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厂商动态 > 正文

农民工遇见‘洋乐器’

2011年11月04日    来源:神州乐器网    

      一个小县城如何能诞生年产值四亿元的西洋乐器产业?农民们如何生产出九成出口的高端西洋乐器?记者赴“中国管弦乐器产业基地”――河北省武强县一探究竟――

  从“问乐”到“制乐”

  武强县的乐器产业起步于一张白纸,厂房、资金、技术、设备、人才,都没有。一群敢想敢干、敢闯敢拼的农民一干20多年,用种五谷杂粮的双手制造出了精良的西洋乐器。

  9月10日,清晨的冀中平原凉意袭人。6点钟,武强县周窝镇周窝村51岁的村民范玉泉来到了自家责任地前。他大手一挥:“这就是我家6亩玉米地,还有半个多月就可以收获了。”话语间,范玉泉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此时的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但是,农民只是范玉泉的“兼职”,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河北金音乐器集团管乐厂员工。

  “没摸过吉他”“不知道什么是萨克斯”“黑管?没听说过”……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农民进乐器厂前,与乐器可谓是相看两不“识”。武强县第一家乐器企业通达乐器厂(金音乐器集团前身)成立于1989年。企业的两位创立者周国芳、陈学孔都是农民,前者之前干的是水暖,后者只是生产过乐器零部件。

  陈学孔对第一笔订单记忆犹新。当时,企业接到了生产单簧管的单子。可大家高兴劲还没过,一看桌子傻了眼:上面密密麻麻摆满了单簧管零部件,每一个都用数字标好,竟然从1排到了100多!不少零部件呈“S”、“Z”形,极不规则。连单簧管都没见过的农民员工依葫芦画瓢,没有模具,他们就用锉刀锉,用砂轮磨,用锯子锯……

  当晚11点多,记者住进范玉泉家。提及当年创业之苦,他猛地从床上坐起来走了出去,再回来时他的手上多了一支长笛。1995年,通达乐器厂接下了第一个国外长笛订单,虽然是第一次接触长笛,但订单不等人:30天内,生产700支长笛。企业里的30多人全扑在了生产一线,日夜加班。

  企业员工的奉献,换来的是一个从业人员达3500人、年产值4亿元的产业。武强西洋乐器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产品中90%以上出口欧美市场。

  上图 9月10日,在河北金音乐器集团工厂内,附近村子的农民正在组装乐器。

  胡文鹏 刘恺兵摄

  从“独奏”到“合奏”

  一个没有基础的地方抢占先机,形成产业高地,打造完整产业链并不断做大做强,是武强乐器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在这个产业中,大企业着力于产品拓展,小企业大树底下好乘凉,两者共存共赢。武强乐器产业有了更为深厚的根基和广阔的前景,也具有了吸引世界目光的实力。

  1989年上黑管、1995年上长笛、2003年上电声提琴……如今,武强乐器产业已拥有萨克斯、提琴、铜管、吉他等6个系列80多个品种400多种规格,相关企业也由1家发展到19家。22年来,武强乐器产业走过了一条从“独奏”到“合奏”的道路。

  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记者走进金音集团质检中心,在门外就听见此起彼伏的乐器声。推门一看,只见50多名质检工人有的在调试提琴,有的为萨克斯试音。正在检测中音单簧管的王普,已在质检中心工作10年,天天与乐器打交道,“企业这几年产品日趋丰富,各种音色、音阶的乐器声音多起来了。”他说。

  对于武强乐器产业来说,更可喜的是出现了“合奏”的局面。提琴、长笛等乐器厂相继出现。9月11日,在武强县海艺乐器有限公司的电声提琴组装车间里,一名工人正将一个黑色的小盒子装进提琴内部。随后,他把提琴接上音箱,拨动琴弦,悦耳的声音顿时响起。这个小盒子叫音源芯片,它的妙处是能保持电声提琴接上音箱之后音质不变,每月仅这家企业就能出口1000多把。

  9月10日下午1点刚过,在周窝镇董庄村的一家管乐器零部件厂热闹起来。35岁的冯小平坐在工作台前,开始车螺丝。这些螺丝只有芝麻粒大小,用手都很难拿起来。“我们生产的管乐零部件,90%供给本县企业。”企业经营者周敏仕告诉记者。由于在产业链中找准了位置,短短几年之内,他们就增加了3处厂房。

  从“学艺”到“竞技”

  武强乐器企业在不停歇地利用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和理念创新,实现精美乐器的更新换代。总投资21.2亿元的中国武强国际乐器文化产业基地已经开工,一个产业链更加完整、产品更加高端、影响力更加广泛的武强乐器产业呼之欲出。

  9月11日早7点半,家住周窝镇菊里村的陈岩骑上摩托车,早早地出了门,不到10分钟,他就到了金音集团吉他厂。作为一名为吉他上漆的工人,这是他多年的习惯。8点钟,他准时来到上漆车间,在自动传送带上,400多把吉他正等着上漆,这是他今天上午的工作。陈岩没有戴口罩,也没有拿油漆刷子,而是顺手打开了静电喷漆机的开关,“滴滴滴”几声按键声响后,喷头的速度和油漆的浓度就设定好了。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坐着观察喷漆质量。据介绍,金音集团目前的机械化生产率已由成立之初的10%发展到70%。

  在武强县豆乡工业区金声乐器厂一间400平方米的车间内,仅有6人值班。在车间一角,一台键柱数控机床正在生产,60多岁的老工人告诉记者,这台价值23万元的机器一个月前才“上岗”,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不到1厘米长、中间还需要钻两个孔的键柱,做到全部标准化。在只有70多人的厂里,生产环节使用的数控机床就有8台。

  1分37秒能同时加工6块小提琴面板、30秒钟生产一个小号立键……走过了学习、模仿道路的武强乐器产业,有了技术创新助力,竞技能力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武强乐器人已将赶超目标定在了西洋乐器优势地乃至传统产地。“从日本回来后,好几天我都没有睡好觉,整天琢磨着学习人家先进的地方。”7月底刚参观过日本一家知名乐器企业的张苏棣说。今年62岁的他从事乐器生产已有20年,老张对记者说:“跟当年放下锄头就进乐器厂相比,我们有了很大进步,但还需要加快追赶的步伐。”

  在紧张生产的吉他厂前,负责金音集团外贸业务的陈鹏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已与德国一家大型乐器物流企业签订了协议,在今年圣诞节期间,将有3万把武强吉他出现在德国的超市里,与别国吉他产品同台竞技。”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陈静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