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村制作乐器的老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帕米尔山脚下的疏附县吾库萨克乡有一个民族乐器村,走到村口时就看到这里的大木牌上写着: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这般自信,这般“牛气”,真叫人惊诧不已。
从小学习制琴
我随新疆名人名家采风团,第一次来到这里。我们走进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手工作坊,十几个10岁大的小巴郎正在认真制作着木杆琴等乐器。
一位年逾五旬的乐器师傅讲:“学弹琴要从孩子抓起,制琴也要从孩子做起,他们心灵手巧,有优势哩,你们看。”
我们看到木杆琴身上有许多装饰性图案和线条,要在宽不过两三个毫米的木槽里,镶嵌进比米粒还小的黑白塑料块,大人们的手操作着有困难,小孩的手却灵巧自如。他们将米粒般的塑料块灵巧地嵌入木槽,用手按压到位置,拼出花纹。但孩子的进度慢,拼装一天也难做出半支琴。
乐器村村民跟我们说:“有人说贴上塑料纸会省力,但本地人肯定不会买这样的琴,外地人也不会买,琴就不值钱了!”是啊,传统的维吾尔族乐器之所以受中外客人的喜爱,不仅仅是它美妙的乐音,更重要的是它的制作和观赏价值,它是靠维吾尔工匠诚实的劳动建立起来的。如果为了图快图省,必然信誉扫地。这对乐器工匠们来说,绝对是一种耻辱。
热情演奏乐器
说话间,院里有了一阵响动,还夹杂着“咚吧吧”的敲鼓声。我好奇地跨出房门。只见一个8岁大的小巴郎正在敲着达卜鼓,一门心思地敲打着鼓面。他年龄虽小,但手劲儿却重,鼓声发出“咚吧吧”的刚硬响声。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沙旦木,上小学二年级,也是乐器村的小精灵。看到这么多人来访,便有了激情,想露一手给大伙儿瞧。这下算是出了一回风头,采风团的十几个相机镜头特对准了他,他却无丁点的怯场,将鼓声敲打得更欢了。一位9岁多的维族小姑娘在沙旦木的鼓乐伴奏下,跳起了新疆舞。她将鼓点踩得很准,左旋右转有板有眼,举手投足颇有韵律。原来她是在乐器村勤工俭学的三年级学生,父亲就是制作乐器的“琼吾斯达”(大工匠),她的舞蹈天分早在几年前就已突显,成了乐器村的舞蹈尖子。
初识镇村之宝
热闹还未看够,不知是谁在外面喊道:“快来看呀,好家伙!”大伙儿循声跟去,院顶头的一间大房子里,斜置着两件庞大的乐器:长3.75米的热瓦甫琴和长5.7米的沙塔尔琴。
这两件“巨无霸”式的琴可不是摆设,都是装有钢丝弦和大音箱的真琴,能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能弹奏出歌舞所需要的乐曲。不过一个人无法操作,至少得两人配合,才能将它弹奏出来,其音色、音准无可挑剔。
它的设计制造者,就是吾库萨克乡民族乐器村的大师级人物艾尔肯·铁木尔。幸运的是,艾尔肯·铁木尔就在这里,消瘦的身板,稍褐的皮肤,似在佐证他大半生的乐器生涯,他看到大家口中发出了称奇的“啧叹”声,脸上的笑容一直未收住,面对大家侃侃而谈:“这两件宝贝,耗去了我一年多的心血,上海有位老板出两万元买,我没答应。这是我们维吾尔族传统乐器的精华呀,也是我们中国新疆乐器村的镇村之宝,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呢。”
此前在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上,艾尔肯·铁木尔的两件宝贝,成了众人眼中的超一流“新贵”,其形貌、其神韵,通过各家媒体传遍了大江南北,也传播到了四海五洲。艾尔肯·铁木尔忙得不可开交,等待接受国内外媒体的采访。仅乌洽会开幕第一天,就有包括《文汇报》在内的13家媒体报道了被称为“乐器王”的沙塔尔和热瓦甫。
于是,名不见经传的吾库萨克乡和它的乐器村,成了新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观光采风者,让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一天天热闹起来。
相关标签:吾库萨克乡,民族乐器村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