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市场探测 > 正文

为何手风琴昔日辉煌今沉寂

2011年12月30日    来源:北京日报    

   神州乐器网讯   推门进去,可容纳300多人的中央音乐学院琴房楼的演奏厅内座无虚席,连过道台阶上、后排空地上也挤满了热情的观众。来自俄罗斯的手风琴家约瑟夫・普里斯抱着琴,双眼微闭,左右手娴熟地在键钮上飞舞着,将一首谢德林的《托卡塔》演绎得细致曼妙―这是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首届国际手风琴艺术节在上周末的一场演出,近年来,在国内已经很少能看到这样的手风琴演出盛况了。相比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热潮,手风琴似乎已经沉寂太久了。

  现状:手风琴成了“三无”乐器

  王域平教授曾见证了手风琴最火热的年代。坐在观众席里,回忆往事,这位著名手风琴演奏家不禁露出了兴奋的表情,“火到什么程度?比如一场文艺演出有15个节目,其中至少有八九成用到手风琴,伴奏、独奏、二重奏,形式很多。”那时,《喀秋莎》、《杜鹃圆舞曲》、《啊,朋友再见》等脍炙人口的音乐,都离不开手风琴。

  辉煌的过去恰恰反衬出惨淡的现状。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手风琴热开始降温。在各种艺术培训班里,钢琴、提琴爱好者比比皆是,却很少能够见到手风琴的培训项目;与此同时,手风琴演出也越来越少,有人甚至用“无人学、无人拉、无人听”来形容其境遇。

  曹晓青教授是国家文化部派出的第一位手风琴专业的留学生。他于1992年赴汉诺威音乐戏剧学院深造,2004年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创建了手风琴专业,而这也是目前中央音乐学院最年轻的专业,只有他一位任课老师。曹教授透露说,目前手风琴专业只有不到20个学生,相比于拥有100多名学生的钢琴专业,显然冷清得可怜。

  探因:缺少代言人,又没代表作

  从辉煌到沉寂,手风琴境遇迥然,原因何在?

  乐器多样化、娱乐多样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像王域平教授说的,“相比于其他和声乐器,手风琴既便宜又方便携带,随着文艺宣传队上山下乡,从部队到地方、从工厂到学校、从城市到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手风琴爱好者。现如今,社会和文化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了,人们可选择的乐器多了,手风琴受欢迎程度随之也就降低了很多。”

  还有很多人认为,钢琴、小提琴之类才是真正的艺术,而手风琴则感觉太过“乡野”,不够档次。还有的家长甚至觉得,学习手风琴会让孩子变成驼背、含胸,当然也不会替孩子选择这种乐器。诸如此类的原因,致使如今学习手风琴的人越来越少。

  手风琴遇冷,也有其自身的原因。“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会儿,虽然演奏手风琴的人多,但大多是给歌曲伴奏,理论研究很少,很难让这门艺术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中进行深度发展。”王域平教授说。

  此外,手风琴还缺少“形象代言人”或是艺术代表作。在钢琴界,早年有理查德・克莱德曼,现如今有郎朗、李云迪,说他们是钢琴普及的推动者,一点儿也不为过。相比之下,手风琴既没有叫得响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著名演奏家,更没有像钢琴协奏曲《黄河》那样被广泛传扬的力作,自然也就很难受到热捧。

  出路:和其他乐器混搭创新

  在此次国际手风琴艺术节上,81岁的美国手风琴大师弗兰克・马洛科在一段即兴演出中,演奏的是中国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第一句刚响起,整个音乐厅就沸腾了,效果非常好!”曹晓青教授激动不已,“手风琴是西方人发明的,但它的雏形其实是中国的笙。中国文化可供挖掘的能量很大,外国演奏家都看到了,我们怎么能不好好发扬呢?现在绝大多数手风琴名曲都是外来的,发出中国的声音,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大提琴家马友友曾在唱片《探戈灵魂》中,将手风琴与吉他、大提琴、小提琴等乐器融合,让很多人开始重视手风琴这一被遗忘的乐器。“手风琴不仅能与西洋乐器合作,跟笛子、二胡、琵琶也行啊,像我们这次艺术节的开幕音乐会,手风琴就与弦乐合奏,效果很不错。”在曹晓青教授看来,这种“捆绑式销售”也能吸引一部分原本不熟悉手风琴的观众。

  与此同时,国内与国际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就像这次以“交流・促进・提高”为宗旨的首届国际手风琴艺术节,举办了一系列国际著名手风琴演奏大师们的音乐会、大师班,而且收到了不错的反响与效果。“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作曲家,开始专门为手风琴创作乐曲,甚至中国元素已经引起了外国演奏家的注意。”曹晓青教授说。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陈静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