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贸易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众多的中国商品,特别是轻工业产品为国家出口创汇做出巨大贡献。乐器行业中的提琴制造是近二十年来发展速度较为突出的产业项目。上世纪后十年,全国的提琴年产量已近50万把,而后短短几年时间,产量实现翻一番,出口数量激增,成为世界第一大提琴出口国。提琴制造成为轻工行业和部分省市地区重要的出口商品和文化产业项目。最近几年,中国的提琴年产量基本维持在百万左右,虽然小规模的生产加工企业层出不穷,但从国内乐器信息机构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内主要提琴企业的产量趋于平稳,产业规模和出口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中国提琴业进入行业发展的平台期。
中国提琴遭遇彼岸“蝴蝶”
进入新千年,一只隐预经济衰退的“蝴蝶”在大洋彼岸频繁振翅,虽然它尚未引起如97年那样的一场灾难性的“金融风暴”,却足以在全球刮起一场令人担忧的衰退“飓风”。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幅自2007年起开始逐渐下滑,2007年一季度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同比增幅是20.4%,二季度缩窄到15.6%。2007年7月次贷危机爆发后,三季度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比增幅仅为12.4%,四季度再缩窄到10.8%。而至今年2月份,对美出口更录得5.2%的负增长。
美国是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我国提琴产品的最重要的出口市场。我国提琴制造能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实现全行业的快速扩张,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90年代中期一度景气的美国经济和消费市场的利好。在 出版的《人们为什么会买不需要的东西》一书中,阐述了乐器作为文化消费的一部分,在满足人们的精神娱乐和消遣生活支出中的重要地位,并且乐器作为娱乐消费的需求是具有传递性的。一个家庭在开始乐器消费后,家庭成员接触乐器的机会增加,乐器对家庭生活的影响随之加深,乐器消费便在这个家庭形成了一定的消费习惯。在经济环境良好的情况下,这种愉悦的生活情绪不断得以加强和扩散,乐器消费这一看似不必要的消费也得到迅速的增长,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生活品质的标志。因此,提琴产业作为对欧美乐器市场出口的主导品类之一,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也是促其成长的重要资源之一。
从2006年开始,美国经济笼罩于令人沮丧的衰退阴霾。虽然此时的中国提琴业较之十年前更为成熟,抗风险能力也有所增强,但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叠加,还是让中国提琴业难逃“蝴蝶效应”。这种介于“玩具乐器”与“演奏乐器”之间的产品,从最具市场潜力的产品转而成为市场风险最大的产品。美国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因素不仅对中国商品的出口贸易造成影响,同时对美国市场对进口商品,特别是娱乐用品的消费能力也大打折扣。一些海外经销商或者开始缩减订货,或者逐步提高订单标准,提琴产品的出口门槛在不知不觉中被抬高,而为了保持在国际市场的产品份额,中国提琴只得承担越来越重的出口负担,有经营者无奈地称其为“乐此不疲的甜蜜负担”!就国际市场对中国提琴的普遍认识来看,一旦失去价格优势,目前的中国提琴还难以掌握更为有利的竞争筹码,因此虽然各种因素都迫使中国提琴业的利润下滑,但还没有企业敢于用价格挑战现有的市场承受力。中国提琴业陷入全行业的发展平台期与微利时代是不可避免的。
国产提琴顺势调整发展步伐
从海关总署公布的2007年弓弦乐器出口数据显示,全年超过130多万只的弓弦乐器出口量,实现了4529万多美元的创汇金额,虽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增长幅度有所减缓。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报告认为,当前“中国制造”的出口增长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减弱的影响;二是,受东南亚等国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成本低廉优势的影响,一些国际制造业已开始转移至这些国家,与我相关出口产品形成竞争;三是,受三率(退税率、汇率、利率)两价(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的影响,一定程度削弱了部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作为乐器业内“中国制造”的出口标志产品,提琴制造也正面临内外部的多重考验: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国际市场的购买力下降;产品供应商的数量增加,迫使产业利润率难以提升;国内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形成直接生产成本的快速增长;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加剧,致使对外贸易活动的信用风险等级持续上升……
作为以出口贸易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的提琴制造行业,从2000年以来,行业规模的持续增加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加大,是提琴行业从单纯的加工贸易行业,发展为国家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曾经的村办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提琴制造企业。在2007年11月,国家商务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公布《2007-200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中,泰兴凤灵提琴成为中国提琴行业的重点推荐产品。而此时的中国提琴也第一次被列入到国家名牌产品的推荐目录,参与到国家级品牌产品的角逐中。这些新政策和新举措的出台,为平台期的中国提琴业树起新目标,企业纷纷意识到,拼生产能力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是属于技术型企业的,只有掌握先进技术,才能走出发展的瓶颈,实现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登高”,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境界。
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表示,虽然整体环境较之前些年是困难更多了,但由于企业一直在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发展规划,通过技术进步和产品层次的提升,逐步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与市场的协调性,同时,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精神指导下,在发展企业生产的同时,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对提琴文化事业的深度开发,并针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对产品销售策略和重点进行适度调整,因此在过去的一、两年间,企业发展依然是处在可掌控的良好状态之中。而与大型企业的按部就班不同,一些新兴的小企业,显然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还是显得措手不及。在北京一家规模不大的琴行里,记者遇到了一位北京郊区提琴企业的推销人员。据他介绍,他们的企业规模虽然不大,但也有5、6年的生产时间了,过去他们一直是把成品送到市内的各琴行进行代销。但是,从06年开始,一些琴行开始不愿意为他们代销,因为这些琴行都有了更大宗的提琴货源,而且销售利润要高于代销他们这样的小企业产品。另外,即使一些琴行同意代销他们的产品,也提出要提供产品的检测报告或者对产品的包装等附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这样的变化,这位经营者也认为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虽然他一直强调自己企业出产的提琴从外观到质量都是过硬的,但谈到产品检测等问题,他还是说要考虑成本。因为现在企业已经是把成本尽量压低在生产,但这种状态能维持多久,他也说不好。在问到,如果产品出了问题,能否找他们负责维修等,会怎么处理售后问题?他坦言,现在的企业根本没有能力承担这么多责任,如果是小问题,代销的琴行能帮忙处理最好,实在不行,他们能给换就换,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其实,像这样在提琴行业里“维持”的小企业,在当前的中国提琴业里为数还不少。仅江苏泰兴一个镇就有提琴企业50多家,而个人提琴制作室的数量就更多了。这些小规模的制作单位,除了凭借技术进行高档手工提琴制作和古琴维修的少数高端技术人员外,更多的还是技术一般的普通制作工厂,这些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植,只能在低端市场“徘徊”。这些企业要发展,除了要面对国内生产成本增加的压力,还要承受来自行业提升的影响,信息和技术的“滞后”将是这些小企业面临的更大问题。
提琴产业探寻发展新思路
1、“绿色”理念
在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围绕“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的主题,各国政要和各界人士就环境对我们的经济和生活提出的挑战进行探讨,寻求如何以“更加绿色”的发展道路,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和改革,实现共赢。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孔祥东先生在讨论中就目前中国的钢琴业状况提出,建议减少低端产品生产,降低木材耗费量,提高行业的入行门槛。
其实木材问题,不仅在钢琴业,多个涉及木材原料的乐器制作业都存在一个资源利用问题。过去,我们一直存在一种认识,就是用好材料的就是好乐器。其实,从近年来,一些技术人员在研究中发现,即使在一些传世的名琴中,也不乏应用普通材料的作品,有些更是因拼接技术的完美应用,而创造出常规技术所无法实现的精品或特殊音响效果。可见,木材资源的丰富与否,并不是解决企业生产能力的唯一手段。
就提琴的木材应用问题,一些企业已经与专业研究机构开始了合作研究项目。这些研究项目的内容相当丰富:有对传统提琴用材的再利用研究,有对新兴替代材料的性能测试,有从节约木材角度入手的技术研发,还有从珍惜木材的人工培育领域的探讨等等。可以说,对于木材的利用,各家企业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过去的一年中,乐器用木材价格普遍上涨近一倍。原材料的低成本,过去曾为中国提琴的优势价格构成因素之一,现在却也是“水涨船高了”。因此,“珍惜资源、绿色发展”,应该被放在提琴业探寻新发展之路的起点站上。从对材料的选取,到对木材的加工利用,直至废弃木料的再利用等各个环节,整体考虑对木材的环保利用与持续开发策略。
2、“精工”理念
在欧洲,提琴被看作乐器中的“王子”,是最富有诗意的乐器,也是最具高贵气息的艺术品。因此,在传统的提琴作坊里,很难见到大型的机械,工匠们用作切割木材和加工零件的工具也都是相当的精细、小巧。当然,手工制作与我们的工厂加工,从制作理念上是有区别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提琴工厂就不需要“精工”理念。从提琴木材的初级加工,到制作过程的专业化,以及产品数据与操作技术的综合运用,各个环节的运作,都不是只有一个标准的,而是可以细化为不同的层次。提琴工厂生产的提琴就只代表“粗犷”,就只是介于“玩具”与“专业”之间的一种过渡产品,这显然与我们国家所要大力发展的提琴产业是有距离的。
今天,中国制造的汽车、家电等工业产品,都可以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并具备越来越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与“中国制造”发展“精工”技术型产业的强大决心是分不开的。因此,愈是在国际环境不利的条件下,我们的提琴产业越是不能停留在原始状态,而是要向更高层次延伸,提高产品的层次和技术水平。
3、“缓行”理念
随着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出口退税及加工贸易政策大规模调整、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价格抬高、环保要求及民众意识提高,中国的传统出口企业是否已经身陷困境?通过对中国的出口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定价能力的分析,UBS全球新兴市场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认为,目前中国依然处于调整的初期,现在讨论中国出口企业是否身陷危机为时尚早。目前,中国的传统出口企业并没有丧失竞争力。他认为,面对上述因素的变化,中国无疑将经历一系列调整。在国际上,类似的调整需要数年时间,而不单单是数月就可知分晓的。因此,在面临问题的特殊时期,平和、而不焦躁的良好心态,也是企业正确决策、实现提升的必备素质。
从近年的提琴企业产量统计来看,多数企业的产能在最近三年都呈现出了一个稳定的状态。他们在年产量、产品类型的分布和出口额方面都没有较大幅度的变化。这一方面说明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同时也表明,在平稳发展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也将被降低。在经济环境不明朗的态势下,企业有必要减缓发展速度,通过缩减扩张能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的纵向提升上去。
中国提琴国际竞争力依然强劲
从2007年公布的中国乐器出口数据看,中国提琴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继续上升。即使受美国经济影响,提琴出口商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没有明显增加,但是,目前的市场占有率依然维持在高水平。同时,中国提琴在欧洲、东南亚等地的市场占有率则在增长。对于市场高度关注的出口提琴的利润率,企业认为,中国的出口提琴并没有通过降低利润率来维持出口增长。虽然生产成本压力在不断加重,但中国提琴产品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成熟度在提高,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基本可使利润率保持平稳。而近来的一段及在未来更长远的时期里,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的成果将越来越显现,企业的利润率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向上升通道迈进。一些长期从事提琴出口的企业认为,因为中国提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让中国提琴出口企业可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拥有更大的定价能力,通过提高出口商品价格,保持自身的利润率。
近几年来,中国的制造业整体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外贸和外资推动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因此制造业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目前,世界500强企业的80%以上已经在中国投资,外资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而在外商投资的所有资金中,63%是用于制造业的发展。提琴制造是最具国际交流性的产业,欧洲制琴技艺对于现代工厂化生产依然具有借鉴意义。因此,在中国钢琴业不断与国际钢琴制造业建立广泛合作的背景下,中国提琴业也应赶在外资提琴制造商强势进入之前,与之展开有效合作,利用外资技术和品牌,形成中国提琴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发展中国提琴制造业的同时,创建一个全球化的提琴产业发展的新体系。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