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方早报报道,历时一个月的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昨晚降下帷幕。早报记者昨天从艺术节组委会了解到,本届艺术节共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艺术表演团体共60多台节目参加了艺术节,共演出110余场。而作为本届艺术节的一大亮点,艺术节还在全市各区县开展了190多项群众文化活动,共有250余万群众参与到上海国际艺术节中。
名家名团集聚上海
本届艺术节舞台演出名团名家云集,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俄罗斯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瑞士苏黎世歌剧院芭蕾舞团等齐聚沪上。世界知名的指挥家杨颂斯、特米尔卡诺夫、阿什肯纳齐等,钢琴家安吉拉·休伊特、著名大提琴家大卫·戈林加斯等也都应邀而来,引发了观剧热潮。世界十大芭蕾名团的男女主演及其艺术总监的来沪更是成为艺术节的一大亮点。
不少原创新作也成为本届艺术节的一大特点。首次搬上民族舞剧舞台的《牡丹亭》、第一次搬上芭蕾舞台的《安娜·卡列尼娜》、歌德的经典话剧《浮士德》以及经典芭蕾《吉赛尔》、经典音乐剧《灰姑娘》、普契尼歌剧三联剧等,激起了中外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浓厚兴趣。加拿大大型多媒体剧《动画大师诺曼》、瑞士苏黎世芭蕾舞团的现代芭蕾舞剧《仲夏夜之梦》等一些创新剧目,以新颖的艺术样式和表演手法,为艺术节舞台带来新意。
艺术节的一大传统——民族优秀文化剧目此次依然出彩,大师裴艳玲领衔的京剧《响九霄》、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云南民族歌舞《踩山舞云》,花鼓戏《十二月等郎》等戏曲、舞蹈,不仅引起上海观众极大好奇,也引发了海外演出商的浓厚兴趣。
流行时尚文化也在本届艺术节占了一定比重。来自日本的滨崎步、岚乐队、夏川里美,美国嘻哈族WEST,瑞典的ABBA以及港台歌星郭富城、姜育恒、林志颖,摇滚歌星崔健等的演唱会,为艺术节增添了青春气息,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
为中外演出“牵线搭桥”
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芬兰等30几个国家最重要的国际演艺“巨头”,以及我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艺术节、演出交易会、经纪公司、艺术团体、艺术家等的参加。交易会着力为国内外演艺团体和中介机构之间“牵线搭桥”,安排了近30台形式各异的推介演出。
通过交易会的平台,一批引进剧目确定明年参加艺术节,如斯洛伐克国家舞蹈团舞蹈、法国巴黎小丑剧《卡普特》、希腊交响乐团、男高音歌唱家里切特拉演唱会等。与此同时,一批民族节目也纷纷被欧美等国“相中”,四川省歌舞剧院、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上海淮剧团已经和美国达成意向,明年将首次走出国门。而应邀来沪的湖北省则和意大利达成双向交流的协议,云南文山州歌舞团更是同时收到了曼谷国际舞蹈与音乐节和芬兰柯斯基民间艺术节的邀请。
群文活动更为国际化
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加大低价位优惠票力度、开展长三角互动、在四川成都设立分会场等多种方法,使艺术节吸引了更多群众的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群文活动更为国际化。艺术节举办的“中挪青少年音乐周”,挪威艺术家们走进18所中小学,进行音乐普及教育活动。来自德国、俄罗斯、韩国、巴西等十多个国家的27个表演团队则为20多个社区送去了180余场演出。15支外国团队分别在南京东路世纪广场和豫园老城厢连演61场。国外艺术团队今年还深入到军营、企业举行演出和联欢。
颁发文化交流贡献奖
今年是上海国际艺术节10周年,主办方国家文化部决定首次设立艺术节文化交流贡献奖。澳大利亚著名舞蹈编导格林·墨菲和德国巴伐利亚州慕尼黑国家芭蕾舞团团长兼艺术总监伊凡·利斯卡成为首获这一殊荣的海外艺术家。
格林·墨菲曾三度带着他编导的四部作品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他编导的舞剧有《莎乐美》、中澳合作舞剧《花木兰》、新版芭蕾舞剧《天鹅湖》、现代舞剧《钢琴别恋》。而伊凡·利斯卡四年前率团在第七届艺术节上演芭蕾舞剧《蕾蒙达》,今年又率该团主要演员参加“经典芭蕾之夜——世界芭蕾名团精品集锦”。
观众建议
“好节目太多,分身乏术”
今年是上海国际艺术节10周年,随着艺术节的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如何让它的组织工作更为完善,更便于观众走进剧场、走进艺术节,在一个月的采访过程中,不少观众向早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期望。
由于艺术节期间名家名团纷纷来沪,演出十分集中,有观众表示经常会遇到“两选一”的难题:“艺术节好的演出项目太多了,有时候常常觉得自己分身乏术,所以不得不牺牲掉几个演出。希望以后艺术节在安排节目的演出时能够尽量在时间上错开。”
对于热爱艺术演出的观众来说,在艺术节期间排日程一直是件头疼的事情,有去过国外艺术节的观众表示,在国外,一般大型的艺术节期间,观众都能在剧场、咖啡馆等公众场合领到艺术节完整的日程表,每天有哪几场演出一目了然。但上海艺术节在这方面的材料准备还显不足,观众很难完整地看到整个艺术节的演出日程,想索要节目排片表也几乎没有途径。
艺术节上,更有不少观众因为缺乏及时的咨询错过了不少名家演出。被曹禺誉为“国宝”的戏曲大家裴艳玲多年没有来沪,此次演出新剧《响九霄》很是难得,但上座率比之其他演出却逊色不少。早报记者在演出结束后的几天,遇到一位因错过演出抱憾不已的老观众,他对记者表示,艺术节期间很多剧目的宣传可谓“狂轰滥炸”,但像裴艳玲这样的大师级演出却宣传寥寥,多少有些“厚此薄彼”:“艺术节除了关注引进的国外艺术,也要更多地关注民族艺术。”
更有观众表示,艺术节可以更多地提供艺术家和观众交流的平台,不管是裴艳玲这样的民族艺术大家,还是此次来沪的杨颂斯、特米尔卡诺夫等国际级艺术家,都可以和观众进行近距离的接触,通过讲座等互动交流活动,让更多人有机会和艺术及大师“亲密接触”。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