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神州专访 > 正文

渭戶王家:百年曲子戏

2012年11月16日    来源:    

  【神州乐器网讯】到呼图壁县,如果打听渭户在什么地方,恐怕很多年轻人说不清楚。如果再打听渭户王家,他们就更不知道了。

  历史长河一如现实河流,沟汊遍布,水纲纵横,一个小小的地名、人名,形同激流一朵浪花,闪现于须臾之间。对于渭户的记载,有关史料这样解释:新疆解放之初,渭户乡和正繁户乡、白蒿滩乡、大东沟乡隶属于呼图壁县,1958年这4个乡被撤销称为“红旗公社”,3年后在红旗公社基础上成立了芳草湖总场,渭户一带成了分场,再后来归属兵团农六师。

  渭户作为地名在呼图壁县地图上早已消失,但渭户王家的琴弦上仍然刻记着它的沧桑。

  渭户村有个王家

  清代咸丰至同治年间,不少陜西渭南人迁到新疆呼图壁,形成了渭户村。后来,村里多了一户从甘肃民勤迁来的王姓人家,王家不算大户,但一家人喜爱曲子戏(小曲子),新疆曲子戏就是靠像王家这样的人家落地生根的。

  “当时,呼图壁县唱曲子戏较有名的人家还有:大东沟张家、大丰岳家等几户人家,几乎各村都有。”近日,唿图壁县煺休干部王曰发告诉记者。72年前,他生在渭户王家,现居住县城。

  王家西出阳关到渭户的第一人,是王曰发的太爷爷,那一年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料想,太爷爷长途跋涉的骆驼背上,应该有三弦、四胡等一套戏曲伴奏乐器,不然,王曰发的爷爷弟兄6个不会从小熟悉曲子戏,王曰发的父亲弟兄5个不会组成一个戏班,王曰发自己的弟兄4个不会小时候跟着长辈学拉二胡。

  太爷爷到了荒凉的渭户(当时芳草湖名为“荒草湖”)后,安心留了下来,一家人开荒种地,养畜纺棉。上百年间,王家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且不说王曰发的堂兄弟,单他的亲兄弟几个,便居住在乌鲁木齐、伊犁等4个地方。他们的故乡概念,只有新疆。

  我与曲子戏的一生

  王曰发与记者聊着,顺手拿起一把三弦弹拨起来,三弦音箱为蟒皮制作,是爷爷传给他的。柜子里,还有他父亲传给他的紫檀木四胡,他自己制作的板胡等乐器。他6岁时便被父亲抱在腿上学习拉二胡,略通音律后,他离不开曲子戏了。“一天不摸乐器,手就痒痒。生活中没有音乐,简直没法活。”他说。

  作为新疆唯一的用汉语演唱的地方剧种,曲子戏吸收了陜西眉户、兰州鼓子、青海平弦、西宁赋腔、新疆方言和民歌等元素。王曰发虽生在新疆,长在新疆,但曲子戏中那股浓得化不开的乡土气息,让他时常想象到太爷爷和爷爷的家乡,他没到过那里,听叔叔说老家人正在续家谱,他的根在甘肃民勤县一个叫王家寨的村子,他是那个村王家第62代人,村里有一批与他一样“曰”字辈的人。

  王曰发年轻时在呼图壁县乡村中学当过音乐教师、校长,1980年,新疆唯一的曲子戏剧团——呼图壁县新疆曲子剧团(后来升格为昌吉州新疆曲子剧团)成立后,像王曰发这样的民间曲子戏艺人被吸收入剧团。2005年,剧团搬到了昌吉市,而呼图壁县的民间小剧团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此时,组建剧团的呼图壁人都退休了,他们的任务是传承正宗的曲子戏。

  一家人撑起一台戏

  乐器不仅是情感上的调节剂,更是一条通向思索和想象的蹊径,何况曲子戏集西北多种戏曲、音乐样式之大成,剧本题材横跨南北,纵观古今。曲子戏为王曰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无尽的思考。手持乐器,眯着眼睛,亮上几嗓子,他陶醉其中,此时此刻,他是在思索人生的五味杂陈,还是家族的兴衰变迁,抑或是国家的沧桑巨变?不得而知。

  人与家的命运、家与国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王曰发从来不沾沾自喜于“王家能有今天”,或“我能有今天”。今日之幸福,今日之成就,今日之自信,不是通过简单的个人奋斗得来的。试想,太爷爷、爷爷甚至父亲那三代人,在无边的荒草戈壁中,在无际的漫漫黑夜中,或伴奏或歌唱,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到了他这一代,他儿子这一代,在宽敞明亮的楼宇内,在繁花似锦的游园内,一起欢聚娱乐,又是怎样的心情?

  弹指一挥间,百年逝去,这个时间段长于几乎所有人的生命旅程,而竟然短暂得让新疆曲子戏迅速兴起,又迅速式微。王曰发在楼房里坐不住了,他天天往外跑,与为数不多的民间曲子戏艺术家共同传承这项艺术。新疆现已整理的157首曲子戏剧本唱词,分布各地不同的风格流派,不属于王家的、张家的、李家的,谁愿意学,他就愿意教。

  兵荒马乱年代,家庭成员凑在一起不敢分开、不愿分开,王曰发的太爷爷落户渭户时,一家人就是一个戏台。王曰发的6个爷爷,除了六爷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其他人农闲时间都是曲不离口、琴不离手,一家人自娱自乐的同时,给全村甚至四邻八乡的农户也平添了乐趣。

  一家人凑在一起,有拉二胡、三胡、四胡的,有弹三弦、大阮的,有打梆子的,有扮着不同角色演唱的,这种热闹没有延续下来。封建社会,人们流动频率极低,家族观念又强,弟兄们成家后仍居住一个大院或村落,而现代社会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所谓的家族式家庭,最多逢年过节团聚一下。

  “年龄大了,各家有各家的事,我们弟兄几个只有春节相聚在一起,共同演奏一曲。”王曰发感慨。前不久过中秋节,他只有与乌鲁木齐的一个弟弟相聚,人太少,无法撑起一部戏。

  呼图壁县是新疆曲子戏发源地之一,现在一些乡村和个别学校传承曲子戏的氛围很浓,王曰发忙得不亦乐乎。他儿子小时候跟他学过乐器,但后来工作忙无暇顾及了,孙子喜欢电脑、流行歌曲,投入自我兴趣爱好的时间都不够,哪有工夫学古老的戏曲呢?渭户王家,是众多中国式家族的缩影,是新疆曲子戏兴衰的缩影。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王君杰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