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一个人没学过拉小提琴,没摸过小提琴,他不会拉琴这无可厚非。可有个人整天跟提琴打交道,掌管着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加工企业,他却也不会拉琴,这就让人有点不能理解了,这人到底是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主持人:财富新观念,创造新财富,欢迎收看《财富故事会》。今天我拿了一把小提琴,想在这里比划比划(拉琴)。唉,可惜我压根不会拉。我不会拉琴是因为我没学过琴,没摸过琴。可有个人整天跟提琴打交道,掌管着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加工企业。但这位老兄拉琴的水平也跟我差不多。
解说:虽然只会拉几个简单的音符,江苏凤灵乐器集团的董事长李书一有空,还总是喜欢摆弄摆弄小提琴。他经营的企业是专门生产提琴的,不过他手里的这把琴是他在国外买的。
李书:这是一把韩国提琴。是1993年我第一次出国花了1300多元买的。
解说:这把琴一直被李书当作宝贝。可他手下的员工一瞅到它就有些生气,因为这把琴可给他们惹来不少麻烦!1998年的一天清晨,就因为这把琴,厂里出事了!
解说:那天早晨刚一上班,厂干部就发现了一个异常情况。修光车间内的桌上、地上到处堆放着需要修理的小提琴,却看不到一个干活的工人。车间内的几十位工人都聚集在了车间外,罢工不干了!其它车间的职工闻讯后,也蠢蠢欲动。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职工:我心情也同他们一个样,心里也想,有一种想法,也想罢工。
解说:工人们为什么要罢工呢?原来,他们对厂里新推出的考核办法特别不满意。而这种新规定就是李书买到那把韩国琴后想出的。他觉得自己厂生产的提琴没有韩国琴好,为提高质量,他给厂里的各级管理人员下达了一个硬任务。
李书:你每天要给我去找存在差距的地方,要扣钱。扣下来的把钱要交到我这来。如果你不扣钱,我就扣你的工资,这是一个死命令,而且要扣双倍的工资。
解说:说白了,李书就是让管理人员每天必须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那些被挑出毛病的职工罚款。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职工:
1.我以前一天做10只琴,(考核)以后只做8只琴,他仍然说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
2.我很努力地去想把它做好,就是做梦也想把它做好,但是第二天来做的时候,一不留神那今天就白干了。
主持人:其实,李书的考核办法就类似“摊派罚款”。他规定每个月每个部门必须上交一定数额的罚款。因为担心受罚,职工们都会尽量往好做。可管理人员因为有罚款考核任务,必须得不断在工作中挑毛病。于是,挑来挑去,大伙就感到厂里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到了鸡蛋里挑骨头的地步。终于,一些人无法忍受了。
解说:厂里出事了,正在办公室忙碌的李书赶紧赶到现场。没料到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工人们很失望。
李书:我讲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制度一定要执行下去,我是不可能收回的。所有的工人头都扬起来,眼睛瞪着我。
解说:一时间现场的气氛显得相当紧张。
李书:当时我就讲,你们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的质量跟国外的比有差距吗?大家肯定会承认有差距。怎样才把我们的质量能够赶上国外的质量超过国外的质量呢?只有不断地提高。那么要怎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呢?那么就是要我们所有的干部职工大家都用高标准来要求。
解说:说出一些大伙都很明白的道理后,李书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
李书:我当时就大声地问,你们有比我更好的方法吗?让每个职工,每天都有一种压力,而且是一种持久的压力,我一定要把质量做到最好。问了老半天,结果没有一个职工讲话。我说行,既然你们没有更好的方法,就证明我这个方法是好的,就必须执行。
解说:职工们一时说不出什么反驳的意见。李书于是继续表明自己的态度。
李书:我也跟他们讲了,扣你们的钱不是装我的腰包,不是靠扣这个钱来涨我工厂的利润。扣你们一千块钱,我再加五百、一千块钱来做奖励,所有做得好的都可以拿到更多的钱。
解说:没过多久,厂里又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
主持人:一场剑拔弩张的对峙很快就烟消云散了。用职工们的话说,他们的董事长能言善辩,总是“常有理”。而李书私下里却对一些职工说,他采取那么严格的考核办法其实也是迫不得已,因为那把韩国琴实在给了他太大的压力,也总会让他想起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苦。一把韩国琴怎么会让李书有这些体验呢?在此,我们先来了解了解李书的背景。
解说:李书经营的企业地处江苏泰兴市的溪桥镇,原是一家小小的镇办乐器厂,最早给上海提琴厂加工弓杆、琴头等零部件。1980年,刚满28岁,出身农民的李书当上了这个厂的厂长。随即他想方设法和上海提琴厂搞起联营。这样,借助对方的技术、资金、市场,李书的乐器厂也渐渐能独立生产出整套提琴产品了。
编辑推荐:科技魅力震撼世界 盘点奥运开闭幕式灯光音响
奥运来了,视易魔界双显让KTV始终保持稳定的赚钱状态
李书:看到生产一个整套的小提琴出来,我还蛮开心的,认为我们工厂从加工配件到生产整套的提琴出来,已经提高了一步。而且从整个工厂销售、盈利、技术都得到了一个长足的发展。
解说:作为一种乐器,小提琴的制作难度大、工序相当繁杂。一把琴做出来得经过180多道工序,哪个环节搞不好都会影响小提琴的质量。自己的小企业终于能生产出整套的提琴产品了,李书感到很自豪。然而,1993年,当他第一次走出国门到法国参加国际乐器节时,他发现了一个让他十分震惊的现象!
李书:我记得我们当时的小提琴到国际参加会议的时候定价是28块钱,结果一看国外小提琴跟我们一样的档次、一样的材料,他们要卖一千几百块钱。
解说:不光价格相差悬殊,李书觉得自己的产品质量也差得和人家没法比。在这之前,他还一直以为自己厂生产的小提琴相当不错呢!大受刺激的李书决心要与国外同行看齐。他花了1300多元,买了一把韩国琴带回厂,和大伙一起研究。
主持人:把韩国琴研究来,研究去,李书就悟出了人家不少长处,很快就用在了生产中。这样觉得还不够,李书又想出了一些新的管理措施来提高质量。像前面我们提到的类似摊派罚款的考核办法就是其中一种。考虑到提琴不是大众消费品,李书就觉得要想赚大钱,还得做出口,依靠巨大的国际市场来发展。他想的是好,但不久,他却碰到了意想不到的一件事。
解说:那一年,李书好不容易联系到了发往加拿大的一份大订单。可产品发出去不久,却纷纷出现了变形、开裂的问题。
李书:这是我们在材料的处理过程当中缺乏技术;其次,我们产品从整个档次,尽管比以前好了,跟国外仍有差距。
解说:无奈,李书只好提出给对方赔偿。这一赔就是二十多万元。二十多万差不多相当于他们当时半年的收入,李书再次受到了产品质量的困扰。
主持人:这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本想赚大钱的李书却遭遇到了他办厂以来最大的一次挫折。怎样才能解决质量问题呢?那段时间李书是翻来覆去地仔细琢磨。想着想着他理出了一条思路。厂里的职工基本都是些不懂音乐、也没受过什么培训的农民工。要靠这帮人解决技术问题,必然有很大限制。真想把产品质量提高到国际水准,必须得请高人指点。这么一想,李书豁然开朗。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制作家郑荃。
解说:郑荃是我国著名的提琴制作大师。他是我国第一位派到意大利学习提琴制作的留学生。1987年,因为在国际上获得提琴制作金奖而一举成名,后来他还屡屡获奖,成为我国在国际上获得提琴制作大奖最多的人。李书是从有关报道中了解到郑荃的。他合计着,如果能请到郑荃做厂里的技术总顾问,一定效果显著。于是,李书开始迅速行动。
李书:当时我就到北京去找到中国乐器协会的负责人,把郑荃请过来,我晚上请他吃晚饭。
解说:李书很快见到了郑荃。在饭桌上,他迫不及待地向郑荃说出了自己想请他做技术总顾问的想法。不料,郑荃一口就谢绝了。
郑荃:当时我也有点顾虑,有些企业来请我们,并不是说真心实意地想提高技术,而是说利用一些名人的效应啊,或者这样的一些效果。
解说:郑荃的拒绝多少让李书有些尴尬。可转念一想,这种结果并不奇怪。
李书:他对我也不了解,也要谅解人家,而且我跟他不在一个档次上,我是生产的学习琴、低档的琴。人家是世界金奖,怎么会你请他,他就来呢?
解说:第二天,李书又热情地和郑荃联络,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请求,希望能到郑荃做琴的工作室去看看。这次,郑荃爽快地答应了。
李书:我去了一看以后使我大吃一惊。他们制造的小提琴,真的是要一个国际标准,真的是一个精刻细雕,而且整个工艺要求太高了。
主持人:亲眼看到郑荃做的小提琴后,李书对郑荃更崇拜了。他打定主意一定要请到郑荃做技术总顾问。不过,这可只是他一厢情愿的事。人家郑教授已经拒绝他了,他用什么办法才能让郑教授改变初衷呢?
解说:李书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奇思妙招。他能想到的就是和郑教授加强联系。隔段时间,他就到北京拜访拜访郑教授。有一次,他还邀请了郑教授到法兰克福参加国际小提琴博览会。
郑荃:那一次到了那边以后,就觉得他们也挺不容易。在国外都很贵,住要自己找旅馆,省吃俭用。但是我去了以后,他来来去去就打的,吃饭上正式的饭馆。同行的人说,我们是沾了你的光了,要是你不来的话,那我们就只有坐地铁吃自助餐了。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