玄”学的影响之故,他的最擅长的曲目是布鲁克纳、勃拉姆斯、贝多芬等音乐家的作品,但他拒绝指挥马勒的作品。
下面是切利比达克解释演奏音乐为何要“慢”。
3、“如果你问,我应该做一名音乐家吗?我的回答是:不,因为你有疑问。只要你想当音乐家,你就会成为音乐家,无人可以阻挡。”——伦纳德·伯恩斯坦
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1990),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劳伦斯,美国指挥家、作曲家。
1935年入哈佛大学,师从W.俾斯顿、EB希尔学习作曲,1939年毕业。后入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指挥。1941年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师从布鲁诺·瓦尔特。荣获“桂冠指挥家”的称号。1958年成为纽约爱乐乐团有史以来第一位土生土长的音乐总监。
1943年,伯恩斯坦临时代替生病的布鲁诺·瓦尔特上台,指挥了三个难曲中的难曲而大获成功,自此在乐坛上崭露头角。自1943年起频频担任纽约爱乐乐团的客席指挥,在1959年升任为该乐团音乐总监,成为土生土长美国人中,第一位获得指挥国际级乐团殊荣的指挥家。他在任的十一年间,开创了该团的黄金时代,其间他曾荣获“桂冠指挥家”的称号,从此一举确立了第一流指挥家的名声。这十一年间号称纽约爱乐的黄金岁月。期间,他还和乐团拍摄了电视节目《年轻人的音乐会》,为古典音乐在年轻人群体中的推广起到很大的作用。
永远值得纪念的是1989年12月23日和12月25日两天,伯恩斯坦在钢琴家朱斯图斯·弗朗兹的邀请下到柏林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地点分别是柏林爱乐厅和音乐会堂。当时正值柏林墙倒下,伯恩斯坦将交响曲中席勒的欢乐颂改为“自由颂”。他说:“我肯定,贝多芬会同意咱们这么做的”。超过20个国家,一亿人通过电视转播收看了这场音乐会。
他的指挥曲目曲目范围广大,从巴洛克,到现代,各家都有涉猎,尤其是浪漫派作品。其中又以马勒的作品为最。但是,作为作曲家,他也有不少著名作品。1935年他完成了第一部作品,为钢琴与人声所作的《赞歌148》。他一生共创造了3部交响曲(第一交响乐“耶利米”、第二交响乐“焦虑的年代”、第三交响乐“犹太诗文”),《西区故事》、《天真汉》、《在小镇上》等多部音乐剧,以及一些歌剧歌曲等。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